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小时候跟谁关系好 贾宝玉在女人堆里长大
作者:学思知行
《红楼梦》里有贾宝玉最著名的一段话,他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人,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是男人,那么,他为什么这样讨厌男人呢?这要从贾宝玉的个人成长环境和性格养成的方面来探究。
一、女人强势的家庭环境我们先从《红楼梦》开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起。冷子兴和贾雨村的谈话中就介绍了贾府的情况。说出了贾家一是人口日多,事务日繁,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划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是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而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和贾家男性的腐朽无能相应而生的一个现象,就是贾家的妇女掌握了大权。
我们知道,在古代,妇女社会地位低下,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自主的权力,应该遵守三从四德。但是在贾府我们却看到,应该处于奴隶地位的妇女,却掌握了家中的一切大权。出现了妇女掌权的局面。
首先是贾母,这个老祖宗在家中的地位非常崇高,是家里的最高权威,而王熙凤则是家中的大掌柜,总理了全家的各项事务。
第33回贾政毒打宝玉的时候,贾母和贾政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贾母斥责贾政。
在这里我们看到贾母对儿子教训孙子是不支持的,但是在贾母的威慑下,贾政却屈从了母亲的权威,并且直挺挺跪着磕头谢罪,真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
同样,这也体现在王熙凤这里。
王熙凤大观园里是说一不二。谁想揽个差事都得经过她同意,也是非常强势的一个人。试想,贾宝玉看到这种男弱女强的情形,心里应该作怎么想?
另外,贾宝玉自幼受祖母的溺爱。在祖母那里居住,无人敢管。贾政来叫贾宝玉,贾宝玉却吓得死也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吩咐老嬷嬷好生待了去。又当着赵姨娘的面骂人,都是你们素日挑唆着逼他念书写字,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就这样。从这里,贾宝玉受到男子汉气概教育的实际都被隔绝、错过了。
试想一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从他自小的思想上就认为女性的权威大于男性,就如同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里一样,心里绝对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发出奇谈怪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被女性包围的生活环境
贾宝玉在十二三岁时,受他的贵妃姐姐贾元春之命,随同众多女性搬到大观园里去住。
围在他身边的都是女子。男子很少,这就让他和男性社会进一步隔离了开来,在另一种女性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中去生活,他所看到的是那些能歌善舞、明眸善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
而贾府里的男性却是爬灰的爬灰,偷情的偷情,从而对那些不学无术的男人产生厌恶感。
所以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又说,他便料定天地间,灵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儿,也因此把一切男子都看成浊物,可有可无。
在第59回春燕转述贾宝玉的话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在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还说: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守门的婆子听了笑问,这样说,凡女儿个个是好的了,女人个个是坏的了。贾宝玉发狠道,不错不错。
但是,他见了非常优秀的男子,却也会回归本性。比如秦邦业的儿子秦钟,比如北静王水溶,也是非常佩服,这也反映了贾宝玉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贾府中没有这样的人物;一方面,他又怀着自卑。
三、后果很严重
在贾宝玉的身上,可以看到不良的家教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终身的。
贾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在对孩子的家教上,不可能有现在的科学认知,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一个假正经,只知道让贾宝玉读死书,忽略了和孩子的正常交流,使贾宝玉慢慢和大观园的女性产生了一种类似依赖的心理,这种亦母亦友的认知对少年贾宝玉产生了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贾宝玉因为从小生长环境的原因,总是混在女人中间,所以心理和精神上产生了非正常的认知,只是,他年龄太小,不懂得是怎么回事,当时又没有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排解,成了大观园里的“混世魔王”。
而且,整天在脂粉堆里与大观园里的女人们厮混,也造成他不热心科举正途,发表出那些荒诞的言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简介】学思知行,某市党史学会会员,县作协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红楼梦》里有真爱么?看看尤三姐与司棋的爱情,令人唏嘘
五味俱全:动画版《哪吒》和《封神演义》中的父子(女)情
《红楼梦》里贾琏比贾宝玉尊重女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