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频喇叭好还是3个喇叭好(我还是选择了全频喇叭)

首先今天我说的目的不是和大家争论全频喇叭好还是分频音箱好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再争论了分频音箱是科技和时代选择的结果,分频音箱从数据层面和技术层面远远超过了全频喇叭这个是时代进步的选择,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分频音箱的技术特性还有优势文章一大把,我就不说了我说说全频喇叭的缺点全频喇叭首先频宽是大问题,可能有烧友说,有些喇叭的曲线数据从多少到多少,比分频音箱好是的,曲线数据上是这样的,但是更要注意看曲线在高频段和低频段迅速滚动的位置,那些滚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听感的几乎最高和最低的极限实际上数据上滚动下去的高频还有低频质量已经不好了,很多高级喇叭勉强达到了,实际听感可能很不满意,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全频喇叭好还是3个喇叭好?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频喇叭好还是3个喇叭好(我还是选择了全频喇叭)

全频喇叭好还是3个喇叭好

首先今天我说的目的不是和大家争论全频喇叭好还是分频音箱好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再争论了。分频音箱是科技和时代选择的结果,分频音箱从数据层面和技术层面远远超过了全频喇叭。这个是时代进步的选择,不是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分频音箱的技术特性还有优势文章一大把,我就不说了。我说说全频喇叭的缺点。全频喇叭首先频宽是大问题,可能有烧友说,有些喇叭的曲线数据从多少到多少,比分频音箱好。是的,曲线数据上是这样的,但是更要注意看曲线在高频段和低频段迅速滚动的位置,那些滚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听感的几乎最高和最低的极限。实际上数据上滚动下去的高频还有低频质量已经不好了,很多高级喇叭勉强达到了,实际听感可能很不满意。

再说声压问题,声压问题也是全频喇叭被分频音箱设计超越的重要环节,全频喇叭灵敏度相对较高,可以承受的声压普遍不大,也就意味着在大声压下失真的概率也超过分频喇叭。很多全频喇叭爱好者还会说,我用的十五寸的全频喇叭,我照样可以听到震撼的大鼓,不管是速度还是量感不次于分频喇叭。拜托,你认真对比一下分频喇叭十五寸低频是什么规模的量感再说,不能因为执着的喜好而成为了井底之蛙。同尺寸的条件下全频喇叭和分频喇叭的低频差距不是一个等级。

第三全频喇叭想要玩好受到外部箱体环境影响很大。经常需要更大箱体或者传输线越长。为什么呢,简单来讲,就是需要箱体共鸣来补偿低频的量感。很多烧友选择了障板,其实障板也是这个道理,把房间做成了箱体,喇叭利用房间这个共鸣腔,来补充低频的量感。这些问题我不想和烧友们抬杠,我也玩了十几年各种全频喇叭,它的优缺点我是心知肚明。甚至现在有很多全频爱好者说,全频喇叭现在重新振作起来,大量的全频喇叭上市,销量已经非常可观,深受发烧友认同,很快就会成音箱行业的主流器材。我对这个问题不赞同,其实电声喇叭的鼻祖就是全频,在整个电声行业发展过程中,全频喇叭一直没有缺席,只是它一直在跟随着被市场的重视程度不同缓慢的发展进步。全世界永远都有一批批全频的爱好者和设计着,在默默的推进的全频喇叭的成长。任何时候电声喇叭都不可能缺少全频喇叭的那个席位。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企业开始推出全频喇叭,宣传力度也不断加码,我们直观可以感受到全频的受众群体不断的在增加,一个全频好还是分频好的话题几十年后又被重新拿出来探讨呢,其实我认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市场的选择。 电声喇叭行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多年前已经是夕阳产业。发展成熟到了什么地步了呢,那就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厂家做不到的,除非人家觉得不赚钱而不愿意做,行业内卷非常严重。音响行业的特色经营就是一个突围之道,那么全频被一些厂家重新推到舞台的中央,那是因为需要找一个技术成熟,市场适应性强的过气网红来赚钱,来规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市场竞争,这样容易赚钱,并不是在科技上的颠覆性突破。这是在规避市场竞争的手段。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全频的技术可以继续深挖,还是有很多忠实的粉丝,可以赚钱的。我到是对一个全频爱好者的另外一个想发比较赞同,他说在全频喇叭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喇叭因为受到了功放设计限制,造成它们被埋没几十年,因为当分频音箱出现的时候,功放的设计只有针对分频音箱设计才有更多的市场。不断设计出功率越来越大而不适合全频喇叭的功放,针对全频设计功放少之又少,手中有着更多技术和金钱的主流公司是不愿意为市场狭窄的全频喇叭潜心设计针对性的功放。这样优秀的全频喇叭很多被埋没了几十年。现在为什么很多人玩一些优秀的老全频喇叭,是因为,搭配上适合的功放这些老全频喇叭焕发了青春。原来它素质原本就是那么高,只是几十年前没有被重视而已。

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全频喇叭多于分频音箱。既然我前面说了那么多全频的缺点我干嘛还要选择全频喇叭呢。赵本山说了,长多大脚穿多大鞋。下面我说说我的理由。首先是成本问题,全频喇叭好处是灵敏度高,前端不需要大块头功放,降低很多成本。只要找到一款精致的小功放就可以完成整套器材的基础搭建。功放的成本在同等素质下几乎和功率成正比。小功率功放价格低了很多。同时,全频喇叭的价格普通不高,比起主流分频喇叭,价格还是有优势。这样音响构成三大件有两大件成本低,总体投入的就大幅度下降。对于收入并不可观的发烧友来讲,是个很实惠的选择。第二原因搭配容易。只要你选的功放和碟机素质差不多,全频喇叭不容易出恶声。比如高解析力的分频音箱在人声齿音的处理,对初烧是个比较头痛的事情,搭配不好声音尖锐,干,薄现象很容易出现,多了很多困扰。但是经常会齿音处理完了,低频又糊了。说的简单,实际很多烧友现在还在每天处理这样的简单问题。全频就容易的很多。要是在全频喇叭听到齿音很重的现象,那么不是碟片问题,基本就是喇叭太垃圾。排查问题简单很多。第三,音色问问题。音色问题是让很多全频爱好者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全频喇叭是点音源,这个问题不再说那么多。点音乐优势是全频天生的。因为全频喇叭的灵敏度高,对轻微的声音变化都能轻松的表现出来,比如我用EL34胆机就可以轻松听到轻盈透彻的音色。但是我换了300B胆机,那种高贵细腻的声音马上全盘奉上。可是你要是给很多分频喇叭用单端胆机就面临着推不动的尴尬,也就意味着几乎你和这样单端直热管子的音色无缘了。除非高成本的做成推挽或者并联单端。了解的人都知道单端和推挽音色的质的区别。反而在小功率功放选择上,全频喇叭显示出满满的优势。分频音箱就需要做出无限多的取舍。小功率功放最拿手的就是细腻,细致。要大功率功放做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成本的翻倍增加。单端直热管子推动下的全频出来的音色,那种迷人是很毒的,玩过的人都知道。有朋友说,全频那种像收音机一样的声音有什么好玩的,其实那是你没有玩到好全频,它的通透自然是分频喇叭尤其在中频段的终极目标。在分频音箱上听到的很多所谓的层次感,大家可以对比自然界的声音就知道,全频出来的才更接近。第四,实际需求问题,我遇到过一个发烧友,他在无限多的信息中徘徊,不知道怎么选择自己的器材。我就问他你喜欢或者你经常听的是什么类型的音乐。他告诉我,人声和弦乐,对低频和超高频要求不多。我好不犹豫的推荐他使用全频。我们选择器材必须建立在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的基础上。全频的特性非常适合人声弦乐和小编织音乐的表现。很简单,我们耳朵最敏感的中频段,全频喇叭是没有分频干扰的困惑,它是一气呵成的连贯,非常适合这类音乐,分频音响不仅仅面领着喇叭素质问题,还要仰仗设计者能设计出更为优秀的分频网络。想要分频做到几个喇叭无缝连接,各种补偿电路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需要牺牲灵敏度来完成。我自己也过了听动态很大音乐的年龄,以舒缓的小编制音乐为主,可以完播大动态大声压的分频音箱对我来说是一种浪费。第四环境问题。全频喇叭可以做到和分频音箱一样的大小环境通吃。而且不需要很多前端来做配合。推动全频的功放重量级和数量级都比分频音箱少了很多很多。一个小单端才能占据多大的空间。当然你听音环境很大,也可以玩大箱体和障板,整个房间就是音箱。小喇叭全频箱体可以做的很小,大喇叭全频可以做的很大。这点和分频音箱比没有优劣势。可以听极致细腻也可以听大动态。只是我说的大动态和分频的不能同样对待。但是一般也够用。我曾经租房子玩音响,大小喇叭我都可以随意玩,现在不行了,在家里听就要考虑环境和他人,尽量选在在有限的条件下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有些东西的的缺点换个位置看它就是优点了。全频喇叭高频和低频量感有着先天缺陷,但是这样反而减少了很多听音环境的困扰。大家都知道听音环境主要处理的对象就是高频和低频,量感充沛的分频音箱对环境的要求更高,试听环境处理的重要问题环节就是高低频的反射吸收和衍射。那么全频喇叭对普通环境的适应性就远远强过分频音箱。也意味着可以不大规模的在家里乱造就可以达到一个基本满意的听音环境。成本和美观双收益。第五可以体会到DIY的乐趣,专门制造全频音箱的公司在现阶段还是占比很小。绝大部分全频发烧友都是买来喇叭自己设计箱体、障板或者复刻原厂箱体来玩全频喇叭。这里面的乐趣无穷,非常符合发烧友孜孜不倦的爱折腾的特性。而且在DIY过程中稍微改变一点点东西,就会有着显著的声音变化,这样玩发烧就显示出乐趣无穷。

以上是我经常选择全频喇叭来玩的原因。当然这些是我建立在自己听音习惯还有听音环境的基础上的。同时我也有一些建议,全频爱好者不要和分频音箱比高低频优势,这个是徒劳的,也用不着把精力花费在那些地方。我们玩好我们全频的优势,分频音箱的优点全频不一定都有,但是全频喇叭有的优点分频音箱也是很难全部奉上。就像我这个年龄没有办法和年轻人比体力一样,我只能去比经验和资源。当然了,玩音响不要没事就去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自己钻进一个无底洞,世界上哪里有完美的东西。坚持自己爱好的同时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玩音响就不会很辛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