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约黄昏后相约柳梢头(元宵佳句月上柳梢头)
元宵节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大日子。民间认为,元宵一过,这个年才算真正地过完了。所以到这一天,大伙儿是赏月、看灯、出游,总之过得热热闹闹。而对于古代的诗人们来说,这一天也是一个创作的好日子。
于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问世了,那“灯火阑珊处”中的“她”何等绝美;于是,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问世了,那在帘外听人说话的千古才女,令人心疼。对于这些作品,后世都十分推崇。可以说,元宵节就是文人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但偏就有一个挺“倒霉”的才女,硬是因为一首元宵词,被骂了几百年。而且骂得还挺难听,直接扣上了一个“失妇德”的帽子。说到这,诗迷们应该能猜出是哪首诗,哪个才女了。没错,这就是《生查子.元夕》,被骂的是朱淑真(也写作朱淑贞),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她被骂有没有道理: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笔者还记得,当年我上中学时,这首词是属于必背作品。但是现在几大版本的课本中,已经找不到它了。至于地方课本,因为版本太多,暂不可考。
之所以会提到这首词,是因为作为一位一线老师,笔者一大早就看到一位家长的留言。他告诉我,儿子在元宵节这个大日子里,不念别的好诗,硬是念了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他实在是气不过,于是把儿子给训了一顿。
说实话,听到他这样说笔者还是挺诧异的。一开始我还觉得他是担心孩子早恋,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这类约会词。后来一问才知道,他的理由是:这首词是才女朱淑真在婚后,与他人约会时所作,因此他认为这是一首有“问题”的作品。
对于他这样的说法,笔者真的很想反驳几句。
其实对于这首词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都是有争议的。目前很多专家认为是欧阳修写的,连创作时间都考证出来了,说是1036年,是欧阳公写给第二任妻子杨氏的。持这一观点有明末学者王士禛等人,目前很多诗词鉴赏书里也写成是欧阳修所作。如果真是这样,那朱淑真当真是“人在屋中坐,锅从天上来”了。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首词就是朱淑真所作,毕竟它曾出现在《断肠集》里,而《断肠集》中收录的正是她的词集。持这一观点的,包括明代文人杨慎等。
但杨慎等人其实并没有考究出朱淑真是哪一年写的这首词,而在他们看来,就算这词是朱淑真婚前所作,也是不合适的。毕竟一个古代才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怎么能在未出阁前,就和男子“人约黄昏后”呢?同时,鉴于朱淑真与丈夫感情一直不合,所以不少人也猜测这首词其实是朱淑真背着丈夫与男子约会后所作。总之,对他们来说,不管是什么时候写的,朱淑真都是“失妇德”的。
其实说起来,朱淑真也确实是个苦命的女子。明明不爱丈夫,却因父母之命下嫁。丈夫婚后是花天酒地,甚至曾把外面的女子带回家来。她稍有不满,就被拳打脚踢。在这种情况下,她写了不少爱情词,其中确实有描写一些约会的作品。但咱们都知道,词人写东西并不一定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完全可以是一种美好的期望而已。由此就判定朱淑真“失妇德”,个人觉得太草率了,对她是极不公平的。
事实上,这首词词的水平如何自然不用笔者多说了吧!从遣词上来看,字字珠玑、字字精准。全词通篇用的都是十分接地气的语句,通过去年和今年的对比,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痴情者的形象。而从意境上来看,也一样是可圈可点。只这“月上柳梢头”一句,就让后世多少文人望尘莫及,想破了脑袋也超越不了。
一首这么优秀的作品,因为一些无法证实的猜测,就不让孩子去读,个人觉得完全是没有道理的。咱们之所以让孩子学古诗词,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背一些所谓的千古名句,而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不是吗?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