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

大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的鱼类,成年的大黄鱼体长可达30~40公分,体重400~800克,全身金黄,看起来就很金贵。在言过其实的商业炒作下,大黄鱼的鱼鳔被炒出天价,渔民们趋之若鹜,商人们乐此不彼,野生的大黄鱼终究还是没能躲过这场杀身之祸。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1)

作为曾经四大海产之一的大黄鱼,在吃货们的努力下最终走向了没落。一同走向衰落的还有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的称号也早已名存实亡。对于靠海谋生的地区来说,过度的渔业捕捞、频繁的误捕偷捕依然是威胁野生物种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

野生大黄鱼资源和舟山渔场究竟是如何走向没落的?这正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舟山渔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无鱼可捕纯属“人祸”

舟山渔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附近的海域,总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这里岛屿密布、港湾众多、海岸线曲折,是海洋生物天然的索饵场、繁殖场。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2)

▲舟山群岛行政区划分布图:定海县,普陀县,岱山县,嵊泗县

长江源源不断地将内陆的营养物质带到舟山渔场,丰富的营养盐肥沃了海区水质,以浮游植物为代表的初级生产力得以繁荣兴盛,进而为大型的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在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作用下,舟山渔场的生境类型更加丰富,各种海洋生物都能找到合适的栖息环境。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共同造就了鼎盛一时的舟山渔场。

据统计,舟山渔场出产的鱼类有360多种,虾类有60余种,蟹类11种,贝类134种,同时还有海洋哺乳动物20多种,藻类154种。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捕捞品种主要有小黄鱼、大黄鱼、带鱼、海鳗、马鲛鱼、鲷鱼、竹夹鱼等等,头足类生物中的曼氏无针乌贼产量也很高。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3)

渔船满载而归,这种丰收景象如今越来越难看到了

舟山渔场的渔获产量在1997年达到巅峰,这一年从舟山渔场出水的海产品有50万吨。但从我国四大著名海产的单一品种最高产量来看,大黄鱼的历史最高产量为10.16万吨,对应的时间是在1967年;小黄鱼的历史最高产量为2.9万吨,时间是1957年;乌贼的历史最高产量是2.96万吨,时间是1980年;带鱼的历史最高产量是21.44万吨,时间是1974年

四大海产的命运和舟山渔场是紧密相连的。单从捕捞数据来看,四大海产的巅峰早就已经过去了,甚至最早从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表现出资源衰退的趋势了。

抛开单一品种看四大海产的整体命运,现实也同样不容乐观。

1974年,四大海产的产量占到舟山渔场总捕捞量的76.96%,到了1984年就下降到了36.06%。到了2008年,这个比例进一步下降到1.13%,而现在连1%都不到。

虽然我国从1995年开始就全面实施了伏季休渔的政策,然而直到现在,舟山渔场的主要渔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特别是野生的大黄鱼,其野生种群已经难以恢复。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4)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黄鱼的生存状态定为极危

野生大黄鱼:从盛极一时到濒临枯竭,只用了不到30年

在1954年,舟山渔场的渔获产量达到了30万担,其中有15万担都是大黄鱼——由此可见,大黄鱼曾是舟山渔场的绝对优势种群。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5)

真空包装的野生大黄鱼

到了70年代中期,舟山的岱衢洋渔场基本上已经捕捉不到大黄鱼了。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大黄鱼种群所面临的危机。

1974年刚刚开春,1200对机帆船就蓄势待发奔赴舟山渔场捕捞越冬的大黄鱼。事实证明,这次的捕捞是盲目的。大黄鱼无论规格大小全部都被收入渔网,那些对种群繁衍至关重要的幼龄物种也难逃厄运。偷捕、滥捕等非法行为使存活20年以上的野生大黄鱼数量不断减少,也正因为如此,大黄鱼捕捞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2003~2004年,渔民已经很难从东海捕捞到野生大黄鱼了。近几年网络媒体报道的野生大黄鱼捕获案例也是少的可怜,而大黄鱼渔获越少,鱼鳔的价格就炒的越高,就有越来越多的渔民趋之若鹜,大黄鱼的自然保护也因此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渔场和大黄鱼资源衰退的因素有很多,近海污染和过度捕捞是主要原因

近海污染是个普遍的现实问题。

早在2015年,国家海洋公报发表的数据就显示,我国有80%的近海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的状态。在近海污染中,陆源输入因素占90%,特别是工业污染,对近海生态的威胁尤其严峻。现在的长江口、杭州湾已经被重度污染,舟山渔场自然也就难以幸免。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6)

▲上图是2017年夏秋两季我国近海的水质污染分布情况,以舟山渔场为中心的东海富营养化污染现状尤其严峻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7)

▲高清卫星地图下的杭州湾和舟山群岛

2012年的海水水质检测数据表明,东海劣4类的水质比往年增加了6,700平方公里,有些海区甚至成了无生物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海洋荒漠”。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近年来舟山海域由于富营养化污染,渔民们已经摆脱不了赤潮灾害所带来的梦魇。

2012年全国的赤潮总共报道了78次,东海海域就爆发了38次,赤潮总面积达2028平方公里。

2013年,全国赤潮发生次数减少到了46次,其中一半以上都发生在东海(共计25次),赤潮覆盖的海域总面积为1573平方公里。同样是在这一年,杭州湾的水质被鉴定为不健康状态,长江口则为亚健康状态。

除了陆源输入导致的污染,过度的渔业捕捞也进一步加快了渔场衰退的进程。

如何判断大黄鱼是不是野生的(30年从兴盛到衰竭)(8)

除了大黄鱼,鳓鱼、绿鳍马面鲀、鲨鱼等诸多物种也处于严重的资源衰退状态中。即便是幸存下来的小黄鱼,目前也很难形成渔汛了。渔民们捕捞上来的小黄鱼,其平均体重和体长都在明显下降,小型化非常普遍。近两年,小黄鱼资源密度已经大不如从前,已经从原先的主要目标鱼种已变成了兼捕对象。

在舟山渔场,唯一能够形成鱼汛的鱼种只剩下带鱼了。为了保护我国带鱼的种质资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但是这也改变不了带鱼产量逐年下滑的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有休渔期的保护,近海的渔业资源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恢复。就目前来看,只有基于海区鱼种资源调查基础之上的捕捞限额制度,才是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资料:

舟山渔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舟山渔场鱼类资源的兴衰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维基百科——大黄鱼,舟山渔场


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指出并讨论!

#野生大黄鱼# #舟山渔场# #过度捕捞# #渔业# #我要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