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前是有征兆的(亲人在离世前会有哪些征兆)
“一口吞吗?两口可以吗?”,
这是中国台湾著名体育主持人傅达仁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2019年,不忍病痛折磨的傅达仁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瑞士接受“安乐死”,在他离世后,家人公布了他安乐死时的画面,人生最后一段旅程,他走的安详体面。但是,安乐死在中国是不允许的,那么大多数病人临终前是什么样子呢?又有哪些症状呢?能否提前判断?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可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最终的离别。如果能提前回来亲口告别,那该有多好?病人临终前,一般会有什么表现?医生告诉你:4大征兆出现时,多陪陪亲人吧!
癌症:难以言说的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最新十大疾病死亡率中,癌症(恶性肿瘤)“位列第一”,它的致死率最高,依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恶敌”。全球2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患癌,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就会有20个人患癌。
在中国,患癌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并且中国癌症呈现“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的态势,也就是说,当患者确诊患癌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癌症晚期,很多病人在选择手术、化疗之后还是去世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确诊患癌之后治还是不治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治就彻底失去生的希望,治就有人财两空的可能,那么如果患癌,到底治还是不治呢?
常言道“生者坚强”,纵然亲人离世充满悲伤,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所以在确诊癌症后,抛去情感的干扰,从理性上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就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家境优渥,能够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那么可以选择更先进的治疗方式、更权威的医生继续治疗;
其次,就是考虑癌症本身,很多癌症如果已经到了晚期,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治不好,但是有些癌症例如淋巴癌,即便到了晚期,还是有较高的治愈率,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癌症患者生的希望也会越来越大;
最后,就是患者本人的心态,有些人心态好,该吃吃该喝喝,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最终战胜病魔,甚至还带“瘤”生存,而有些人胆怯、害怕、压力重重,反而加快了“死神”的脚步。
临终前的症状有哪些?
太阳东升西落、人间有生有死,死亡也不过是自然规律的一种,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死亡面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面“离开”,所以有了一些像傅达仁选择安乐死的人,还有一些直接放弃抢救的人,但是还有更多的人,为了家人为了几乎看不到的希望,苦苦挣扎,在痛苦与折磨中黯然离场,带给家人的除了无尽的悲伤,还夹杂着后悔和愧疚。
事实上,临终都是有迹可循的,如果家人能够及时发现,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让病人至少在生命最后一程不用忍受病痛折磨。
所谓临终,不是指大家所以为的死亡前的几分钟,临终前的症状也不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医学上所说的临终,是指病人死亡前的一段时间,有的长达10天左右,有的也就是24小时,瑞士的《Cancer》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作者曾系统研究过几百名临终病人,结果发现在临终期这段时间内,病人身上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
1、疼痛。病人在临终前会感到身体疼痛,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感十分剧烈,这是因为癌细胞扩散到全身各处,正常的组织也会因此遭到损坏,周围神经受到压迫,直接导致患者疼痛难忍。
2、身体机能下降。行动会变得迟缓,四肢无力,吞咽都变得困难,说话声音小且气息弱,还可以听见喉鸣声响,这是因为临终病人身体机能都在衰退,分泌物如痰等会堆积在喉咙部位,呼吸时分泌物引起震动,从而出现声音。
3、眼球发亮
一般来说,病人饱受病痛折磨,全身虚脱无力,眼皮耷拉,但是病人临终前眼球发亮,有的甚至没有视觉反射,有点类似看到恐怖场景,眼睛突然瞪大的感觉,这其实是因为一方面可能是颅内压增高导致眼球暴凸,另一方面可能与眼睑无力,眼周肌肉松弛有关。
4、意识不清醒
临终期,病人会嗜睡,就算没有睡觉,意识也是不清醒的状态,对视觉、语言上的反应减弱,这也是因为病人身体已经没有正常的运转了,血液流动缓慢、新陈代谢速度降低,食欲减退,没有营养补给。
预防远远重于悲伤
了解病人临终前的症状,是期望在察觉后让病人在临终前能走得轻松体面些,但是死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亲人离世的悲痛,更多是由死亡带来的思考和警醒。《黄帝内经》中写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只期待科技的发展让各种疾病的治愈率提高,还要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经常熬夜的人猝死的可能性要高于早睡早起的人;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按时吃三餐,合理膳食,最重要的是不要吃过烫或者过于刺激的食物;
另外,坚持锻炼,锻炼并不是要求每天高强度运动,而是依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慢跑、打球、游泳、瑜伽等,一周2-3次即可;
最后,要有定期体检的意识,总的来说,中国人体检意识不强,但很多疾病早期症状通过体检可以察觉,例如癌症早期治愈率远远高于晚期,所以一年两次体检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病人来说,身患重病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打击,既要忍受疾病带来的折磨、过度治疗带来的疼痛,还要忍受离开朋友爱人的痛苦,而对于家人来说,能做的就是多一些陪伴,多一些鼓励,尤其是临终病人,不能为了我们的私心,对他过度治疗,让他在生命最后一刻感受的不是温暖、关心与爱,而是疼痛。其实,每个人的归宿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或早或晚,如何正确对待死亡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课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