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餐制的特点(推行分餐制不仅为了卫生)

新冠时有零星暴发,多地又开始宣传推广分餐制,然而这就和“垃圾分类”一样,大家似乎都认同其道理,各方也喊了很多年,却依然收效甚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分餐制的特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分餐制的特点(推行分餐制不仅为了卫生)

分餐制的特点

新冠时有零星暴发,多地又开始宣传推广分餐制,然而这就和“垃圾分类”一样,大家似乎都认同其道理,各方也喊了很多年,却依然收效甚微。

2018年,国内就有过问卷调查,显示72.9%的人支持分餐,受访者们还给出了理由:分餐制比合餐制更卫生,更能预防各种疾病交叉感染,也有助于控制食量和减少浪费。既然大多数人赞同分餐制胜过合餐制,那为何直到今天,合餐依然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占主流?

不愿意分餐的一个常见理由,是将合餐视为中国传统——对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感到认同和骄傲,对陌生风俗感觉别扭,这都是非常自然和正当的心理,全世界都是如此。然而具体到分餐与合餐,事实可能与不少人所想的完全相反——实际上,分餐才是我国从商周一直传承至明代的古老传统,而欧洲过去却是实行合餐制的。

比如喜欢宴会的古希腊罗马人,聚餐时会把所有食物都用几个大盆装着。宾主一边喝酒聊天,一边就从大盆里抓菜和手撕整鸡——此时的欧洲还没有餐叉,手上要是沾了汤汁,就用面包片擦手再吃掉。

与之相对应,同时期的中国(东周至汉朝)则流行分餐:《史记》曾记载,齐国孟尝君和门客一起吃晚饭,有门客因坐在暗处,就怀疑给他上的菜不如别人好。孟尝君就拿起自己的饭菜给客人看,证明大家吃的都一样。这反映出当时人聚餐,是每人一张小案(也就是小矮桌),每张案上各摆一人份的食物——这也被记录在众多汉代画像砖上。成语“举案齐眉”也是这么来的:东汉人梁鸿家贫而好学,他的妻子每次给他送饭,都把案举得和眉毛一样高。这说明分餐不仅是贵族宴会的礼仪,也是汉代普通家庭的习惯。

汉代以后北方民族进入中原,才带来了合餐制:游牧需要频繁迁徙,不便携带大量餐具,草原上也缺乏铁器。所以游牧民族吃饭,通常是一口大锅煮好了,大家围着吃。因此从南北朝直到唐宋,合餐都被视为“胡食”,汉人和南方各族仍以分餐为主。唐代的敦煌壁画,宋代的《文会图》上,都能看到小案已经换成了高脚大桌——但上面仍然摆满一人份的食物。

东西方的逆转,始于蒙古征服:元朝是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也让合餐制在东方变得空前普及。虽然后来明朝强调恢复唐宋制度,但也只是宴会时严格分餐,家庭内则是分餐与合餐并存。明朝人在画“举案齐眉”时还因此误解,让梁鸿妻子举着一张大方桌上菜,可谓膂力惊人;而同时期餐叉终于从西亚传入南欧,最开始很受排斥——民众认为意大利面必须用手抓才好吃,教会则认为餐叉长得像魔鬼的刑具,手抓才符合上帝的旨意。晚明时期来华传教士,就把明朝人吃饭不用手抓和宴会分餐,作为新鲜事儿记了下来。

17世纪餐叉传入英国,但最初也被视作“意大利娘娘腔的做作餐具”。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前后,餐叉与分餐制才在英国普及:由于餐叉的使用,食物变成了便于叉取的小块。宴会不再大盆装菜,而是预先用小碟装好分批上菜,现代西餐基本成形。很快人们发现这样不仅方便宴会,小餐厅和家庭用餐也很合适。从此刀叉和分餐一起成为西餐的标配,并随着欧洲崛起快速传遍世界。而同时期的中国因为清朝建立,合餐制再次大流行:尤其是北方与旗人接触较多,分餐几乎完全消失;而华南也只有少数地区将分餐保留至今——比如零星分布的“古镇长桌宴”,仍是每人一份食物一个小矮桌。

综上所述,中国人合餐的历史,其实也不过三百来年——和西方人分餐的历史相当。恢复分餐不仅不是西化,反而是在文明卫生的同时,复兴了真正的华夏传统。过去对分餐的宣传,几乎只限于有利健康,却忽视了文明认同。民众也就难免带有抵触情绪,自然没能取得成功。

而要想真正让分餐制普及,就必须既宣传医学原理,也强调文化传承,并为大众尽可能提供多的可行方案: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在现有中餐配置上增加公筷和筷架,其他都不需要改变。不过一直有人觉得,吃个饭不停换筷子很累,那也可以参考日韩式分餐:家庭成员每人都有自己一套餐具,一般用花色区分;吃饭时炒菜和汤每人一份,如果有凉拌菜或大菜,则仍然是一大份摆在中间,放好公用勺;饭后每人洗自己的餐具,或者购买洗碗机,还能减少家庭矛盾和主妇负担。

外出就餐除了要求店家提供公筷公勺外,也可以参考海外中餐馆:上菜时会有服务员把大盘里的菜按人头进行分盘,为了避免串味,分盘食物也不会直接放到每个客人的盘子里,而是用小碟一道道分开盛放。

此外我们普通人在家庭内部推分餐时,也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前所述,老一辈通常都认可分餐有理,只是不习惯。所以还没独立的年轻人,可以先在家中达成共识,但不必马上急着推行。等到自己建立新家庭,就是推行分餐最容易的时候了。而只要新家庭形成了习惯,往往也能让来吃饭的老人接受,进而把习惯带回原来的家庭。尤其是新生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更会视分餐为自然而然,这样一两代人的时间,分餐必定能成为社会共识。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南海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