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

你可能没有来过成都,但你一定知道二仙桥,还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1)

因为谭谈交通的一档节目,让二仙桥火遍了全网。小黑作为谭谈交通的老粉丝,曾经差点上过一期节目,可惜与成名的机会擦肩而过。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2)

提起二仙桥,成都人第一印象是仓库、工厂和火车。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3)

的确,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成华区就是成都的厂区。

二仙桥公园里还保留着老火车头,提醒人们过去的记忆,就像东郊记忆,其实和二仙桥近在咫尺。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4)

建设路和二仙桥相邻,中间隔着一条地铁7号线。

走进建设路居民区,彷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一种苍茫古朴的感觉迎面而来。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5)

这里是最不成都的成都,也是最成都的成都。

二仙桥得名于雍正年间,也有人说是道光年间。

雍正年间,朝廷册封唐朝诗僧寒山与拾得为“和合二仙”,掌管婚姻和美、家庭圆满等事宜。

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是个什么梗(走成华大道的二仙桥)(6)

有一天,二仙来到成都府华阳县东门外。俯瞰下界,只见小河弯弯,石桥横陈,一对母女面色蜡黄,颓坐桥边破庙前。二仙心生怜悯,化作蓬头笑面僧来到近前。

寒山问道:“老人家面色忧郁,不知因何烦忧?”

“师父有所不知,老身系客家人氏。阿女自小许配谢家阿仔。去年谢家从湖广迁徙四川,渺无音讯,我便带着阿女前来寻亲,至今婚事无着,团圆无望,今又盘缠用尽,不知如何是好啊。”

拾得心想,这是官封以来的第一桩份内事,要做得巴适。“自乐平声道,烟萝石桥边。”一声偈语藏天机,“明日午时三刻,请施主在庙前石桥等候。”

果然,次日正午时分,从东山方向健步走来一位担着柴火的年轻人,老人家定睛一看,这不是谢家阿仔是谁?两下相见,抱头痛哭,喜极而泣。谢家阿仔把母女接回家中,双方阿爸阿妈商定,择吉日完婚。

几天后,谢家院子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左邻右舍都来道喜。二仙见到此景,含笑道:“看来谢家人缘不错,我们也去瞧瞧。”说完,化作两个憨态可掬的束髻童子,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圆盒,来到谢家院子。他俩一会儿穿梭在人群之中,一会儿跳跃在红烛之间,十分活跃,大家都没在意这是谁家小孩。

婚庆迎宾见状,赶紧过来拦住俩人,吓唬道:“阿仔,不要捣乱,一边玩儿去。”

二人拿出荷花和圆盒,正色道:“我们是前来道喜的。”迎宾一愣,心想这俩小孩面生,盒里别是啥整蛊的玩样儿。迎宾伸手揭开盖子,霎时圆盒里“呼啦啦”地飞出五只蝙蝠,顿时整个喜庆现场像炸开了锅。

听着外边纷乱如麻的吵闹声,谢家阿爸从屋里出来,看到迎宾气急败坏的样子,快步上前制止:“吾乃礼仪之家,休得无礼。”

阿爸转身对两个童子施礼道:“来者是客,如不嫌弃,大家同乐如何?”

童子二人听了此番话,哈哈大笑,没等人们回过神来,竟化作一道白光飞入画中去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声音,久久在厅堂间回荡。大家抬头再看,只见画轴之上,两位束髻童子,一人持并蒂荷花,一人捧带盖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这不是刚才的两位童子么?”

人们恍然大悟,是掌管婚姻之神——和合二仙降临人间了。他们手中的器物,荷与和、盒与合谐音,取和谐合好之意,五只蝙蝠,则寓意着五福临门。此后,人们便把那对新人重逢的地方叫做“二仙桥”。

而道光年间的传说,说的是八仙里的吕洞宾和韩湘子来到成都赏花灯,赏灯的地方正是在成都东郊,故而此地名曰“二仙桥”。

不管哪种传说,都是取自于神仙故事,可见二仙桥这个地名很传奇。

可惜传奇后再没有新故事。

二仙桥作为成都主城区2.5环的位置,地段非常好,但是发展的却不算快。

区域内的楼盘卖的也不尽人意,铁投紫瑞府去年11月开盘到现在,还有房源在售,同期开盘的项目都卖完了。

很难想象这是三环内楼盘的待遇。

关于二仙桥,我们只能再等等它的新故事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