水浒常识简介(不知道的水浒不了解的江湖)

《水浒传》大家都读过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水浒常识简介?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水浒常识简介(不知道的水浒不了解的江湖)

水浒常识简介

《水浒传》大家都读过。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

打虎英雄武松、黑旋风李逵

……

梁山好汉的威名和事迹想必大家也能说出一二,

但——

你以为武松是仪表堂堂、威名远扬的打虎英雄

其实穷兵黩武的英雄最终不过是狗熊

你以为鲁智深是个粗心莽撞又不守清规的花和尚

其实他内心正义、温暖又善良

你以为李逵是个冲动残暴,拿着两把大斧的恶煞凶神

其实他撒娇的样子也是单纯又可爱

你以为林冲是英勇善战的80万禁军教头却成了最悲情的英雄

其实只是人到中年,被生活所迫,不得不低头

……

当年,18碗“三碗不过冈”酒,二斤下酒牛肉,武松一身醉意三拳两脚打死了景阳冈的吊睛白额大虫,风光一时无两,那时,武松是打虎英雄。

后来,西门庆与潘金莲做成一处,为了长久快活,毒杀武大郎。为此,武松杀了第一个人,他的嫂嫂——潘金莲。

潘金莲该杀不该杀,今人聚讼不已。

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武松以为该杀。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武松不但不怕杀人,甚至从中找到了快感,找到了成就感——他杀嫂之后获得的道德褒奖,使得他认为,杀人虽然不免于犯法,并需要承担责任,但却是在弘扬道德。而犯法之后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代价,就是他对道德所做的慈善捐献——在这种捐献中,他感到了自己的崇高与光荣。

有了“打人有理,杀人光荣”的心理,杀人便不再有心理障碍。在孟州,因为报仇张都监,从无辜的马夫到无知的丫鬟,张都监一家老小,包括他的夫人,养娘玉兰,以及亲随,等等,武松一口气杀了十五条人命!加上他在此前飞云浦杀掉的四个,一天之内,他就杀掉了十九个人!

在杀人现场,他还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杀人与打虎,都是光荣与伟大。

如此自居于道德高地穷兵黩武草菅人命,难怪他在石碣上,乃是“天伤星”!

这样的人,最终会碰到对手的。

在孔太公庄上,他无理取闹,打伤店主人,还打伤出面制止的孔亮。赶走了所有人,一人在店里吃醉了,离开酒店,捉脚不住,一路上抢将来,走不得四五里路,傍边土墙里走出一只黄狗,看着武松叫。

武松走,黄狗跟着叫。

武松停,黄狗站着叫。

武松追,黄狗跑着叫。

武松恼恨,便将左手鞘里掣一口戒刀来,大踏步赶。那黄狗绕着溪岸叫。武松沿着溪岸撵。撵得近了,武松看得真切,一刀砍将去。

十分用力,十分发狠。

却砍个空,使得力猛,头重脚轻,翻筋斗倒撞下溪里去,却起不来。

冬月天道,虽只有一二尺深浅的水,却寒冷得当不得,爬将起来,淋淋的一身水。却见那口戒刀浸在溪里,亮得耀人。便再蹲下去捞那刀时,扑地又落下去,再起不来,只在那溪水里滚。

黄狗呢?立定了,在岸上叫。

这是哪里来的狗?武松一生战无不胜,竟然败给一条无名的小黄狗?

这是施耐庵的狗。施耐庵大概也是写武松,写着写着,不大喜欢他了,就放出一条狗来,与他作对。

……

施耐庵让一条小黄狗在街角走出来,其“意思”,就是奚落武松。

你太强了,你太要强了,最后,你连狗都嫌,连狗都嫌你。你连狗都嫌,可见你的自恋与排他。

连狗都嫌你,你会死得很惨。

武松的故事,到此就基本结束了。

他的一生,以打虎始,以打狗终。

施耐庵放出一只虎,告诉我们武松是英雄。

施耐庵放出一条狗,告诉我们穷兵黩武的英雄最终是狗熊。

武松的一生——虎头狗尾。

因为看不惯金翠莲父女被欺负,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被迫在五台山落发,受戒为僧,法名智深。

方丈说他有慧根,教诲他要守住清规,否则即便有慧根也无法修成正果。

智深和尚苦恼不堪,跑到山坡上对着四下无人的天地,大喊:“酒啊!我要喝酒!”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

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

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

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是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是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

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作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是不是颠覆了你的认知?

“哈?《水浒》还能这样看?”

“不过好像有点道理。”

施耐庵大爷草蛇灰线,自然不是白吹的。

但——

文学是塑造精神气质的。好的文学,总是建立一种人格坐标,使我们相信人类自己,相信我们自身的高贵,从而,使我们虽然身处不完美的现在,但,相信未来。

《水浒》中的那些真英雄们,他们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阳刚气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精神。他们的行为和性格,展现了我们民族的血性与生气。

说说《水浒》中的那些顶天立地的好汉们,

说说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心理,他们的人性。

从他们那里,

我们看到的,

不仅是他们,

也是我们。

所以,是不是

再来看一遍《水浒》?

跟着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

鲍解水浒,

你不知道的水浒,你不了解的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中国人的江湖,从古至今,从未远去

原文首发于学林出版社官微,标题为编者所拟

本期话题

#说说你眼中的鲁智深和武松#

在文末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给我们听听,我们最终以精选留言点赞数为依据,选出3位读者的留言故事,6月21日公布中奖名单——送出最新出版《江湖不远》一本

鲍鹏山

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光明日报》《中国周刊》《儒风大家》等报刊专栏作家。作品入选人教版全国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及多省市自编的各类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现已隆重上市

鲍鹏山 著

定价:58.00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