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陈洪飞(扎根深山十三年)

扎根大山深处植树造林13年,让光梁子30000余亩荒山从头到尾换上郁郁葱葱的绿装,拿出全部积蓄修通20公里山林路和乡村公路,发展林下经济助群众增收致富,富源县后所镇一带谷林场负责人陈洪飞用自己的勤劳耕耘、坚韧不拔和执着坚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之路。

北京陈洪飞(扎根深山十三年)(1)

排除万难植好荒山树

现年五十多岁的陈洪飞,从小在富源县后所镇的一个小山村长大,村子的周围全是大山,自小就铸造了山一般刚毅的性格和让荒山变绿山的心愿。怀揣着心愿,憧憬着梦想,自2006年1月开始,陈洪飞大胆承包了当地光梁子的30000余亩荒山,拿着种树用的锄头、斧头、干粮、锅碗瓢盆等,带领妻子、儿女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山雾半年凉风”的光梁子,开始了他十三年的植树造林生涯。

光秃秃的光梁子大山上,陈洪飞和妻子、儿女们晴天一身汗,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饿了嚼点干粮,渴了喝点山沟上淌下来的水,累了靠在树边休息一会儿。汗水不知流了多少,鞋子不知磨烂了多少双,锄头不知用坏了多少把,面对恶劣的环境,面对无数冷嘲热讽,陈洪飞坚定地说:“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多栽几棵树,山就会绿一片,山变绿了,光梁子也就不光了。”

说起种树的种种经历,今年67岁的后所镇卡泥村委会戈舍村何小忠总是滔滔不绝,“我2010年就到一带谷林场跟着陈洪飞种树,一种就是9年,每天要种六七十棵小树苗,看着陈洪飞带领自己栽种的小树一天天长大,能抵抗风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并成为风景,自己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千百万棵小树苗,在陈洪飞千辛万苦、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屹立在光梁子的大山上,让原本空旷荒凉的大山变得生机勃勃。而植树造林的壮举就像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小树一样,虽然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严寒酷暑,但是仍然不屈不挠、茁壮成长。

坚如磐石造好万亩林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13年转瞬过去了,历经千辛万苦的陈洪飞,植树造林已达30000余亩,总资产达4000余万元,让昔日光秃秃的大山梁子,摇身一变成了森林天然大氧吧。正是因为陈洪飞用一棵又一棵的小树苗,改变了光梁子的荒凉容貌,彰显了植树造林治理石漠化的明显成效,因而在2015年11月被富源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第三届“富源好人”,获“富源最美造林人”荣誉称号;2015年12月,陈洪飞的一带谷林场被云南省林业厅评为龙头企业,并荣获“最美造林人”荣誉称号;2016年12月经林业部门评估资产已达4000余万元,陈洪飞的劳动成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肯定;2018年5月,在第十八届中国世纪大采风年度人物总结表彰大会暨CCTV电视人物颁奖盛典中,陈洪飞被评为“中国当代诚信企业家”。

“以前这些都是石头荒山,一年四季风沙都比较大,出门都是泥滑烂路,植树造林后,石头和黄沙坡都看不见了,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了。”富源县后所镇卡泥村委会陈洪甫心有感触地说,“我们每天除了植树造林外,还要做好巡山护林防火管护。”

如今,走进光梁子的大山深处和脊梁上,一棵紧连一棵的高大树木生机勃勃、一片紧连一片的森林植被绿意葱葱、一条紧连一条的生态长廊交相辉映,风沙没有了、土地不再石漠化了、鸟儿在此安家落户、山变绿、水变清、天变得更加蓝了、空气变得更加清新了……看到13年艰辛付出换来的回报,陈洪飞和他的家人们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林下种养打好绿色牌

山高谷深的光梁子、路陡坡急的则冲村,上山的路和物资运输靠的都是人背马驮,水电路都不通,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出生在后所镇卡泥村委会则冲村的陈洪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人富不是富,全村富才是真正的富,陈洪飞没有多想,没有跟任何人商量,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并多方筹措、四处协调后,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修通了光梁子15公里的山林路,从法凹村进入则冲村的5公里乡村公路。修通了路,结束了周边村寨村民们祖祖辈辈人背马驮、出行难的日子,为附近村民运输、割草、植树等提供了便捷,为森林防火打通了“绿色通道”。如今,荒山绿化好了,昔日的光梁子成了绿氧吧,村民们的水电路通了,但村民们的美好日子幸福生活又成了陈洪飞的牵挂。

“陈洪飞不仅出钱出力帮助我们修好路,解决了我们出门走山路雨天走泥路的困难,而且还教我们在树下种天麻、重楼等。”后所镇卡泥村委会村民张小艳心怀感激地说。

谈及将来的打算时,陈洪飞信心满满地说,有政策的开道引路,有各级政府支持及林业部门的帮助指导,有周边村民们的积极配合和辛勤付出,一带谷林场里的各种林木将越长越绿,光梁子山上的林下经济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周边村民们的致富道路将越走越宽。

陈洪飞通过多次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充分盘活一带谷30000亩林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畜牧养殖。陈洪飞还建设重楼及天麻种植基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同时根据林场条件进行野蜂、山鸡、野兔、麂子等野生动物生态养殖,紧紧依托森林资源和绿色生态长廊,积极探索“旅游 ”“生态 ”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农林业互生、休闲康养融合、农耕文化传承、现代花卉绿化苗木基地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农林产业,逐步在光梁子的大山上傲然绽放。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曹振华 通讯员 高灿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