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

文/薛立全

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1)

黄岛位于胶州湾西岸,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长期以来,由于胶州湾的阻隔,青岛市区和黄岛长期呈现青黄不接状态,虽属一城,却享受不到同城的便利,深刻影响着两地人员往来和黄岛的经济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西海岸的居民要去趟青岛市区,只能选择乘坐火轮(一种小型客船),火轮一天只有两班,上午一班,下午一班,每次乘坐一百多人。这种船吨位小,抗风浪能力弱,海上稍微起点风浪或有点薄雾就会停航。西海岸的居民不管来自哪里,也不管你有多大的急事,只要遇上客满或停航,都得打道回府,白白搭上一天功夫。到了第二天,还得早早赶到码头再碰运气。

如果要开车去青岛市区,当时只有一条乡间道路,那就是绕行胶州,沿着胶州湾环行大半圈到达青岛市区。那时候路况不好,去趟青岛市区单程少说也要三、四个小时,开车去青岛市区办事,一天跑个来回都非常困难。

随着青岛开发区的设立,黄岛与青岛市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人员来往频繁,当时开发区管委会的许多工作人员来自青岛市区,入住开发区的第一批企业许多也来自市区,这些人员每周要回家两趟,车辆也需要经常往返黄岛和青岛市区之间,跨海运力不足的矛盾亟待解决。

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2)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通过论证,确定建设海上轮渡工程。轮渡是从国外购买的旧船,既可载人,也可载车,每班轮渡可同时载客四五百人、载车二三十辆。轮渡的开通是西海岸交通的标志性事件,乘客基本可以不受人数限制乘坐,车辆由原来绕行去青岛市区的三、四个小时变成不足半小时。轮渡的开通极大方便了西海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轮渡公司成为当时最红火的公用事业单位。那个时候,车辆过轮渡都需要排长队,为了照顾关系单位,轮渡公司发行了轮渡优惠票,出示此票可以不用排队优先上船,全区企事业单位都为能得到轮渡优惠票而自豪。为了缓解供需矛盾,轮渡公司不断购买轮渡,投入胶州湾运营,高峰时轮渡达到六、七艘之多,每隔十多分钟流水发班。尽管如此,仍难满足需求,后来在薛家岛又新增了一处直航青岛的轮渡站后,情况才稍有改观。那个年代,轮渡公司奖金丰厚,令人羡慕不已。

为了提高通达效率,轮渡公司还购买了几艘快艇,投入胶州湾两岸的运营。从西海岸到青岛市区码头,只需航行十多分钟,乘客有很好的乘坐体验,大大方便了办急事的居民。

轮渡的开通,尽管解决了部分车辆渡海交通问题,但由于运量和车型的限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况且轮渡遭遇大风、大雾天气都要停航,一年之中,黄岛这样的天气又不在少数,因此,东西海岸的陆路交通问题必须解决。

为了缩短黄岛至青岛市区的陆路交通距离,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沿胶州湾海岸线修建起一条高速公路,全长68公里,从黄岛到达青岛市区的通行时间可以节省近三个小时,解决了西海岸和老市区全天候交通问题。这条道路的建成,拉近了西海岸和老市区的距离,以前去老市区办事,一般要在市区住宿,高速公路通达以后,可以当天返回。通车那天,至今还记忆犹新,全区机关单位都领到了免费试乘票,各单位可以驾驶自己的车辆,全程免费体验胶州湾高速。从黄岛端进入,只用45分钟就到达了老市区的终点,感觉非常新奇。

随着西海岸经济的飞跃发展,青岛市实施了经济重心西移战略,西海岸的产业集群和前湾港口加速繁荣,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西海岸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3)

经济大发展,交通要先行。这个时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解决青黄不接的终极方案,决定在胶州湾上同时修建隧道和桥梁。这是一个事关西海岸发展的重大决定,影响广泛而深远。2011年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同时建成通车,海底隧道八分钟就可到达对岸,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渡海通行方式,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长度第二的跨海大桥,客货车全天候通达。这两项交通重大工程的建成,标志着黄岛和青岛市区正式进入同城时代,黄岛从此融入了大青岛的都市圈,同时也使青岛的城市战略布局豁然开朗。

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西海岸这片热土上成立了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西海岸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充满新的发展机遇。

从权威媒体得知,西海岸和青岛市区的交通联系又有了新的规划,继很快将要开通的过海地铁1号线后,又分别规划了第二条过海地铁和第二条海底隧道,届时将实现西海岸和青岛市区更加畅达的无缝连接。

欣逢盛世,政通人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百年,西海岸一定会书写出更加精彩的追梦华章。

曾经制约黄岛发展的“青黄不接”,渐渐成为过往的记忆。

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4)

作者简介:薛立全,青岛市黄岛区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在《齐鲁晚报》《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西海岸报》《当代散文》《西海岸》刊登多篇散文。

壹点号靓丽海岸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黄不接典故(青黄不接成往事)(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