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创建效果图(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窗口)

城市文明创建效果图(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窗口)(1)

“上游”型蒸汽机车

城市文明创建效果图(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窗口)(2)

辽南特色绣品虎头帽

城市文明创建效果图(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窗口)(3)

焦裕禄“干部履历表”首页

城市文明创建效果图(展示城市现代文明的窗口)(4)

辽南皮影(盘髻旦头茬,花衣影身)

在辽宁省大连市最繁华的星海广场边,有一座造型巧妙、典雅大气的纯白色建筑,它就是大连现代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座以“现代”命名的综合性博物馆,以展示大连城市现代文明为主题,1999年动工,2002年建成开放。馆址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大连现代博物馆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讲述城市故事

大连现代博物馆以大连近代史为依托,设有基本陈列“近代大连”,通过1300余件文物、800余幅历史照片图表,展示大连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百年发展历程。馆内另设有4个展厅,主要举办国内外精品文物展。2017年大连现代博物馆举办的原创展览“圆梦——从北洋铁甲到航母舰队”,荣获“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建馆以来,大连现代博物馆一直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焦裕禄“干部履历表”就是近年征集到的珍贵文物。2014年7月,大连现代博物馆在《大连日报》上看到《1955年焦裕禄亲笔填写“干部履历表”现身大连》的报道,立刻关注有关线索,经过多方努力,在2014年8月19日将这份珍贵文物征集入馆。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鞠躬尽瘁的模范事迹早已耳熟能详,可是,焦裕禄去兰考之前在大连起重机器厂的工作经历,今天的人可能所知不多。这份履历表是1955年8月10日焦裕禄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期间亲笔填写的,共4页,记载了焦裕禄的个人状况、家庭状况、工作经历等。焦裕禄于1956年下半年离开大连,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了630天,这也是他工作生涯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焦裕禄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困难职工生活,这些事迹曾在当年的《大连日报》多次刊登。焦裕禄履历表的发现,为研究焦裕禄的生平事迹提供了珍贵资料。

抗日放火团大连地区负责人邹立升配制火药所使用的白瓷钵,是大连现代博物馆另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馆藏。大连抗日放火团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红军参谋部领导的一个以大连工人为主体、以破坏日本占领区军事设施和烧毁日军后方战略物资为目标的国际性反法西斯秘密组织,在大连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中谱写了一曲壮歌。为充实实物资料来展示这段传奇历史,大连现代博物馆历尽艰辛,几经辗转,终于在山东省烟台市芝罘(fú)区黄务村找到了邹立升配制火药的白瓷钵。

白瓷钵造型敦实稳重,便于研磨,内壁和圈足内设有施釉,施釉处带有划痕,内壁无釉部分有些泛黑,像是火药的颜色。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邹立升配制的定时燃烧物,除了用氯酸钾、硫酸、砂糖等作为原材料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就是鞋油。瓷钵内壁泛黑的颜色应是鞋油的颜色。邹立升指挥的抗日放火团成员高绪慎,把他制作的定时放火装置放进“满洲油漆株式会社”油漆仓库,成功施放了大连抗日放火团的第一把大火,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恐慌。

体现辽南文化

大连现代博物馆有不少藏品突出体现了辽南地域文化特色。2006年,作为辽南皮影戏代表的复州皮影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辽南皮影作品是大连现代博物馆重点征集和收藏的对象。近年来,博物馆征集、收藏了近千件(套)皮影作品,上自清代,下至当代,形成了鲜明的馆藏特色。

记者研究发现,辽南皮影的头茬由脸谱和帽饰组成,通过不同的颜色、造型表明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和性格等特征。头茬脸面的颜色有白、黑、红、绿、黄几种。头饰冠带体现等级身份,以女性人物为例,一般闺阁少女梳辫子,出嫁者皆盘头,平民之女只有簪环和少数贴花,青衣无贴花,身份显贵的女性戴珠凤、插珠花,嫔妃和公主则戴凤冠。辽南皮影的影身由上身、下身和腿三部分组成,上身下身之间、下身与腿之间由线连接,耍皮影的艺人通过控制连在影身双手和脖子上的细杆来表演。一个影身一般配有三个影头(青年、中年、老年)。影身的造型以古代戏装为设计原型,多刻成七分侧面,立体感强。类别上可分为皇家的蟒、站堂铠;武行的靠、掩衫、武披氅、武马褂;非武行的宫衣、官衣、青衣、花衣、道衣、仙衣等。这些类型在博物馆里均能看到。

大连现代博物馆还收藏了上千件带有辽南刺绣特色的绣品。虎头帽,是以老虎头为装饰的童帽。相传老虎有“镇宅避邪、消灾降福”的效力,老百姓因此认为孩子戴虎头帽可以避妖魔,驱疫病。虎头帽上还经常绣有桃树(寓意避祸、吉祥)、蝙蝠(寓意福气)、牡丹(寓意富贵)等图案,寄托着家人对孩子的美好期盼。

馆藏绣品枕顶书联是不可多得的老物件,体现了东北地区的婚嫁习俗。东北民间嫁女讲究陪送多少“抬”东西,一个柜子为一抬,两个箱子为一抬,枕顶(即扎花枕头)绷在一块毯子上再串在一根木杆上为一抬。结婚头一天,成抬的嫁妆摆放到洞房里,枕头帘子就挂在迎面最显眼的墙上。姑娘们结婚前,要绣出几对、十几对甚至上百对枕顶,还要样子新、样数多,作为嫁妆带到婆家去。博物馆展出的这对枕顶书联,上绣“虎行雪地梅鹤踏霜田竹”字样,每个字由花草、鸳鸯、蝴蝶等图案组成,绣工精美,独具匠心。

保护工业遗产

在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上,大连具有重要的地位。工业在这个城市留下了许多烙印,工业文明深深地融入了城市的灵魂。大连现代博物馆注重城市工业遗产的收集与保护,率先主持并开展了大连市首个工业遗产普查研究项目,形成了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城市历史积淀收藏。

馆藏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炮弹,记录着淮海战场上的硝烟。大连建新公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第一个大型兵工联合企业。由该公司自主研制的大炮弹曾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淮海前线等战场。博物馆展出的这枚炮弹,由弹头、弹壳、引信、底火帽组成,弹头直径8.5厘米。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指出:“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

“上游”型蒸汽机车是大连现代博物馆体型最大、重量最重的藏品。这辆蒸汽机车于20世纪70年代制造完成,由大连机车车辆厂与唐山机车车辆厂联合设计。车身长21.5米,高4.2米,宽3.3米,装煤量11.5吨,装水量25吨,时速为80公里,属于“上游”型系列,是专用于工矿企业以及调车、小运转作业而设计的机车型号,也是中国工矿用蒸汽机车中数量最多、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种。1999年,最后一台“上游”型蒸汽机车出厂后,该类型机车停产,期间共生产了1769台。2012年,大连现代博物馆获悉大连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有一辆蒸汽机车将被电力机车取代并将被废弃,便提出了征集的意愿。如今,陈列在大连现代博物馆门前广场的蒸汽机车已成为大连市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大连现代博物馆收藏的大化集团空气压缩机,折射了我国化学工业探索创新的历程。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大连化工厂,1933年5月建立,时称“满洲化学工业株式会社”。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厂由苏军接管。1947年改名为“大连化工厂”,成为建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大连化工厂创下了19项全国化工行业之最,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摇篮”。2012年,大连现代博物馆从大化集团征集到我国改造的第一台空气压缩机。这台压缩机由德国制造,1340马力。1950年初,大连化工厂修复了遭到破坏的这台设备,使之能够正常运转,它所生产的炸药原料为解放大西南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1951年专程来大化视察,并鼓励大化要制造中国人自己的压缩机。1955年,大化人自行设计、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压缩机,这台压缩机也在博物馆展出。这是一台大型化工用2400马力、150转的氮气压缩机,它凝结着大化人吃苦奉献的精神,也是大连这座城市奋斗精神的体现。

大连现代博物馆近十年来与全国27个省市60多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合作举办展览。同时,还引进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比利时、法国、奥地利等国家的艺术珍品展览。2007年至今,该馆共举办展览152个,年均接待观众89万余人次。为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大连本土文化,大连现代博物馆原创展览《绣色——大连现代博物馆馆藏绣品展》走出国门,先后在日本、法国等地展出,提升了大连的城市形象。

本文配图均由大连现代博物馆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