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行业书籍推荐(上海出品电视剧纵横芯海杀青)
监视器画面中,张海潮与黎东升两位同窗好友即将迎来改变命运的一次机缘——那是《纵横芯海》杀青前的最后一场戏,按剧中故事,那也是主人公远大理想的启航前夜。
昨天傍晚,国内首部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电视剧《纵横芯海》在上海松江杀青。剧中的主线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尤其是上海浦东从0到1的创业史、奋进史展开。故事里,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张海潮等顶尖人才响应号召踏浪而归。在国内,他们从无到有开始摸索,不断完善自研技术,推动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片场,导演李骏告诉记者:“我们想要塑造一群怀揣报国梦的科研人、创业者,他们有着不灭的爱国热忱、不冷却的理想主义、不停歇的创新精神。”
现实中,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始终秉持科学家精神、甘坐板凳十年冷的探路人,因为有了一代接着一代奋斗的实干家,中国芯片走出了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并跑再到努力超越的自主创新突围之路。以上海为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交出漂亮的成绩单:不断提升先进工艺产能、核心芯片能级、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配套支撑能力,14纳米先进工艺规模实现量产,5纳米刻蚀机、国产CPU芯片等实现突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约占全国的25%。张江科学城已成为国内集成电路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
电视剧是现实的艺术回响。在编剧虞璐琳看来,《纵横芯海》在上海立项出品,就是想要致敬在科创强国路上自强不息的“芯片人”、那些孜孜以求扛起民族工业使命担当的人。
近百位从业者、领军人的真实事例,凝练出“死磕”半导体的他们
《纵横芯海》背后站着一支中国影视界的创作中坚力量:上海尚世影业与完美世界影视、柏年禾沐影业、华栖清石联合出品,柏年禾沐影业制作,李骏执导,虞璐琳编剧,黄晓明、王鸥、张超、施诗领衔主演。影视界之外,来自相关行业的背书同样熠熠生辉。电视剧得到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全程协拍;总制片人武平,总顾问陈大同、张素心无一不是业界重磅级人物。
导演李骏在片场
事实上,《纵横芯海》从前期调研到2016年进入剧本打磨、2018年立项、2022年开机,先后得到了中国半导体行业近百位从业者、领军人的支持。“可谁能想到,最初我去业界采访时,所有受访对象都劝我不要写。”虞璐琳坦言,业界大佬们的不看好,源自产业与普通观众的距离感,也源于“都是实验室研究的枯燥镜头,拍不好看”。但从业者们口中“不好看”的“清冷感”,在编剧眼中恰恰是这个故事值得一书的魅力,“半导体是个需要巨额投入的产业,也是个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产业。芯片在近几年成为热点,但时间拨回21世纪初,尤其当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市场在那些年风生水起时,‘死磕’半导体产业,对上海这座城市、对从业者,都是需要在喧嚣中保持定力、抵抗压力的”。
剧本的时间线从1997年讲起,一直延续到新时代的当下。其间,《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18号)政策出台,中芯国际在上海张江创造世界最快建芯片厂纪录、实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零”的突破等,许多产业的标志性事件都在剧中有艺术化的改编呈现。“但相比成功,40集剧本里,主人公们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困境和失败。”虞璐琳说,因为现实如此,“十年磨一剑”何尝不是我们站在今天回望来时路的某种“事后诸葛亮”,“但在中国半导体产业起步时,未来未知、荆棘一路,甚至连年亏损。面对一次次失败,谁有挫不败的信念?眼见其他行业光鲜亮丽,谁又能抱着一颗不计回报的决心甘守实验室?所有弥足珍贵的精神气,是需要巨大勇气的”。
深入电视创作的“无人区”,就像当年他们从0到1探路那样
不必讳言,芯片创业题材是电视剧创作的“无人区”。要闯滩,需要拿出些硬核实力,正如中国芯片人从0到1的探路那样。
人的塑造总是剧的成功关键,人“活”则剧“活”。导演李骏记得初见剧本时的感受:“我打开看了五集,就被其中浓郁的情怀吸引。”出身工程师家庭,个人职业生涯又曾执导过《峰爆》等工业相关题材作品,李骏说,哪怕剧本仍在打磨,他依旧感受到了故事里属于理工人、科学家们的精神,那是他熟悉的触动感。“但相比观众们熟悉的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影视作品,《纵横芯海》的气质是不同的。”导演说,“如果说执著、奉献、筚路蓝缕地攻坚等等品质,是中国理工人、科研人身上代代传承的精神,那么《纵横芯海》要塑造的,是属于当代的尖端领域的创业者。”有人会称他们“战略型的科学家”,有人称“科研界的企业家”,这些外界称呼中不难看出,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参与竞争的智慧策略、搏击风浪的定力信念,缺一不可。
谁能驾驭这样的角色?清华大学方面第一时间推荐演员黄晓明。他在电影《中国合伙人》《无问西东》中的表现,以及大众对于演员个人的认知,都让剧组的影视创作者与行业人士为他投出信任票。杀青当日的片场,拍摄的正是意气风发的大学往事,妆发的质朴以及演员神态里的清澈感,都让人恍惚时光倒流。故事里,黄晓明饰演的张海潮在意识到我们与欧美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后,辞别国外的优渥条件毅然回国二度创业。而他的同学黎东升也在同期回国打拼。殊途同归的他们各自为中国芯片自主创新之路奋斗,推动创建通讯芯片的中国标准制式……
立住了人,对一部行业剧,更紧要的在乎专业过硬。这一点,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全程把关值得信赖。另一个佐证是,近百位曾经劝说编剧放弃《纵横芯海》的行业领军人,如今纷纷为其背书,华虹更是打开大门,为剧组提供了生产线的拍摄。从拒绝到认可,剧本的专业“不露怯”可见一斑。导演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剧情需要,拍摄时请来芯片从业者帮忙在2000年的电脑上安装芯片软件,结果,剧组的道具师比从业者先行完成。
自2016年一路走来,《纵横芯海》的表述内核从未转移——致敬那些不因失败而放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国芯片人。剧中有两处会让人泪目的设计。其一,编剧从创作之初就坚持,要以特别的方式致敬中国半导体领域的元老级人物谢希德、黄敞等等。其二,是总监制曾映雪和制片人崔陆萌正在酝酿的,把电视剧拜访过的业界大佬重新请到镜头前,讲述他们燃情的创业史。
作者丨王彦
编辑丨JohnnyQ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