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能手人才引进计划(可评职称为技能人才成长赋能)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通知》在确定技能人才的评价范围、设置职业技能等级、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运用评价方法等方面充分赋予企业自主权的同时,还将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这意味保育员、电工、美容师等“蓝领”,通过技能评价晋级也能享受医生、工程师等“白领”那样的职称待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技术能手人才引进计划?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技术能手人才引进计划(可评职称为技能人才成长赋能)

技术能手人才引进计划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通知》在确定技能人才的评价范围、设置职业技能等级、开发评价标准规范、运用评价方法等方面充分赋予企业自主权的同时,还将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这意味保育员、电工、美容师等“蓝领”,通过技能评价晋级也能享受医生、工程师等“白领”那样的职称待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工荒”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中国制造面临“人才瓶颈”与“技能短板”。这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对破解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缓解“技工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现代社会,技术工人要成为行内“状元”,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评出来、比出来的,需要有脱颖而出的平台与机制。正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用人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用工需求,自主开展技能等级评比,发给技能证书并给予相应的工资与福利待遇,将大大鼓励一线青年工人爱岗敬业,埋头苦干,钻研技能,一步一步努力向高技能人才攀升。赋予企业“相马”自主权,有利于缩短“蓝领”技能人才与“白领”职业在社会地位、收入方面的落差,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技术能力、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让技工人员更有尊严感和获得感,催生更多的“大国工匠”。

赋予用人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和用工的主体,按照“谁用人、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通过评价体系论证与制定,开发评价体系规范,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员工操作规程的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文化、职工文化品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文化氛围,加速企业品牌的形成和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一些原本并不显眼的中小企业或许还可以利用技能评价体系规范的率先研发,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确立行业技能评价标杆的地位,成为业内的“黑马”。

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增强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为职业教育发展增添新活力。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但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大而不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必须依赖数量足够、技能过硬的各种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这一“母鸡”的基础作用。但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进入企业一线岗位,上升的通道很有限,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远不如教授、工程师。因此也反过来影响职业学校招生,难以吸引优秀生源。一些学生家长明知“技工荒”的社会现实,技工人员就业前景广阔,也不愿意让孩子进职校。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政策利好。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春江水暖鸭先知”,主动学习宣传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新举措,分享改革带来的红利,推动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设置与技能评价的融合,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发展的内驱力。

(作者系浙江省义乌市教育研修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1月19日第2版

作者:金佩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