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是指什么(究竟是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是指什么(究竟是孺子可教)(1)

孔子

文/柴柴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老师,也会遇到虚心向自己求教的学生。当辛辛苦苦给学生讲完新知识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完之后,学生举一反三,我们会由衷的说一句:“孺子可教也”,但有时遇到笨学生,怎么也教不会时,我们会说一句:“孺子不可教也”,可究竟是“孺子可教”还是“孺子不可教”?

孺子可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孺子可教是指什么(究竟是孺子可教)(2)

张良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好时间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钻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原来,司马迁认为,“孺子”是小孩子的意思,指年轻人有培养的前途。

看来“孺子”真的是“可教”,但是“孺子”有没有“不可教”的呢?

孺子不可教也

《论语·公冶长》

孺子可教是指什么(究竟是孺子可教)(3)

《论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其实“孺子不可教也”本身并无历史原话,世人常与《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以致误认为是孔子说的。大家习惯了用“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恰好孔子又代表了“儒家学派”,所以,孺子不可教尽管名不正言不顺,后人也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孺子不可教”现在的意思是:这个小孩子愚顿,不能举一反三,所以给他讲道理也是对牛弹琴。

孺子可教是对的

对“孺子可教”这一典故,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段独到的见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看来无论是司马迁还是苏轼,“孺子可教”确实完全正确的,但是“孺子不可教也”也是可以用的,如果能加上一句“朽木不可雕也”,那就更加合适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常用词都值得我们去“咬文嚼字”,他们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知识,也是祖先们给我们炎黄子孙最好的礼物。

尊重原创 欲转载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