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红糖纯甘蔗怎么做来吃(龙岩濯田古法熬制红糖)
“有糖无糖,立冬绞糖”。入冬时节,长汀县濯田镇老作坊处处可见炉火熊熊,一口口大锅熬煮散发出腾腾热气……
原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濯田人民仍然在延续古法熬制红糖。在这里,每到甘蔗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红糖存放起来。
濯田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西南部,那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素有“鱼米之乡”、“长汀小江南”之美称。濯田种植甘蔗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每年种植糖蔗1000多亩,年出产红糖800多吨。
制作红糖的原料是一种硬度、甜度较高,体型较小的甘蔗,俗称“甜蔗”。
从唐末宋初开始,濯田的农民把从丝绸之路学来的工艺——古老的制糖方法,以特产“甜蔗”熬制出千年不变的“甜与香”。
用这种甘蔗做出来的糖,颜色纯正,味道香甜,粘稠度高,营养价值不容小觑。
中医认为红糖有益气缓中、健脾暖胃、化食止疼、活血化瘀等功效。红糖的好处还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对于月子中的妇女和哺乳期的婴儿来说,更是上好的温补佳品。它快速补充体力的作用不亚于巧克力,因此也被称之为“东方巧克力”。
每年的11、12月份,甘蔗进入收割时节,在濯田李湖、坝尾等地的田间地头,蔗农们忙碌着砍蔗、削蔗和捆扎,到处是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
收割好的甘蔗被一车车运往村里的榨糖老作坊。据有心人统计,光坝尾村一带就有此类作坊十五间。
如此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的红糖到底是怎样从甘蔗变身而来的呢?第一道工序是榨汁,一枝枝甘蔗通过电机碾压榨出水分。濯田熬制红糖的技术数百年来都没有大变化,唯一的变化是早年榨糖用牛车,轧榨出糖汁,现在使用上了电机,熬糖的其他步骤还是全靠人工。
压榨出来的两池糖汁。
通过工人的反复过滤,将糖汁中的泥土、纤维等杂质过滤掉。
把过滤好的糖汁倒入锅中。
为了进一步减少杂质,最早的炼糖锅从一口锅,渐渐增加到现在的连环(四口)锅。
工人们用不间断的猛火将大锅连续燃烧2—3个小时。
红彤彤的火焰在炉灶里跳跃。
香甜的蔗汁在铁锅里翻滚。
通常出一锅(四口锅)的糖,光燃料(木柴)就需要花费一百多元,而加工一锅红糖工钱是二百元,人工成本合计起来是三百多元。据介绍,以现有的熬制工艺,十斤甘蔗可以熬制出一斤红糖,加工好的红糖在产地卖到每斤十五元左右。
大锅上面的泡沫要及时拿掉,但这些泡沫糖汁可以用来酿酒。
工人们将泡沫糖汁装运到酿酒加工点。
濯田人收集来的甘蔗泡沫糖汁,经自然发酵后,将发酵的糖水舀入炉灶上的锅里。特制无底木桶带有导流管,将木桶放在锅沿,上端顺放一口铁锅,锅内打入清水。灶内生火,随着温度慢慢升高,蒸鎦水慢慢地从导流管流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甘蔗酒,用这种方法可以连续制作三次。
甘蔗酒酒精度数最高时有60来度,冷却以后也有40多度。濯田人用发酵、蒸馏的原始酿酒术生产出来的酒被他们称之为“糖泡酒”,是濯田人每逢新春佳节招待客人的传统美酒。
压榨剩余的蔗渣经过再加工成为做纸张的原材料。
甘蔗汁下锅后,熬糖师傅就开始上场了。师傅用大铁勺不停地搅动着铁锅,并把甘蔗汁从一口锅快速地往下一口锅“赶”(又叫赶水)。
不断的搅拌让锅内的水份慢慢蒸发,而糖的浓度却在逐渐增高。
试糖是整个熬制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制糖师傅必须时刻注意锅里蔗糖的变化,不断用筷子挑起来观察糖浆自然流下来的拉丝状态,反复试吃,拿捏糖浆“起锅”最恰当的时机。
2个多小时过后,随着师傅反复操作,锅内的甘蔗汁从青绿色慢慢的变为橙红色,从稀到稠,终于有了糖的感觉。
变成糖以后,原来的四口大锅变成了一锅,这时就可将糖浆盛入大木桶里。紧接着新一轮流程又开始了,如此循环往复。红糖作坊从开工那天起,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家家户户通宵达旦排队熬制红糖,作坊内灯火通明,火不灭,灶不歇。
糖浆被舀起来后,用风扇进行冷却。
还未冷却的糖黏黏稠稠的,要不停地在容器内搅动,使其更快的凝结 。
冷却后将其装入容器里。
经过八个小时的冷却后,高浓度的糖浆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之后便可用刀将糖切块上市了。
甘蔗入料、木火、铁锅熬制、人工搅拌、自然风干,每一道工序的火候,都是靠师傅的手眼心法来掌握,用这种传统工艺熬制出来的红糖,是一种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食补上品。
近年来随着网购的兴起,濯田红糖从原先的自产自销逐渐通过网络平台或微信,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前景喜人。
从今天濯田人保存的用古法熬制红糖的手工艺,我们欣喜地看到,它从古老的传统延续至今,还作为活态的文化传承于民间,成为我们经久不衰的文化之根。
(罗利光 武平热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