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2)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3)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4)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5)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6)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7)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8)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9)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0)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1)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2)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3)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4)

地理六年级上册第1章思维导图(图文思维导图讲地理)(15)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古人的直觉认为“ 天圆地方 ” →根据 日月形状 推测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 的成功,

证实了地球是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 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是一个球体,从而确证了地球是球体。

2. 地球的形状特点:地球是一个 两极 部位略扁, 赤道 部位略鼓的不十分规则的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 ; 赤道周长 4万千米 ;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构成: 地轴 , ② 北极 , ③ 纬线 , ④ 经线 , ⑤ 南极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1)纬线和经线:

纬线

经线(子午线)

定 义

地球仪上所有与 赤道

平行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 南北两极

并垂直于 纬线 的线。

形 状

圆圈

半圆

长 度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缩短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方向

南北 方向

(2)经度和纬度:

纬 度

经 度

起 始 线

赤道为00纬线

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

度数划分

从赤道 向南、向北 ,各分 900

从本初子午线向 向东、向西 ,各分 1800

代 号

北纬 N , 南纬 S

东经 E , 西经 W

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北、向南逐渐 增大

最大值为 900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 增大

最大值为 1800

判断方法

.00纬线以北为 纬;以南为 纬。

.纬度数向北增大判断为 纬,

纬度数向南增大判断为 纬。

.00经线以东为 经,以西为 西 经; 1800经线以东为 西 经,以西为 经。

.经度数向东增大判断为 东经

经度数向西增大判断为 西经

(3)低、中、高纬度划分:低纬度 00—300 ; 中纬度 300—600 ; 高纬度 600—900

(4)半球的划分与判断:

★.南北半球的划分与判断:

①划分: 赤道 0 度纬线为界,以北为半球,以南为半球。

②判断: 北纬(N)都在半球;南纬(S)都在半球。

★.东西半球的划分与判断:

①划分: 分界线是 200W 1600E 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②判断: 西经度(W)小于 200 、东经度(E)小于 1600 的地点位于东半球;

西经度(W)大于 200 、东经度(E)大于 1600 的地点位于西半球。 (“小东大西”)

(5)经纬网:在地球仪上 经线 纬线 互相交织,形成经纬网。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在地球仪上,除00经线和00纬线及1800经线外,度数相同的经、纬线各有 2 条,它们的交点有 4 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比较:

自 转

公 转

定义

地球绕 地轴 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 太阳 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或 1天

约365天,或 1年

产生现象

昼夜交替 ,时间差。

昼夜长短 的变化, 季节 的变化, 五带 的划分。

二.地球的公转与四季的变化:

1.地球公转与四季的变化(北半球):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季节及月份

春分

3月21(22)日

赤道

中间

昼夜相等

春季(3、4、5)

夏至

6月22(21)日

北回归线

最高

昼(最)长,夜(最)短

夏季(6、7、8)

秋分

9月23(22)日

赤道

中间

昼夜相等

秋季(9、10、11)

冬至

12月22(23)日

南回归线

最低

昼(最)短,夜(最)长

冬季(12、1、2)

2.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

(1)一年中,当地球从②→③→④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移动;北半球昼变,夜变

太阳高度越来越,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当地球从④→①→②运动时,太阳直射点向移动;

北半球昼变,夜变;太阳高度越来越,物体的影子越来越。南半球与之相反。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昼,南半球与之相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昼,南半球与之相反。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昼夜 相等

(3)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能够直射 1 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太阳能够直射 2 次。北回归线以北,

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直射现象, 夏至 时,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大; 冬至 时,

北半球太阳照射角度最小;南半球与之相反。

三.地球上的温度带:

1.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 太阳光热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2.五带的名称与特点:

温度带

名称

气候特点

有无阳光

直射现象

有无极昼

极夜现象

A

热带

气候终年炎热

B

北温带

冬冷夏热,四季变化明显

C

南温带

D

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E

南寒带

3.温度带的判定:纬度数小于 23.50 的地点位于热带;大于 66.50

的地点位于南北寒带; 23.50—66.50 之间的点位于南北温带。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比例尺:

1.比例尺:表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_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_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数字比例尺 线段(直线)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 ,比例尺越;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4.比例尺大小、实际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图幅

相同

示例

比例尺

实际范围

内容详略

范围

相同

示例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内容详略

北京市地图

详细

详细

中国地图

简略

简略

二.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1.普通地图(图①):,下,左 西 ,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图②):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正北方

3.经纬线地图(图③、④): 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 方向。

★.同一条经线上两点,只有 南北 方向;同一条纬线上两点,只有 东西 方向。

4.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图⑤、⑥):

(1)中心为北极(图⑤):离北极近的地点

北方 ,逆时针方向为 东方

(2)中心为南极(图⑥):离南极近的地点

南方 ,顺时针方向为 东方

★.北极点的周围都指向 南方

南极点的周围都指向 北方

三.常用地图图例: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上表示高度的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

(3)相对高度是两地海拔高度的

2.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海拔高度相同

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疏密状况与坡度陡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稀疏

(3)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 海拔高度差

同一幅等高线地图上,等高距 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的不同部位:

探究:

1.河流应位于 山谷 处,从海拔处流向海拔处;瀑布一般位于 陡崖 处;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河流流速适合漂流运动。

2.引水渠要从海拔处引向海拔处,这样 水可自流,便于引水

3.水库部位应位于地势较低的 盆地(谷底)处,这样便于集水,库容量大,水坝应位于 河流流出谷地

最窄出口处 ,(两个山脊部位相对处)这样建设的好处是 工程量小,利于施工

4.山地公路修建尽量与等高线平行,这样建设的好处是 坡度和缓,利于施工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特点。

地形

海拔

地面起伏程度

等高线特点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较为和缓

中间稀疏,四周密集

山地

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

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密集

丘陵

较低,一般在 500 米以下。

有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太大

较为稀疏

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数值中间小

平原

很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

起伏很小,宽广平坦

等高线稀疏

三.地形剖面图——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 地形垂直剖面 。地形剖面图可以

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的 起伏 坡度陡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1.海陆面积比较: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 71% ,陆地面积占 29% 。即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 北半球 ,海洋集中在__ 南半球 _

北极周围以__ 海洋 为主,南极周围以__ 陆地 为主。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西 半球。

(3)从任意半球看:都是海洋面积 大于 陆地面积,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大洲、大洋的名称:

(1)大洲名称: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北美洲 南美洲

(2)大洋名称:A 北冰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太平洋

2.各大洲、大洋的位置特点:

(1)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_ 欧 洲和 北美 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_ 南极 洲。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亚 洲、_大洋 洲、_非 洲和_ 南美 洲;大陆是 非洲 大陆和 南美 大陆。

(3)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是 北美 洲和 南美 洲。

(4)全部在北半球的大洋是_ 北冰 _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是__ 印度 _洋。

(5)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南极 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南极 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北冰 洋。

3.大洲的分界线: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 乌拉尔 山脉、_ 乌拉尔 河、海、 大高加索 山脉、

海、 土耳其 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__苏伊士__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是_ 巴拿马__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白令 海峡。

4.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1)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七大洲的轮廓图: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在地理上指 海陆的变迁 ):

1.海陆变迁的原因:_ 地壳的变动 __ 海平面的升降 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_ 人类活动 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例如 填海造陆

2.海陆变迁的实例成因解释:

(1)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所在的地方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变动,由海洋变成了陆地

(2)我国东部沿海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

我国东部海底曾经是陆地,地壳变动导致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洋

二.大陆漂移说:

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 魏格纳 _

2.观点(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彼此联系的 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大西 洋两岸,特别是洲西岸和 南美 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

拼合大陆的 古老地层 十分相似;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隔岸___ 海洋生物 十分相似。

三.板块运动与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 板块 _拼合而成,全球划分为_ 六 _大板块;板块在不断 运动 着;_ 板块内部 _地壳比较稳定,_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 地壳

比较活跃,多 火山 地震

2.板块名称:

A. 亚欧 板块,B. 非洲 板块, C. 印度洋 板块,

D. 太平洋 板块,E. 美洲 板块, F. 南极洲 板块。

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1)分布规律及原因: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

板块交界 地带;原因是 这里地壳比较活跃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 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带。

4.板块运动及产生的现象: (1) 张裂 运动,常常形成 裂谷 和海洋。 (2) 碰撞 运动,在陆地上常常形成 山脉 。

(3)世界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山系和 科迪勒拉 山系。

规律:世界上高大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的 碰撞挤压 地带。

探究: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

1.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 原因是 亚欧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的 碰撞挤压 运动使其不断抬高。

2.红海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海洋

原因是 非洲 板块和 印度洋 板块的 张裂 运动使其面积不断扩大。

3.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将会消失。

原因是 非洲 板块和 亚欧 板块的 碰撞挤压 运动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天 气

气 候

概念

人们经常用 阴晴 风雨 冷热 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指一个地区 短时间 里的 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 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

时间,时刻 变化

时间,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 变化不大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_ 海洋 _ _; 绿色表示_ _ 陆地 __;白色表示__ 云区 __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云层越厚 ,这里一般是 阴雨区

2.常用天气符号及风的表示方法:

空气质量级别

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I)

0—50

二级(II)

51—100

三级(III1)

101—150

轻微污染

三级(III2)

151—200

轻度污染

四级(IV1)

201—250

中度污染

四级(IV2)

251—300

中度重污染

五级(V)

>300

重污染

三.空气质量状况。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污染物

的数量有关,用_ 污染指数 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利;

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害。

2.空气质量状况:(右表)

3.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自然因素 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另一方面受__人类活动

影响,有时候 人类活动 的影响更为显著。

4.提高空气质量,我们能够做到的有:

宣传低碳生活; 少用私家车,公交或骑车出行; 不破坏植被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指 大气 的温度。气温的单位用_ 摄氏度 _来表示,记做_ 0C

2.气温曲线图:通常用来表示气温在 时间 上的变化。

3.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2)气温的年变化:

(3)气温曲线与温度带:

A 热带 ,

B 北温带 ,

C 南温带 ,

D 北寒带

二.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 水平分布 情况。

(1)等温线呈封闭状,如果中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 低温 中心;中心气温高,

表示这里是 高温 中心。

(2)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

南北 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3)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__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__小

(4)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减,代表半球

气温分布;等温线数值向南递减,代表

半球气温分布。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世界气温大致由纬度向纬度递减。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3)在山地或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 下降0.60C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

(1)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 冰雹 _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等级: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 降雨分为 小雨 __中雨_ 大雨 __暴雨 _等不同等级。

2.各月降水柱状图:通常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 季节变化 ,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

二.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图: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 分布 情况。

地区

降水量多少

赤道附近

两极地区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多

大陆西岸少

中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多

内陆地区少

在山地

迎风坡多

背风坡少

2.世界降水分布概况: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的两大要素: 气温 降水 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1)气候特点的分析与描述:

气温与冷热状况

降水与干湿状况

月平均气温

冷热状况

气温季节变化特点

月降水量

干湿状况

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200C以上

高温(炎热)

全年高温(终年炎热);

终年寒冷;

全年温和;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大于100mm

多雨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全年湿润

00C—150C

温和(温暖)

50—100mm

湿润

00C以下

寒冷

50mm以下

少雨

10mm以下

干燥

(2)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气温

降水

代号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最冷月

最热月

高于150C

高于250C

全年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少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夏季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

00C—150C

高于250C

夏季多雨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多雨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100C—200C

常年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低于00C

高于200C

夏季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较少(夏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100C以下

全年少雨

寒带气候

终年严寒少雨

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在下面表格中填出不同温度带内的气候类名称。

温度带

气 候 类 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3.根据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填写下表。

分布地区

气 候 类 型

亚欧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欧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说出下面几种气候类型分布区内的自然景观。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自然景观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 附近地区

植物终年常绿,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 气候的南北两侧

地面上树木稀疏,长着较高的草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地区的 亚欧大陆 东部

生长着落叶阔叶林

寒带气候

南、北极圈 以内

地面被冰雪覆盖

三.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温的影响

对降水的影响

纬度位置

纬度低气温_高_,纬度高气温 低_

在赤道和两极地区较明显

海陆位置

距海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较小 ;距海远,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较大 。同纬度地区,

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_低_,冬季相反。

距海近, 降水多 ;距海远, 降水少

地形因素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 下降0.60C

山地迎风坡降水_多_,背风坡降水_ 少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生活在 热带 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

寒带 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生活在 温带 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2)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气候对 农业 生产的影响最显著。

(3)气候发生 异常 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 灾害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 植树造林 会改善局地气候; 过度砍伐森林 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的恶化。

(2)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的人为原因: 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能源 ,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砍伐森林 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气温升高。

★.后果:气温上升,会使 极地地区 的冰雪融化,引起 海平面上升 ,沿海的低地

地区可能被淹没。

★.应对措施: 减少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开发使用洁净的新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 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

1.增长特点:世界人口的数量自有记录以来,总趋是

不断增长的

(1)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十分缓慢

(2)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大大加快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 迅速增长

2.增长速度:

(1)人口增长的速度,通常用 人口自然增长率

来表示,是由_ 出生率 __ 死亡率 决定的。

(2)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1)从地区分布看, 欧洲 北美洲 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2)从各大洲情况看, 非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欧洲 最低。

4.世界人口数量

(1)人口数量: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总数达到 70 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可达 90 亿。

(2)人口数量的地区差异:世界各地的人口数量,洲最多; 大洋 洲最少, 南极 洲无常住人口。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分布

分布成因

分布特点

分布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

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

中低纬地区

从海陆位置看主要分布

近海地区

从地形方面看,主要分布

平原地区

人口

稠密区

亚洲东部

自然条件 优越,

农业 发展较早。

亚州南部

欧洲

工业 发展较早,经济 发达

北美洲东部

人口

稀疏区

A 沙漠地区

气候极端 干旱

B 高纬度地区

气候终年 严寒

C 高原、山区

地势 高俊 ,空气 稀薄 ,气候 寒冷

D 雨林地区

气候过于 湿热

三.人口问题: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是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产生影响

资源问题

资源短缺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员不足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

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

措施

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

人口可持续增长要求

人口增长要与 社会 经济 的发展相适应,与 环境 资源 相协调。

四.不同的人种:

1.三大人种体质特征:

人种

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肤色

很浅

淡黄色

黝黑

毛发

发色浅,天生呈波状,体毛较多

黑而直,体毛中等

卷曲,体毛很少

面部特征

鼻梁高、嘴唇薄

面庞扁平

嘴唇较厚

2.三大人种的分布:

(1)黄种人主要分布在洲东部、

北美 洲北部和 南美 洲西北部。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洲、 北美

中部、 南美 洲和 大洋 洲东南部。

(3)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洲的中部和南部以及 大洋 洲的西北部。

(4)北冰洋沿岸地区的 因纽特人 和美洲地区的 印第安人 属于黄种人。

(5)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南部分布着许多

阿拉伯人 ,他们属于种人。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语言: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A

汉语

中国、亚洲的东南部

B

英语

欧洲西部(英国)、北美洲、

亚洲的南部、大洋洲等

C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D

俄语

俄罗斯、欧洲东部和中亚地区

E

法语

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

F

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汉语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英语

二.世界的宗教:

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宗教建筑

基 督 教

亚洲 西部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教堂

伊斯兰教

阿拉伯 半岛

亚洲 西部 和东南部;非洲 北部 和东部

清真寺

佛 教

古印度

亚洲 东部 东南部

寺庙

★. 基督教 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 回教 清真教 ,信仰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回族 维吾尔族

而藏族、蒙古族大多信仰 藏传佛教(喇嘛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类:

聚落类型

聚落规模

生产活动

乡村

较小

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 放牧 捕鱼 等生产活动。

城市

较大

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服务业 等工作。

2.聚落与自然环境:

(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

(2)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一些河流中下游的 平原 地区或 河口 沿海 地区。

稀疏区

高山 荒漠 地区。

3.聚落的形态:自然环境不同,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状 ;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则呈 条带状 ;在沙漠地区,聚落多呈 点状 分布。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保护好传统聚落的意义: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

政治 文化 民俗 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 “ 百科全书 ”。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_ 威尼斯城 _,我国山西省的

_ 平遥 古城、云南省的__ 丽江 古城、安徽省的__ 皖南 _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一.地域发展差异。

1.大洲差异:__欧洲 _的平均发展水平很高,__非洲 _的平均发展水平很低。

2.国家差异: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把国家分为__发达国家 ____发展中国家 __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发达国家:洲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 加拿大 ,亚洲的 日本

大洋洲的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属于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洲、亚洲

南美 洲; 中国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分布特点: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半球和半球南部。

2.“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1)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2)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互助合作。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等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越来越密切

2.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全球能源和资源的分布 不平衡 ;各国的 资金 技术

市场 条件也不一样;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

★.发展中国家落后原因及经济发展措施:

1.原因:历史上长期遭受 殖民统治 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经济合作不平等 也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

2.经济发展措施: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 资金 、先进的 技术 管理经验 ,努力开拓 国际市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