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年益寿最简单方法(延年益寿之本古人养气之秘法)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年龄传说从101岁到168岁不等,虽无定论但超过百岁确认无疑。他的养生十要首列中,首是啬神,次举爱气,人活的就是一口气。
他比喻说,如果把人的整体看作是个国家,神就像国家的君主,气就像这个国家的人民。“夫爱民所以全其国,惜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治国要爱民,养生要爱气。
人体之气的来源
人体之气有四种。一是元气从父母继承,是生命真气,也叫真元。元气来源于肾脏,肾藏精化气。二是宗气。宗气来源于后天呼吸而得,也叫呼吸之气。三是营气。营气是血脉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进行滋养。四是卫气。卫气运行体表,起到保护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吸清呼浊。肺生成宗气聚于膻中,行呼吸行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精微及全身。肾为生气之源。先天之精气构成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气供给脏腑代谢消耗后剩余的部分。
气是人身三宝之一。气和精同为神的物质基础,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欲得健康长寿,不可不谨养其气。
生命的本质在于“气”,靠气在脏腑器官之间的有序循环而维持着生机活力。所以,气顺,则体安;气在,则人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
人体之气的作用温煦作用。是指阳气气化生热温煦人体的作用。防御作用,是指人体之气有维护肌肤抗御外邪和驱邪外出的作用。固摄作用,指的是气有对体内液态物质的统摄和控制作用。
气化作用,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新陈代谢、物质转换和能量转化的过程。营养作用,主要指的是脾胃之气能运化水谷之精微到达人体各器官。
气能生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化是血液生化的动力,从摄入的饮食转化成水谷精微,从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再转化成赤色的血。气化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气能行血。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气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血液运行,另一方面又可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来推动血液运行。
气能摄血。气对血的统摄作用,使其循环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气摄血实际上是脾统血的作用。
现将古今爱气养气方法分享给大家,祝大家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1、顺气养气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伤肝肝气上逆,喜伤心,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悲伤时各个脏腑器官为之“颤抖”,悲则气消,心哀默大于死。过度恐惧伤肾气,过度惊吓气下二便失禁,“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思虑过度脾失健运,气滞则血瘀。
曾国藩说: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多事耗神,多言耗气。多事之秋少事安宁,减少欲望减少烦恼。修身养性控制情绪。
多静少思。有研究说人体大部分能量皆消耗于胡思乱想之中。时刻记住气顺则血行,血行则百脉通,血液充足则神安。
2、保元养气
孙思邈百余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治病疗疾挥笔著书,就因为他保养真元,方得百岁之大圆满。
我们都知道,真元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随年龄增加越来越少。先天之真元气需后天之气的滋养和补充,方能缓解减少的速度。所以养肾保先天之元气,养肺保后天之肺气,养好脾胃保营养之气。
孙思邈说“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意思是人们必须要知道这个道理。只要气充足才能“耳聪目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强。”
保养真元要从整体考虑,五脏六腑互相协调和谐,这样才能既能保真元又能养真元。一是少说话养肺气。肾主先天之气肺主后天之气,前后相续和谐方可保养。
二是戒淫养肾保精气,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三是常咽津液养脏气,方法简单很有效。四是科学饮食细嚼慢咽养胃气,才能保证后天滋养真元。五是饮食清淡养血气,包括血液和血管。
按摩肝肾经保先天之气。按摩大腿根,顺着大腿往复式推揉。再按摩太冲穴。太冲穴在脚背大脚趾二脚趾筋的中间,左右拨动里面的筋会酸痛,最好泡脚时按。同时按摩太溪穴激活肾经。
3、季节养气
孙思邈之所以百岁高龄依然“容颜甚少”,其养生道就是按季节养生。
春养“生之气”。春三月万物生机,人身之气向上升发。要注意调节生活规律,入夜方睡清晨即起。散步晨练放松身体。宜诚实厚道待人和气。
夏养“长之气”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蕃秀一派兴旺景象,人体之气旺盛。入夜即睡清早即起。少思虑,多吃些红葡萄、桃子等有助于补养心气的食物。按摩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等穴位养心气。
秋养“收之气”秋三月天高气爽万物收敛,人体之气应秋而收。要早睡早起,预防感冒,保护肺气不受外邪侵袭。宜心志安宁收敛神气。
冬养“藏之气”。冬三月闭藏之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人体之气深藏于内。不要过度活动以免扰动阳气,宜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勿令汗出防感冒。宜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4、好习惯养气
适度休息,过劳劳累消耗气血。静以养神,但不能过度嗜睡,睡觉太多伤气。
会喝水。不喝存储时间长的开水,不喝反复煮沸的水。不喝水龙头一夜“死水”,不喝隔夜茶等。不憋尿。憋尿伤肾气。不憋大便,免伤肺气。跑步不说话,以防耗肺气。少思虑养心气,不发怒养肝气。呼吸养气深长匀细呼吸养气,电子设备不久视免伤血气。
5、通络养气人之衰老是气衰而引起的。《黄帝内经》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身目不聪明也。年六十阴痿,气力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泪俱虚矣。”
多运动。因为“动形以达郁”,“动则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动,气血才能周流全身。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长久坚持效果最好。
多按揉。9-11点揉脾经,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主要穴位有: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大包等,大包为“脾之大络”。
多按摩七穴。阳陵泉穴胆经气要穴;阴陵泉穴脾气要穴;血海穴血气要穴;列缺穴补肺肾气要穴;内关穴养心要穴;解溪穴养脑要穴。梁丘穴养胃遥控器。
6、禅修养气
庄子明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养生关键是聚气,聚气关键在于 “静”。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从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形乃长生。”(《庄子·在宥》)。
养气的关键,是气之充足和气流通畅。当真正放松之后,心无杂念身心放空,气流平顺血流平稳,天地能量自百会涌泉徐徐进入体内。
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的山林公园小西湖畔,瑜伽、太极、内观等方式调气。通过调气达到经络血液和营养的畅通,从而实现养身养心养神之效果。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要正念觉醒专注当下。把正念禅修真正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禅修能调节心情愉快。“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人们常说的“气死周瑜”就是例子。
药食益气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根据气虚证特点,采用不同食材及烹饪进行食补。
药补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药补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我是馨雨,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健康快乐,岁月静好。
参考资料:1、气血才是命根子,张继传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读500字换一生平心静气,张庆祥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孙思邈养肾功法,360图书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