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

大年初一祝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年如意、岁岁平安;财源广进、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庆有余;竹抱平安,福满门;喜气洋洋!

今天带着孩子去一趟天坛公园,以为会有庙会,找回以前的感觉,可以没有“人间烟火气”

但颇为感触的是,孩子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刚到天坛公园,孩子问我:“天坛是干嘛的?为什么只有树?而且都是松柏呢?”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

今天咱们就聊聊天坛的故事,说到天坛,您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只是一个公园的概念?

但请您仔细看一下,下图这座建筑上的牌匾,清清楚楚写得,它的名字叫——

祈年殿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2)

没错,它虽然是北京天坛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但并不是传说中的“天坛”。

真正的天坛,应该是一进公园南门看到的那座圜丘[yuán qiū]。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3)

有朋友会问,天坛公园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冒出“天坛”“圜丘”“祈年殿”这么多词?

别急,咱们一点点的说明一下,我们先捋一下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要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说起。

这一年,朱棣下令建造的北京城各处建筑陆续竣工。其中,城南有一处(也就是现在的天坛公园位置)被划分为天地坛,中心位置有一座大祀殿,供皇帝在这里祭祀天地。

此后一百多年,有9位皇帝在这里举行了102次祭祀活动。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5)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时代变了。

嘉靖皇帝认为,天和地不能挤在一起,应该分开祭祀才对。凭这一句话,两项工程迅速动工。

第一项工程,是在北京城北边新建了一座地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公园。

第二项工程,是把天地坛改为天坛,然后在大祀殿南边建造圜丘,作为祭天活动的新位置。

至于原来的大祀殿嘛,被下令拆掉重建。嘉靖皇帝亲自题名为“大享殿”,并宣布了它的新功能:专门祭祀自己的父亲。

但实际上,一直到明朝灭亡,大享殿都处于闲置状态。

乾隆皇帝即位后,越瞅大享殿越觉得别扭:

“这里明明是一个祭天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座祭祀嘉靖皇帝父亲的建筑呢?”

于是,他下令改大享殿为“祈年殿”,表示以后要在这里向上天祈祷一年四季五谷丰登。

在乾隆手上,天坛公园基本奠定了现在格局。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6)

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遭遇雷击,在一天一夜之内被大火烧为灰烬。

光绪皇帝非常生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严厉惩罚,但依然面临一个难题:怎样重建祈年殿?

由于没有祈年殿的建造图纸,重建工作困难重重。后来多亏找到一位曾经参与过修缮的工匠,才让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现在我们看到的祈年殿,就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竣工的。

民国时期,天坛被改建为天坛公园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受北平市政府委托,对祈年殿进行修缮。他们一起登上祈年殿顶上,对这座著名的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

到1936年,梁思成等人不但修缮了祈年殿,而且对附近的神乐署、神库、长廊等建筑都进行了修缮。

可惜的是,由于后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整个工程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公园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当时有人认为,整个天坛公园占地面积太大,可以只保留祈年殿和圜丘等建筑,然后砍掉园中的古树,划出一部分作为建筑用地。

林徽因表示明确反对: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树,那么天坛的氛围将会荡然无存。

在林徽因等人的坚持下,天坛公园里的众多古树名木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它们的存在,天坛公园才一直处于青葱肃穆的郊野祭祀氛围之中。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7)

在天坛公园的古树名木里面,有一棵非常著名的“问天柏”,约550年。

这棵柏树原本并没有名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修剪之后,只剩下一前一后两根枯枝,造型非常别致。

据说在1986年,一位扬州游客来参观,认为它看起来特别像诗人屈原,正抬着头指着天,吟诵《楚辞·天问》呢,就给它取名为“问天柏”。

大家一听,纷纷点头,感觉跟天坛的功能很契合,于是这名字就传开了。

还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您听过么,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于2006年6月18日傍晚,造访了天坛公园。

霍金这次来北京,是参加国际物理学术大会的。他听说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于是要求专门参观一下。

天坛公园为了接待霍金,热情地延迟了闭园时间,让他依次参观了圜丘和祈年殿。

就这样,一位当代与天对话的科学家,在一个中国古代皇帝与天交流的神圣场所,与浩瀚的宇宙进行了一场奇妙的会晤,并留下了几张非常有意思的合影。

后来,这些合影还被霍金选用到了自传《我的简史》里面,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天坛。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8)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弄清楚了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大家明白一开始那几个词语的意思了吧?

“天坛”是整个场地的总称,“圜丘”是祭天的具体位置,“祈年殿”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而天坛公园,是由明清帝王、近代建筑学家、当代物理学家以及无数其他游客共同打造的文化空间,今后还将吸引着更多人前来参观。

之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天坛的树!

为什么天坛遍植松柏古树?

苍璧礼天,所以柏树本就是天坛的仪树。

天坛的历史悠久,且这块区域的古树众多,有超过3000棵古树位于神圣的天坛中。并且这些古树中有九龙柏、迎客松、柏抱槐、屈原问天柏、莲花柏等等经典的古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坛一景。

天坛虽然拥有600年的历史,但是这些建筑却屡次改建,但是树木是有一个真实年龄的,有些就是超过600年的。可以说天坛最古老的就是这些树木,所以树木作为天坛的一个重要的风景,是其成型的原因之一。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9)

俯瞰北京天坛,中轴线上安静地矗立着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三个大大的圆,一片红墙蓝瓦外,簇拥着的“绿色”,它们就是有着逾百岁高龄的天坛古树群,如卫士一般,将天坛“包裹”得严严实实。

依据树龄和树木胸径为古树分级

天坛内的古树,最初的栽植目的是烘托祭祀氛围,树龄基本和主体建筑年龄接近。

提到古树,很多人可能会问:多老的树算是古树?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一棵古树?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颁布的地方标准《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超过300年(含300)的为一级古树,树龄在100年(含100)以上300年以下的为二级古树。而对于普遍种植以采果为目的的经济树种和无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速生杨属和柳属树种不确认为古树。

那么,又如何确认古树名木的年龄?确认古树名木年龄,大家比较熟悉的方法是数年轮,但对于古树来说,锯树数年轮的办法不可行。

为此,在实践中,很多专家不断考察、探索、总结,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

“古树的确认和分级以树龄为依据,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木胸径确认并分级。”张卉介绍说,古树树龄按树木胸径(地表至树干1.3米处)换算:柏树类胸径在60厘米以上,油松在70厘米以上,银杏、国槐在100厘米以上的,定为一级古树;柏树类胸径在30厘米以上,油松在40厘米以上,银杏在50厘米以上,国槐在60厘米以上的,定为二级古树。

综合以上标准,据统计,截至目前,天坛共有古树3562株(侧柏2335株、桧柏1202株、国槐22株、银杏2株、油松1株)。其中:一级古树1147株(侧柏668株、桧柏478株、国槐1株),占北京市全部一级古树数量的近1/3;二级古树2415株(侧柏1667株、桧柏724株、国槐21株、银杏2株、油松1株)。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树也有“身份证”

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古树信息,古树也有‘身份证’,“挂红色树牌的为一级古树,挂绿色树牌的为二级古树,这些是2017年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一规制定做的。而蓝色树牌是天坛公园自制的,用于标识树龄在100年以下、60年以上的树木,我们称之为准古树,希望好好保护它,40年以后,它们也能成为古树。

您知道了么?

据统计,天坛的古树,现有2702株分布于内坛,多分布在南北轴线上的祈谷坛、圜丘坛建筑群周围,纵横有序。有860株分布于外坛,主要分布于三北外坛(指东北、西北、北外坛),为散点分布。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2)

话题在说回来,为什么天坛里都是古树?

第二点原因,是古时避免帝王在冬至与正月祭祀时周围荒凉突兀,可以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

第三点原因,是按照古人‘其土宜木’原则,种植顺应北京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易生长、有特色。

“坛之后,树以松柏”,松柏树的栽植是天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0余年的历史演替中,天坛内的建筑不断更迭翻新,而这些柏树却自扎根之日起,历经无数沧桑寒暑,至今仍巍巍然矗立,苍苍然如盖,为天坛平添威势和气韵。

“名园易建,古树难求。”天坛的土壤条件、生长环境适宜柏树类乡土树种生存,是数百年来坛内柏树存活并生长状况良好的重要原因。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3)

古树是北京生态系统中的独特群体,也是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亮丽名片。在天坛,古树亦是不可替代的生态要素。

天坛公园也被誉为京城的绿色“氧吧”、首都的“绿肺”。其中,古树是成就这些美誉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古柏林,发挥的是“重头戏”——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能杀灭细菌、病毒,还能净化空气;柏树林释放的大量负氧离子素有“空气维生素”美誉,为晨练晚游的市民释放着无限的养生能量。

天坛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天坛到底是公园(14)

说的不一定对,希望朋友们不喜勿喷,其实在北京的古建筑里,最好看、最耐看、最有意思的算是天坛了,故宫紫禁城,城楼耸立、大殿巍峨,过于森严、使人感到压抑,虽说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凸显富丽堂皇,也只是在威严的基础上显示出皇家气派。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的典范,美景处处有,建筑栋栋美,人在其中,会使你忘却烦恼,流连忘返,让人乐不思蜀。

只有天坛,在蓝天白云之际,在金色的辉煌之际,会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享受到这古典的美,心灵放松,会让您对上天产生无尽的遐想,与“老天爷”对个话,拜个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