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qq空间朋友圈(从QQ空间到朋友圈)
你有多久没发过朋友圈了?
你有多久没有在朋友圈发过不加伪饰的心情了?
你又有多久没看到过熟悉的老朋友发动态了?
……
挺有意思,但也挺悲凉的一件事。
我想起我刚开始上网的年纪,15岁,2009年,高一。那时候还很流行网吧。
上网的第一件事,当然是给自己申请一个QQ号。然后,开通空间。
以后每次去网吧或电脑上网,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装扮空间——要选炫酷的装修风格,要选特别的背景音乐,要给留言板设置好留言回复~
当然,在当年那个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更广泛的上网方式其实是用诺基亚等键盘机,连上信号显示为“E”的2G流量网,每个月精打细算着流量过日子。
那是我的高中时代,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手机上刷出来的QQ空间,是少有图片的,因为图片不好加载还费流量。简单的文字版式是最常见的。
每天都要刷空间,看初中同学和高中同学的各种文字说说,没事去其他人空间逛一逛留个言踩个楼,当然礼尚往来,也要回踩别人的留言板哦。
那时候,所有认识的新老朋友都在QQ里,在空间发说说也几乎不考虑要分组可见或屏蔽谁,每天屁大点事和风吹草动的小心情都会发条说说,周末了如果有精力,整一篇长篇幅的日志也很常见。
当时还流行QQ随机加陌生人聊天,所以也会有一些素昧平生的各地网友成为好友,大家礼尚往来,转发各种鸡汤和段子。
在我早些年上网的日子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网络暴力”这个词,也许QQ空间是熟人关系,因而也几乎没有暴力纷争。
那个年代,短暂又辉煌。正好是我高中三年。
高中我在理科班,大部分同学都是互相关注的QQ好友,和老师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当年就经常收集和摘录同学们在QQ空间发表的比较有文采的说说或日志,攒够一波素材,就在作文课上公开展示分析文采——这主要因为,当时我们班级学习氛围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Q空间里不乏各种诗人,发表的“说说”也非常文艺,既有古典诗词的格式,也有现代诗,或写意的段子。
那时候,上网的确是很让人愉快的事情。
后来,2012年我高考,4G时代也已经到来,大家都用上了智能手机,有了笔记本电脑,不用再费尽心力跑去街上的网吧了。
QQ空间也还在,越来越精致,可以轻松加载图片,加载视频。但大家都开始跑去用微信了。
微信一开始我很不喜欢,尤其是朋友圈,因为没有我习惯的留言板功能,对说说和日志这种文字动态也不友好。
总之,我似乎对微信和朋友圈从来就没有热情过。
我的QQ好友关系,并没有完全搬迁到微信上,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社交关系,就遗留在了QQ时代。
微信对于成长于QQ时代的90后而言,有别样的意义——上大学了,成人了,需要一个全新的面貌和形象迎接新生活和新的社交关系,而不是背负着青春期中二言语和成长隐私的QQ。
于是,对于像我这样的90后,微信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充满选择和粉饰的。
很快,朋友圈就沦为秀场。
朋友圈不会有当年QQ空间里各位朋友不加掩饰的小心情言语,更看不到你的朋友在一学期或某一趟旅游结束后认认真真写的图文并茂的旅游日志或生活随笔。
由于微信关系越发复杂,突破了辈分,突破了圈层,突破了亲疏,在同一片朋友圈广场,同一件事情会引发各种解读,于是人们越来越设防,越来越不再表达真实的自己。
这是主客观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90后长大了,迈入社会,职场关系和社会关系接入微信,就注定了个人隐私生活的败退。主观上,一代人长大了,其实就不太需要共同体了,人最需要集体共同意识的阶段是青春期,而在成年之后,伴随着工作和恋爱结婚,大多数人会将社交关系分化为小团体,即微信小群会取代朋友圈广场。
总之,对于已经长大的90后而言,在社交网络和社交软件过度供应的今天,其实已经没有一个社交平台,可以再和大多数朋友在一起毫不设防地表达和交流。
偌大的中文互联网,并没有这样一个社交平台。互联网并没有完成互联,反而越来越割裂了。
所以,对于人类这样一种社交动物而言,自我表达永远是最奢侈的事情。
你和你的朋友们,注定会分离,注定是越走越远。这就是所有的事实。
如今,我已经常年不玩QQ空间。我用微信,也还用朋友圈,甚至每天都还在发,只不过朋友圈里很早之前就已经没有了真正的我。我也还用微博,用豆瓣,用虎扑,用虎扑,用今日头条——只不过那些上面都是破碎的我。
只有公众号还算是例外吧。由于我决意把公众号当成个人博客,所以多多少少,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相对完整的真实的我。
自我表达是很奢侈的。越长大越奢侈。奢侈到太多人,长大后开始变得沉默。
而那沉默,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孤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