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1)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2)

下 队

——武警甘肃总队定西支队新兵“第二适应期”观察

“第二适应期”从时间上看是新兵下队后的前几个月,从本质上看是新兵与老兵互动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兵与老兵都要继续塑造自己,磨砺心性提升能力,把心“融”在成长上,用每个人的成才“熔”出战斗力。

——题记

朝阳已上升到雪峰之巅,点点金辉泛着光芒。武警甘肃总队定西支队教导队指导员齐焦萌站在驻训基地的三层小楼前心有感慨,小楼里住进了今年春季入伍的第一批新兵。对于这批新兵,齐焦萌没有了第一次带新兵的迷茫感,底气更足了。这变化是从3个月前他送2020年秋季新兵的那一刻开始的……

主动关心,也要用对方式

齐焦萌清楚地记得,就在3个月前,身为新兵连指导员的他带着78名新兵从这里踏上返回支队的路程。与新战友一同带回支队的,还有他的担忧与疑惑:从入营到下队,新战友能不能尽快适应基层的工作节奏?中队的战友会不会很快接纳他们?自己还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当运兵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甘南草原上时,他已经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了。

齐焦萌不知道,车里的新兵同样忐忑不安。新兵左佳辉回忆当时的自己说:“下队前听说部队每天训练站岗,不让用手机,自由活动时间少,有的老兵还会‘操练’新兵,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活不敢想象。”

2020年12月25日上午,定西支队新兵顺利抵达单位。

一下车,齐焦萌就感到呼吸无比舒畅,几缕薄若无形的云飘在远方蔚蓝色的天空,这座城市和它所依附的天地似乎都在迎接这些远方来的年轻人。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直到几位敲锣打鼓夹道相迎新战士的老兵闯入视线,齐焦萌的思绪才被拉回到眼前。看着身边的一群新兵,他知道,是该放手了,中队这片天空,正是这群雏鹰展翅翱翔的地方。

作为新兵交接的第一责任人,齐焦萌每到一个中队进行新兵交接的时候都小心谨慎,生怕出什么岔子。

整队点名,他总会特别注意一个名叫袁鑫宇的新兵。对这名新兵,齐焦萌心里始终不踏实。自从新兵连那次心理调查问卷后,齐焦萌就记住了这位心理指数偏高的新兵的名字。袁鑫宇父亲去年做生意亏损20多万元,女友也在他入伍后经常和他闹矛盾,联系渐渐少了。

把他交给机动中队中队长蒙小琪时,齐焦萌特意悄悄嘱咐了几句:“鑫宇这小子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情感受挫后一度很失落,需要干部骨干多关注和引导。”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3)

“感情这东西随缘,时间长了就好了,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大丈夫,志在四方嘛!”临走前,齐焦萌又找袁鑫宇单独聊了聊,想用亲身经历消除他的忧虑。

指导员、排长、班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先后找袁鑫宇谈了话,鼓励他忘记烦恼,投入新的生活。袁鑫宇却觉得浑身不自在,尤其是副班长每天看自己的眼神,生怕偏离半步,就连晚上上厕所,都要假装不经意地瞥上一眼。

“每次满怀憧憬想要融入新集体的时候,你们都要提醒我一遍,其实我早就已经走出来了,对自己的军旅生活也有长远规划,只是不想太多战友知道我的情况。”无奈的袁鑫宇干脆找到班长,诉出了自己的苦水。蒙小琪这才明白,袁鑫宇的不开心其实是源于大家的过度关注。

“新兵下队,干部骨干先要调整心态,关心不能想当然。”袁鑫宇的举动启发了蒙小琪,他反思,现在带兵跟以前不一样了。“适应期”里的适应,实际上是新老兵互动的过程,不再是新兵单方面的融入集体。干部骨干要做主动的一方,打开新兵的心扉,首先要了解战士,关注也要对路子。否则,干部骨干也会在新兵“第二适应期”感到不适应。

无独有偶,班长王帅志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会。

下队的新兵很快和身边的老兵打成一片,老兵们也把自己的军旅故事讲给新兵们听。

说起当年,王帅志最先想起的就是曾经吃过的那些苦:有人训练跑步跑到晕厥,有人练队列脸颊被烈日晒到脱皮,有人在哨位上站了整整4个小时……对于00后新兵,他表现得更多的则是担忧。

“训练掉队、心理脆弱、手机依赖……现在的新兵骂不得说不得,都是我们带兵人的‘掌中宝’。”这名四级警士长觉得,现在的新兵缺乏自己当年那种敢于吃苦的精神。

班务会上,他反复叮嘱眼前这群新兵:“你们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好好锻炼自己。”

每天王帅志都会按时催促新兵们起床,什么时间整理内务、什么时间打扫室内外卫生、什么时间准备操课,新兵耳边一定会有提醒——周末发手机提醒他们给家里打电话、休息时间提醒他们把内务秩序保持好、训练时提醒他们别偷懒、玩手机时提醒他们多到阅览室看看书……

除了说还有做,带着值日的新兵一起刷厕所倒垃圾,带着体能不好的新兵晚上熄灯前加体能,带着想考学的新兵休息时间一起学习,带着喜欢下象棋的新兵切磋棋艺……王帅志一直认为,除非新兵具备了在新集体“生存”的各项基本技能,否则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婆婆嘴”“跑断腿”。

一个月后,中队组织了一次民主问卷调查。王帅志对评议结果满怀信心:自己又是翻阅大量资料总结新兵“第二适应期”科学管理的经验方法,又是结合每名新兵需求做好传帮带,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得到新战友的认同和赞许。

可问卷结果是,所有新兵在“管理工作”一栏里不约而同打上了“一般”或“不满意”的评语。这种结果,对于王帅志来说,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一个多月来的努力竟得不到新兵认同。

“小孙,你不是想报考军校吗?我专门为你制订了学习计划,还指定学习成绩好的老兵辅导你,怎么对管理还不满意?”带着这些疑惑,王帅志率先与新兵孙明清来了一次谈心交心。

交谈中,孙明清无奈地说:“班长,我知道您很关心我,可是这学习计划排得实在太满,我哪儿还有自由时间?”

“我哪儿还有自由时间?”新兵石少凯对班长说了相同的话。石少凯喜欢下象棋,王帅志每逢周末便主动找他切磋棋艺,本以为这样既能增进感情,又能带来欢乐,没想到却挤压了石少凯自由支配的时间。王帅志从他的眼睛里读出了一句话:离开你是一种解脱。

面对“前浪”的教诲与帮助,有名新兵甚至反问:“谁说我们不能吃苦?”

新兵们普遍觉得,自己不是不能吃苦,只是吃苦的方式与老兵不同。喜欢用手机,是因为手机的学习功能强大,能带给他们更多的信息资源。他们喜欢玩游戏,因为他们觉得游戏也是一种文化,只要不沉迷其中就好。

“我们只是不熟悉环境,不是缺乏学习能力。训练的时候,我们也绝对不会偷懒。”一名新兵告诉老兵。

“我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新兵能够更快融入军营建功立业,在具体实践中没有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一厢情愿地关心关爱,导致新兵认同感沉在海底。”王帅志终于明白:角度差之毫厘,距离谬以千里,再炽热的温度也无法传播到战士心里。想要新兵常进步,就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

王帅志还发现,关心不能停留于浅表的认识层面,也不止于端一次洗脚水、送一次病号饭。新兵最在意的是军旅的引路人能为他们带来多少成长的启示,启发新兵的自觉与主观能动性远比“婆婆嘴”“事必躬亲”更管用。

“是我先入为主地认为新兵太弱了,对新兵关心的同时,更要懂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王帅志一改以往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积极对照自己的管理方法与新兵成长成才路线是否吻合,并结合新兵意见建议和中队实际不断丰富完善。

中队还积极开展“我为中队献一策”“科学管理我来谈”等辩论活动,让新兵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到部队建设中,在学思践悟中提出科学管理的意见建议,理解干部骨干的良苦用心,确立拼搏奋进的方向目标。同时,要防止因个人情况被标签化、差异化对待;注意关心引导的方式方法,留给新兵更多自主选择与学习的权利;涉及官兵自身的事情多征求意见建议……从班里到中队,新举措如一股清风拂面而来。

最近的一次新兵问卷调查中,王帅志注意到,每一份问卷的“管理工作”一栏均给出了满意的评价。石少凯对王帅志说:“班长,遇到你是一种幸福!”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4)

放下包袱,也要除去“光环”

下队不久,新兵王振在兴奋劲过后,蓦然感到深深的本领恐慌袭来。本来在新兵连时,自己的体能素质就不是非常突出,勉强能跟上,来到一个新环境,自己对执勤业务还很陌生。看到其他老兵的“肌肉秀”“器械秀”,让原本期望换一个新环境能有所突破的他心里顿时没了底。

“你的问题就在这里,看我的……”身体不协调的王振怎么都不能掌握动作要领,训练场上,班长陈旭边说边做起了倒功的动作示范。

中士陈旭今年是第一次带新兵,王振是他从入营到下队一手带出来的,他太了解王振了:入伍前身体素质较弱,训练成绩总是排在后面。为此,在新兵连的时候王振还偷偷抹过几次泪。

但陈旭知道这个兵能吃苦,别看现在训练吃力,坚持下去将来一定能有出息。别人10次左右基本就掌握了动作要领,王振需要20次、30次。陈旭不厌其烦地教,一遍遍示范,还嘱咐王振不要急,不要紧张,1次不行就2次,1天不行就2天。

一次训练中,王振不小心磕破了手,陈旭立马带他去卫生室敷药。王振脸上写满失落,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学艺不精,受了伤就更耽误事了。

“基础不牢汗流够,天分不足勤奋补。”陈旭把他的老班长当年说的话又给自己带的兵讲了一遍:“退一万步讲,就算你倒功学不好,一点也不影响你成为一名好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个课目落在了后面,王振在其他课目上迎头赶上,训练更加刻苦。在中队第一次执勤专项训练考核中,王振因情况处置灵活,口令清晰、动作标准,一举夺得这个课目的第一名,被评为“执勤能手”。

“有时候看到班长一遍遍说,自己比他都急,但班长始终没有放弃过我。”王振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没有压力轻装上阵的感觉无比畅快。他说,中队并没有硬性要求他们在某一方面必须有所突破,或者快速适应,也没有厚此薄彼,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而是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发展方案。他感激陈旭的耐心,更感谢中队战友的不离不弃。安定中队指导员史东平说:“有些新战友下队后渴望尽快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技能,有时训练时自我加压,心理期望和自我要求过高,我们要学会给他们‘减负’。”

王振渐渐懂得,不要给自己界定框架才是最快融入新集体的办法。到了新环境,根据能力确定目标,利用长处提高自己,这种反差就能逐渐被消除。

与王振相反,杨孟坤一入伍就表现优异,除了很快适应部队生活节奏外,下队后更是打破了中队百米冲刺纪录,成为课目小教员。他为此还得意过一阵。西南医科大学康复专业在读、遂宁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百米跑项目冠军……他觉得,特战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杨孟坤进特战排的愿望却始终未能实现。

课余时间,杨孟坤把从家里带来的那本《亮剑》颠来倒去读了好多遍,却始终没有迎来自己“亮剑”的一刻。他觉得,自己的体能素质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但达到特战队员入门标准应该还是绰绰有余的。

杨孟坤的浮躁写在了脸上,排长师兴看在眼里。他请来了特战排班长刘利军。分腿腾跃纵木马、单杠屈伸上、全副武装18米抓绳攀登、米粒穿针……刘班长的课目演示看得杨孟坤目瞪口呆。

“突击专业的训练中,为了选取破门而入的最佳角度,我试了不下百遍。”刘利军撸起了袖子,边向杨孟坤展示胳膊上留下的多处伤疤,边讲述几年前参加武警部队“反恐特殊人才”考评,取得突击专业第一名的成长经历。

“不经一番苦练,没有一身的硬本事,在特战排是立不住脚的。进特战排之所以要求必须是士官,看重的其实是前期训练量的积累。”师兴说。

看起来的毫不费力的背后是十分努力。杨孟坤看清了自己与特战的差距,更明白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要不得。他主动与特战队员沟通交流,向相关专业骨干虚心请教,还在军旅日记上写下一篇题为“对标特战,我的差距还有多大”的反思总结。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每个兵都想努力成为一块好钢。但一块好钢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高温炙烤和淬火锤炼,这样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于是,煎熬就成了每个人成长阶段最初始的、最直接的感受。

被分到执勤中队的何安民在新兵连时便与小老乡杨孟坤关系密切。他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戴着“光环”来到部队的,嘴上不说,心里却是这样想的。

家里经营着著名品牌的连锁店,加之又是家中的独苗,无论在家中还是学校里,父母和身边的伙伴都围着他转。入伍前的何安民对军营生活有过许多幻想,但他绝没想到,自己的第一站,来到了偏僻闭塞的执勤点。

对于当兵吃苦,何安民是有心理准备的。开饭前经常合唱的歌曲是《练为战》,每次唱到“练练练,练为战,练成那个精兵才是好汉”,全中队官兵都站得直挺挺的,声嘶力竭吼得满脸通红。但真正开练了,唱歌卖力的何安民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

“别怕,从今天开始,我跟你一起训练,有啥话你就跟我讲,别客气。”上等兵宋贤杰一直觉得,自己身为老兵,也算是一名带兵人。新兵下队的第一天,他就看透了何安民那颗无处安放的心。

宋贤杰与何安民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不仅在训练中为他加油鼓劲,生活中特别关照,还给他讲中队的历史传统、奇闻轶事。参观过中队荣誉室后,何安民对宋贤杰提到的“战斗的青春”几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个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青春记忆,你只有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成为其中一分子,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可贵和坚持。

何安民清楚地记得,自己生日那天,中队长贾春晖亲自给他戴上了生日帽,点上了蜡烛。他与几位战友过了一次难忘的集体生日。郁闷的何安民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至今,何安民依然觉得自己头上戴着“光环”。只不过,光环是标兵中队这个集体荣誉的“光环”。每每想到亲如兄弟的战友,站哨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了。因为他知道,他站在这里的时候,中队其他官兵就能休息,而能扛上钢枪替祖国站岗放哨,是自己至高无上的荣誉。

互相成就,共同乘风破浪

按照规定,齐焦萌每月都会按时进行回访。于是,从中队主官的口口相传中,从班长骨干的细心描述中,从士官老兵的议论风声中,从新兵彼此的互诉衷肠中,他听到了这些关于老兵帮带、新兵成长的故事。在一个名为“陇原卫士”的新兵微信群里,他经常可以看到新兵日常分享的各种鸡汤文,节假日发出的各种祝福语。

下队前左佳辉担心的每天站岗的事儿被证实,但不让用手机、自由活动时间少的传言却不符合实际,至于老兵“操练”新兵,如今看来就更显得荒谬了。最近,他在网上浏览时,看到了《给启程奔赴基层的新兵15条建议》这条推送,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工整地抄在了军旅日记本上:学会融入集体,忘了自己家里有矿或者家徒四壁;忘了自己来自清华或者蓝翔,你都只是部队战斗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永远记住,混日子比不混日子更痛苦。

对此,新兵马帅也深信不疑。为了不混日子,新训结束后,马帅与其他13名战士一起,主动向新训骨干递交了到机动中队服役的申请。“身为军人,如果连军营的苦都吃不了,又如何去面对战场的残酷?”有人说军营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马帅并不赞同这个观点,他不仅要进来,还要站在城墙最高处,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机动中队训练强度最大,但你们还是来了,明知道这条路困难重重,也要咬紧牙关逆向前行。让我们一起为新战友点赞!”第一天晚点名,中队指导员张明当着百余名官兵的面表扬了十几个新战友,场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让新兵郭政康异常兴奋,他曾不止一次对身边的战友说:“什么岗位练得最狠我就去什么岗位。”

入伍前,郭政康就在家为自己置办了一个10公斤重的沙背心,期待在部队好好锻炼一番,而新兵连的科学训练计划让他的沙背心迟迟没能派上用场。新兵连虽然也很苦很累,但他总觉得不够狠。

郭政康的一番话让班长朱军感到震撼。7年前,也是在这里,还有3个月就要退役的老班长和还是新兵的自己谈了一次心,郑重将狙击专业的接力棒交给了他,同时交给他的,还有一本训练心得。后来,一批又一批的新兵在他的耐心帮带下成长为中队的特战骨干。

朱军从郭政康的眼中看到了执着与坚毅,虽然还没有过多接触,他已经与郭政康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觉得,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新兵一定能够崭露头角。

互相适应后,新兵与老兵之间出现了一种和谐又默契的互动:在新兵身上,老兵看到了初入熔炉的忐忑和希望,从老兵那里,新兵看到了锻炼成钢的收获与艰辛;新兵的成长,老兵全程看在眼里,老兵的引领,新兵自觉快步跟上。

对于新兵投身军旅的热血与激情,渭源中队指导员郭平贵有同样的感受。在6名新兵下队之前,他正在为正规化建设发愁——支队要求建设的荣誉墙要在近期竣工,可图纸至今还没拿出来;上勤通道的门禁系统损坏,找工人拆卸返厂维修价格不菲;学习室桌椅多处损坏,“五小工”还在家休假;由于人员紧缺,堆积在墙角的一堆装修废料还未来得及清理……

“报告,我在大学期间是学动漫制作的,设计荣誉墙没问题”“我入伍前是干电工的,门禁系统我会拆”“我跟着父亲学过木工,板凳桌椅交给我吧”……

郭平贵没想到,新训班长带回来的新兵个个都是宝贝疙瘩:李健飞大学期间曾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董特熟练掌握电路原理,技术丝毫不逊于中队“五小工”;马桂宇祖上三代木工;刘吉洋与罗中宝是大连医科大学的优秀在校生……

“建设中队不是老兵独享的权利,而是我们每名官兵的义务,中队的建设不仅班长要关心,我们也应该尽力。”李健飞的这句话令郭平贵印象深刻。他眼中棘手的事被几个新兵三下五除二解决了。

部队是个大舞台,会给每名愿意拼搏的官兵施展个人本领的机会,新兵有什么能力,就给什么舞台。对于今年技术学兵推荐的人选,郭平贵心里已经有了底。

刘吉洋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目标:两年当上骨干,三年考学提干。他觉得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我是从训练场的沙坑和泥坑里爬出来的,全凭实际经验上位,吃身体的老底子,其实就是颗土地雷——炸开花了也飞不出几块弹片。但你们不一样,从今天开始,我要让你们赢在起跑线上!”中专毕业的班长聂东打心眼里羡慕像刘吉洋这样的大学生士兵。下队时,刘吉洋体能通用五项成绩不佳。按照聂东制定的体能阶梯式组训法,刘吉洋要从基础的通用五项和三公里跑练起,除去周末和节假日,每天晚上还要加练,加练时比前一天多一个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比前一天多一秒。

“练起来!”起初,刘吉洋信心满满地坚持了一阵。后来由于夜间上哨、白天训练等因素的影响,他开始变得消极,体能加练也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你要是想放弃,那就是我手底下的第一个逃兵。”聂东这话把刘吉洋吓了一跳。“无论是当骨干还是考学提干,体能素质都是基础。你学习底子好,绝不能让体能成为短板。我跟你一起练。”看出刘吉洋有畏难情绪,聂东二话不说趴到地上做起了俯卧撑。就这样,那个有使不完劲的刘吉洋又回来了。

两个多月过去,刘吉洋仰卧起坐从刚开始不标准的26个提高到了标准的71个,平板支撑从40秒提高到了85秒。

“这样坚持练下去,有望在半年之内全部达到良好水平。”聂东安慰刘吉洋说。

“班长,没有你就没有更加优秀的我。”刘吉洋真诚地对聂东说。

“没有你就没有更加优秀的中队。”聂东回复。

“我注定因为那些时光变成了现在的我,再因为现在的我成就将来的模样。”聂东看不懂刘吉洋理论学习笔记本上摘抄的这句话,但他知道,自己带的兵一定会成为好兵。

老兵与新兵在成长的路上永远相随而行。这是老兵聂东做到的,也是新兵刘吉洋感受到的。

从入营到下队再到回访,从刚开始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到积极为新战友营造拴心留人环境,再到用心为不适应的官兵寻找精神支点,眼看“第二适应期”即将结束,新兵整体实现了平稳过渡,齐焦萌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了下来。

今天的甘南阳光明媚,远处太子山山顶的皑皑白雪分外耀眼,广阔壮美的甘南草原闯入眼帘。齐焦萌想起新兵郑明运昨天打来的电话。一开始他是被征兵宣传片里高精尖的国防武器和特战队员上天入海的炫酷场景吸引的,下队后曾经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没有军营里的真实生活,就没有征兵宣传片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镜头,那每一帧每一幅都是军旅生涯里摸爬滚打、千锤百炼的结果。”他用3个月读出了这句话里的味道,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这种认同感会越来越强烈。

齐焦萌打开手机,在新兵微信群中发出这样一条消息:“第二适应期,我们和你们一起度过。军旅人生路,我们和你们一起走。”

短评:

温度与距离

金从勤

“随距递减”原理告诉我们,物质的传播随着离传播源的距离越来越远而逐渐递减。温度也一样,爱的温度是一种“热传递”,是情感的双向流动。假设其他变量不变,想要暖热对方的心,不仅要有足够的温度,还应该缩小彼此间的距离。

这种距离不是形式上的距离,而是内心的距离。只有带兵人真正走进兵的内心世界,懂兵知兵,新战友真正融入火热的基层部队,愿干肯干,“热传递”才能产生良性互动,带给彼此温暖。炭热不怕石头凉,只要心与心的距离够近,再坚硬冰冷的石头都能被焐热。新兵从开始下队的紧张、木讷、充满焦虑,到“第二适应期”之后的放松、灵动、充满希望,从“离开你是一种解脱”到“遇到你是一种幸福”的态度转变,都来源于温度的“热传递”。

带兵人的温度,来自于心里时刻装着士兵,是建立在真心实意帮助战士成长成才角度上的心血奉献、情感浇灌。每个新兵都有自己的军旅目标和人生梦想,带兵人只有把得够准、走得够近、融得够好、做得够实,才能真正给新兵种下一颗温情的种子。既像父母那样牵肠挂肚又像兄长那样关心帮助,既像益友那样携手共进又像良师那样教诲引导,这样才能不断让真情在身边延续,让温暖在基层涌动。只要军营有温度,官兵就不会觉得孤独无助。

新兵自身的温度来自于对集体的认同感,并将个人规划与单位发展相结合,在集体的背景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第二适应期”,“适应”二字贯穿始终,新战友如果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深化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努力发现、开掘和深化每一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能在不断接近自己的价值目标中得到内心满足,继而与基层节奏合拍。

最近的距离是心挨心,最热的温度是心贴心。带兵人用真心暖兵心,把责任扛在肩上,怎会有带不好的兵?新兵用真心换真心,把后背交给战友,怎会有过不去的坎?新兵“第二适应期”有时限和终点,但新老战友“融心”没有终点和时限。

文字:曹世凯

供图:程子健、侯崇慧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王超、温东琪

邮箱:wjxinmeiti@163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5)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6)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7)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8)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9)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10)

本赛季季后赛预测(星期特刊下队)(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