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

在雁门关长城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碰到了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奶奶,采风团的客人都很兴奋,一边和老奶奶聊天,一边拿着相机狂拍。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女人是裹小脚的,但是大都是在电视上看过,或者见过一些老照片,真实的小脚老奶奶,他们都没见过,不过我见过。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1)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姥姥的妈妈当时九十几岁,就是裹着小脚,盘腿坐在炕上。

记得有一次,她把裹脚布拆下来让我们看:整个脚背是弓的,四个小脚趾被拗断了,折了过来,竟然和脚跟相接,两部分挨在一起,看不到脚掌,四个脚趾完全扭曲被压到了脚板底下。只有脚的大拇指在翘着。

太姥姥说三、四岁的时候,就被裹成这个样子了。她很少下炕,所以我小时候是不知道太姥姥是怎么走路的。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2)

太姥姥的脚就是这个样子(网络图片)

当年在乔家大院民俗展览厅,展览过几双小鞋,尺寸不一样,三寸的叫“金莲”,四寸的叫“银莲”,五寸的叫“铜莲”,六寸的叫“铁莲”。讲解员说,脚越小越能嫁个好人家,像我们这种大脚丫子,在当时是嫁不出去的,只配当丫环。

平遥古城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中有一幕,赵东家全城选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量足,可见那个年代小脚的重要性。

不过一直想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要裹脚,裹了脚的女人是怎么走路的?即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走路一定也是相当难受吧?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3)

直到看到《白鹿原》中田小娥走路的样子,我终于明白了那个年代的女人为什么要裹小脚,而且屡禁不止了?田小娥走起路来,腰肢款摆,弱柳扶风,顾盼生辉,婀娜多姿……女人看了都不觉会心生怜惜。那么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关于裹脚的记载,文献和传说都很多,据史学家考证,裹脚的由来大概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李后主时代,李煜的宠妃窅娘跳舞的时候喜欢用帛包足,跳舞时莲花凌波,俯仰生姿,非常的动人,李后主很喜欢。不过和后期的裹脚还不完全一样。

宋徽宗时期,出现了裹脚专用鞋,开始在社会上流传,进入南宋,裹脚开始盛行,小脚成为首都临安(今杭州)时髦妇女的一种象征,而后影响全国的裹脚之风从这里开始了。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4)

元朝的裹脚之风远胜于南宋,元杂剧中就经常有描写小脚的,“三寸金莲”之称,就是出自元朝。

进入明代,裹脚已经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重要标志。有歌谣曰:“裹小脚,嫁秀才,吃馍馍,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吃糠菜,就辣子”。

“娶妻要娶小脚妻”成了普遍男性择偶的一个标准。

清代女子裹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京津等地最为流行。

清朝统治者严禁汉族女子裹脚,不过收效甚微,旗人女子也开始纷纷效仿,直到乾隆皇帝屡次下令严禁,旗人女子才作罢,后来发明了“花盆底鞋”,来效仿裹脚。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5)

大脚没人要,小脚一裹就裹了千年,男权社会,小脚为美的畸形风尚,禁锢了女子的身体和思想,也成了禁锢女子走向社会的一种压迫手段。“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有多少的女孩子在这样的年代里,身心备受摧残。

直至一次一次朝廷下发的严禁令,民间组织的天足会,呼吁女子解放双脚。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推行禁缠足政策,并于1912年发布了“劝禁缠足文”,缠足之风才逐渐停止。

真正的裹小脚(长城脚下的小脚老奶奶)(6)

林语堂先生这样来形容小脚:“中国妇女的小脚不仅使男人赏心悦目,而且很惊奇很微妙地影响了中国妇女站立的仪态与走路的步态。屁股向后甩,就像穿着现代的高跟鞋,走起路来极端谨慎,身体不停地摇晃,完全是一触即倒的样子,观看一个小脚女人走路,就像在看一个走钢丝绳的演员,使你每时每刻都在被她揪着心。”

很难想象,千百年来的女人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她们从三、四岁开始,被迫裹脚,不知道流了多少的血和泪,她们的人生,没有选择权,束缚了她们的双脚,就束缚了一切。可怕的是一代一代的人,都这么做,竟然持续了千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脚老奶奶们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在为她们唏嘘不已的同时,真的应该感谢我们生活在这样的年代,没有人禁锢我们的双脚,也没有人禁锢我们不停向上进取的思想。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文章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定配合删除,谢谢。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请在下方点赞,收藏,分享评论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