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文案(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文案(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1)

宜春万申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干法制粒机旁紧张生产。通讯员周 亮摄

近日,记者来到宜春经开区,看见江西国轩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从项目开始施工到基建基本完成,用了7个月,到整个电池产业投产用了大约1年,这个速度在国轩的历史上是最快的。”国轩高科宜春电池项目总经理张伟说,“宜春市成立了工作专班,在行政审批、项目投产过程中,切实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加快了项目的进展。”

企业点赞的背后,是宜春坚持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宜春市以“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为目标,把各类市场主体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否得到实惠、是否得到发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惠企便民新政密集出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深入人心,利于市场主体茁壮成长的环境持续向好,创新创造创业的洼地正在形成。

完善政策体系,办事依法依规

“不到半个小时就拿到了登记证书。”近日,樟树市洲上乡付先生只跑一次就办理了企业登记,感受到开办“一日通”给企业带来的便利。这是宜春市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指标长”工作机制带来的新变化。

去年以来,宜春市围绕省委、省政府营商环境评价18项指标,建立“指标长”负总责制度,由分管市领导担任“指标长”,并逐一明确各指标责任单位职责,明确“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鲜明导向。

为推动宜春营商环境彻底变革、全面重塑,宜春市在政策保障上再发力,在体制机制上再创新,出台《关于打造“四最”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等6个方面提出25条措施;出台《建设全省营商环境一等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8个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并开列负面清单,明确需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形,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有机衔接,做到精准靶向发力。

同时,宜春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全省统一的行政权力事项清单,依法公布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共1167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承诺办结时限、申请材料等信息要素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做到“同城同标”,宜春范围内一个标准无差别办理。

提升政务效能,办事便捷高效

优化营商环境有没有效果,关键要看企业和群众办起事来是不是程序更明白、手续更简单、沟通更顺畅。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针对群众和企业提出的痛点、堵点,宜春刀刃向内,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服务体系、行政许可、审批模式和法治环境。

为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宜春市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一事一流程”整合为“多事一流程”,变“不同窗口办几件事”为“一个窗口全链条办一件事”,梳理“一链办理”事项清单17个,减少办理环节55个,减少申报材料58项,压缩办理时间181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通”,最快半小时出证,全面推行“照、章、税、保、金、银”全流程限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均时间压减至68个工作日内,其中简易低风险项目压缩到13个工作日内。

按照打造政务服务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宜春不断扩大“朋友圈”,在全省率先构建形成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三级服务体系,与环宜春的长株潭、昌新萍等十余个城市签订合作协议,实现首批64个省内通办事项、53个跨省通办事项就近办理。

宜春创新出台政务云资源使用管理规范,开展全市各业务部门数据共享一网办。目前,赣西云数据中心集约化部署全市41个单位的97个业务系统,汇聚政务数据20多亿条,逐步打通数据孤岛,服务善政、惠民、兴业多个应用领域。

服务破解难题,办事暖心舒心

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是从“抓项目”到“造环境”的转变,是从“要你来”到“你要来”的转变,更是从“父母官”到“店小二”的转变……

丰城赣锋锂业有限公司是该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经办人宋俊身在外地,无法到丰城来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丰城行政服务中心主动指导该企业进行网上电子签名操作。“一是方便,二是感动,网上申报才半个小时,所有手续就办完了,包括一套印章和营业执照都免费邮寄给我。”宋俊对此赞不绝口。

宜春急企业之所急,千方百计创新思路和办法,第一时间把企业的困难化于无形,尽心竭力为企业发展铺就坦途,绘就政企“同心圆”。

从2020年8月起,宜春市实施政企圆桌会议制度。今年,宜春又将政企圆桌会议进行完善,调整为分产业、分园区专场召开,增强解决问题针对性,并将过去把企业“请上来”的会议模式调整为“沉下去”上门服务,树立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导向。2021年,全市召开政企圆桌会议103次,为企业解决诉求983件。同时,创新设立“有求必应”服务专区和“小蜜蜂”政务服务体系,推出领导下沉协调办、党员靠前帮代办、服务专员贴身办“三办”服务模式,组建45人的“小蜜蜂”服务队,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推动宜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阔步向前。2021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1户,总数达到2040户,列全省第二位。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3.4万户,同比增长70.4%;注册资本8749.2万元,同比增长17.6%,宜春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本报记者 胡勇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