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是由什么历史事件改编(电影最后的武士)
电影《最后的武士》,一日本武士写了一首诗,至今被国人奉为经典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出自于《七绝·改诗赠父亲》,是毛主席当年离家时所作的,当时他只有17岁。其实,这首诗的原作是“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只不过改了其中一个字,而原诗的作者是一个日本人,叫西乡隆盛。
西乡隆盛,1828年1月23日,出生于日本九州鹿儿岛,自幼接受了严格的武士训练,年轻时便成为了当地赫赫有名的一名武士。后来,他与同乡大久保利通一起参加了萨摩军,并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逐渐成为了萨摩军的统领之一。
1867年12月9日,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联合西南强藩发动了倒幕运动,旨在推翻以德川庆喜为首的幕府政府。战争之初,幕府军队人数众多,且武器精良,而西乡隆盛等人领导的萨摩军势单力薄,几乎无法与之抗衡。但是在西乡隆盛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萨摩军连战连捷,经鸟羽之战、江户之战等战役之后,幕府军被彻底击败,萨摩军大获全胜。这为明治维新的开启,扫平了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倒幕运动的胜利,使得西乡隆盛声名远播,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巅峰。明治天皇亲自召见了他,特授予他正三位官职,赏典禄两千石。一时间,西乡隆盛成为了当时日本最有名的武士。但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远远超出了西乡隆盛的预料。
倒幕运动胜利后,大久保利通等人开始支持天皇进行维新变革,推动日本近代化,以增强日本的国力,这就是后来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对于整个日本而言,无疑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改革,是日本跨入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手段。
但是明治维新提出废除一切封建制度,这严重触犯了以西乡隆盛等人为代表的武士阶层的利益,使得中下级武士失去了地位,以及世袭的俸禄,导致原本高高在上的武士,一下子沦为了赤贫阶层,连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一些武士的妻子为了生存被迫沦为艺伎。这是西乡隆盛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因此他愤而辞职,离开了权力中心,回到了老家鹿儿岛。
此时,这位曾参加过倒幕运动,立下无数战功的名将,立刻成为了这些失意落魄武士们,竞相崇拜的偶像。在武士们强烈要求反抗的呼声影响下,西乡隆盛决定铤而走险,率领众武士与政府军决一死战,以挽回武士们的尊严和荣誉,这拉开了西南战争的序幕。
战役之初,虽然武士们装备简陋、武器低劣,且仅占据区区几个县,而政府军则装备着清一色的西洋武器,战斗力非常强大,又占据了全国四十多个县,但是在西乡隆盛的指挥下,武士们连续多次击败了政府军,甚至连名将乃木希典都被打败了,连天皇御赐给他的军旗都丢了。
但是,双方毕竟实力悬殊,仅8个月后,武士们最终还是被政府军击败了。西乡隆盛当时负伤了,但奇怪的是他并未按照旧武士的惯例,切腹自杀,而是让自己的副手别府晋,一刀砍下了自己的首级。关于这一点,在日本电影《最后的武士》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奇怪的是,战后,政府军并没有找到西乡隆盛的首级,据说他的部下将首级埋在了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有一些日本人说西乡隆盛根本就没死,只是让别人装成了他的模样。随着西乡隆盛的死去,日本旧武士阶层彻底覆灭了。
#变美大作战##夏季百搭套装# #女主播一年卖出1000多万件衣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