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个未来的宇宙飞船(你得有艘好看点儿的飞船)
现实意义上宇宙飞船的定义是运行几天到半个月,乘坐二三个人的一次性航天器——科幻片里这叫逃生舱。
除了将背景设定在遥远未来的,其他大部分科幻片里最先进的飞船往往都来自外星,不仅能多次使用,更能适应行星、星系间各种长短途旅行。
电影公司在这方面的想象也日渐膨胀,毕竟忽悠观众掏钱的大场面,大半还得靠他们。
传统方式坐飞碟
在绝大部分科幻电影的设定中,外星飞船是用曲率引擎、反物质引擎或者是其他外星黑科技。
船舱里是配备了厨房厨师还是靠储备压缩食品,船员的排泄物是被有机分解还是满宇宙乱扔等等这些细节从来不在考虑范围。
甚至里面坐的是类人生物还是一堆粘液也不是重点,唯一重要的是,它到地球了,而且越来越大,火力越来越强。
以至于回头看五十年代那些相似题材的科幻片时,就不得不感叹:“都长这么大了!”
1947年的罗斯维尔事件与1952年华盛顿上空的不明飞行物使得西方世界在整个五十年代都热衷于外星人的话题。
大银幕上的外星飞船也都因此多叫“飞碟(flying saucer)”。
顾名思义,飞碟的形状都以茶碟为基础,因为其中所承载的外星生物的生命形态而有所不同。
代表性的如1951年的[地球停转之日],里面的外星人跟人类的生命形态相同,因此飞碟中间的圆形部分厚度较大,四周扁平。
虽然内部空间很大,但是跟随男主角进入之后才发现,圆柱形的操作室占了绝大部分,完全没有生活空间。
但鉴于它的操纵者能够决定一个星球的存亡,那么生活设施之类的问题也不是人类能够想象的了。
1953年版[世界大战]中的飞碟状如垂翼,中间部分的厚度极小,以树木、建筑物的参照和火星人的长腿(也有可能是长胳膊)来看,大战时发射死光的那种应该是战斗飞碟,飞行速度和攻击力优先,内部空间极小,里面的火星人要把最长的肢体放在两翼才能坐进去。
片头与片尾有局部特写的飞碟应该是比较大的一种,不过也大不了多少。
用这样的交通工具从火星飞过来,征服地球也真是够艰苦的。
五十年代的科幻电影里,不管是太阳系内的短途旅程,还是跨星系的长途航行,飞行器基本上都是这种不考虑舒适度的铙钹状物体,1955年的[飞碟征空]、1956年的[飞碟入侵地球]以及艾德·伍德那著名的[外太空计划9]等等都是如此。
[飞碟入侵地球]
工具改良变飞船
现在显然很少再用“飞碟”这个词了,取而代之的“飞船(space ship)”在大小和形状上更自由,而且字面意思上还有一种“在星际间来来去去”的举重若轻。
因为来地球的目的不同,这些外星飞船的大小与形状也不尽相同。
比如[E.T. 外星人]中那艘圆球形飞船,最显眼的装置是中间两圈巨大的照明灯,还有下部温室窗户所形成的一圈不断变换明暗的三角形,与E.T.采集植物的科考身份很相符。
同样是斯皮尔伯格导演,[人工智能]中的外星飞船则十分地“外星”。
这艘飞船似乎是某种金属板拼接而成,边上四分之三处的规则缺失部分可以看作窗子,中部是布满了数据的屏幕。
从后部来看,这艘飞船完全不是固定的机械结构,那些金属板充满了流动性,但又以相对固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
尤其是在降落之后,这些金属板包括中间的屏幕竟然瞬间分离,像是有某种不可见的力量在操控,从设计理念到外形构造差不多都是人类能够想象的最先进的科技了。
驾驶这种“小而美”飞船的外星人一般都是友好的,没有侵略目的,但是科幻片成为暑期档的定食,太空激战成为了常态之后,这种“小而美”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银幕上的主流是按照功能分成不同大小和层级的军事用途飞船。
同样斯皮尔伯格的作品,2005年版的[世界大战]中,地底下钻出来的飞船主体呈流线型四边形,下部有三到四足,水陆空三栖,发出的射线能够瞬间将人类灰飞烟灭。
因此被火箭筒歼灭的结局实在太过仓促,尤其是这些小飞船还是被闪电唤醒的,不能不叫人联想发出闪电的母飞船是否就藏在某个大行星后面。
基本上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外星飞船都在往大小结合这个方向发展:
大的可以视为母舰,负责指挥、补给和遮天蔽日地唬人;小的应该是战斗机,负责烧杀抢掠、集中火力对付军方。
比如两部[独立日]、[黑衣人3]等等,只在形态上有所区别,因此无需赘言。
比较特殊的是一个是[变形金刚4],狂派的飞船因为汽车人不需要氧气而呈开放形态,如果这巨大的金属框架真的进入太空,想想那种与星辰并行的场景,绝对酷炫得无可比肩。
另外[银河系漫游指南]里的沃岗星飞船也值得一提,通知要炸毁地球时那个四四方方死板无比的外部形状,脏兮兮如地牢一样的内部装潢。
这艘沃岗星建筑队的飞船完美地应用了他们闻名宇宙的官僚主义,就像他们写诗读诗一样可怕。
现代方式搞虫洞
在“外星人侵略地球”这种题材中,不管外星文明的等级如何高,武器飞船如何先进,最终都免不了被地球军灭掉的命运,但是能够制造飞跃星系的太空船的种族与能够利用虫洞的种族显然不是一个画风。
没有虫洞的种族,“光年迢迢”地来到还不甚了解的地球,自认武力强悍,但一着不慎,全盘被歼,典型如前面的[世界大战]。
而从虫洞里钻出来侵略地球的外星人连补给都不用,可能还在母星吃过了早餐才来的。
在银幕上,虫洞涉及到怎样艰深晦涩的物理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绮丽绚烂的想象,以及其带给大制作科幻片的震撼视效,好了,你可能已经想起[变形金刚3]了。
除了故事,这个螺丝打螺母的机器人A片系列每一部都能带来些意外惊喜,
除了前面的开放式太空母舰,还有[变形金刚3]中够大胆、够中二的传送塞伯坦星球。
御天敌用几百个听起来高概念但实际上并不知是什么东西的“能量柱”造出了虫洞,其中一个“能量柱”被大黄蜂一扑一抱就毁了,然后虫洞坍缩了,塞伯坦星球和飞船都被吸回去了,地球上的高楼大厦都安然无恙,Excuse Me?
不懂物理却被虫洞黑洞这些概念吸引的中二青年们想象的外星人侵略大概就是这样的。
相反的例子是[超人:钢铁之躯]里氪星人制造的虫洞,不启动时呈圆环状,环形边缘有条状金属,启动时圆环分成三等分,成为一个三角形能量带。
条状金属带着不知什么能量接触飞船,然后飞船穿过这种三角形能量带,就不见了,虽然同样不明所以,但是看起来非常有技术含量,很有说服力。
看起来不那么靠谱但是起码比“能量柱”好点的是[复仇者联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制造虫洞的是地球科学家,而且钢铁侠和绿巨人这个科学二人组还负责地补充了背景信息:
他们窃取了铱,因为铱能够作为稳定剂防止虫洞坍缩——至于虫洞制造机这个逆天东西是怎么搞出来的,说了你们也不懂。
来侵略的齐塔瑞人倒是相当“游牧民族”,所谓的“大飞船”就是大怪兽,虽然是被绿巨人一拳结果的战五渣,但是刚从虫洞出来,在纽约上空游动的那几下,还是非常霸气的。
另外小型战斗机,哦不,其造型应该称为战斗艇,设计看起来十分古典。
但从寡姐爬上去的那一艘来看,他们大概只注重了拉风好看,被鹰眼的一支箭炸了重要部分而坠毁还情有可原,但驾驶员被射中就带着全体一秒翻船那就真是脆弱不堪了。
比较另类的是[环太平洋],“突破点”其实就是连接不同时空的虫洞,但它完全不像是具有强悍攻击力的非高智慧生物“怪兽”创造的,当然按照惯例,幕后的大Boss总是现身露脸的。
还有些完全不用交通工具的方式,不过只适用于特殊的外星生命,他们自身就能够漂浮在太空而不被射线、寒冷杀死。
比如[幽浮魔点]里的巨大果冻(它落在地球上的时候是嘭的一声撞出火花,竟然不是“pia”的一下撞成一片),[天外魔花]里的巨大豆荚,但这些都是非主流,一般只出现在没什么钱的小制作科幻片中。
毕竟除非想拍出来的就是[外太空计划9]里线挂玩具的效果,飞船飞碟就算只作为背景出现一个镜头,造价也是挺高的。
你最喜欢哪部电影的“宇宙飞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