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什么味道(春节的味道)
年的味道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各自品味同一个春节,各家有各家的过法尽管今年的春节,少了远足,少了聚会,但在一方屋檐下,仍然有无尽的温馨快乐,年的味道久久不散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第九期征文“我的春节”第三批优秀作品出炉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春节都有什么味道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春节是什么味道?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是什么味道
年的味道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各自品味。同一个春节,各家有各家的过法。尽管今年的春节,少了远足,少了聚会,但在一方屋檐下,仍然有无尽的温馨快乐,年的味道久久不散。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第九期征文“我的春节”第三批优秀作品出炉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春节都有什么味道吧!
平台简介
南都非虚构写作成长平台面向中小学生,聚合优秀师资,提供别具一格的写作主题,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主写作。每周精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于报纸,并邀请名师名家点评作品。
乡村年味
◎作者:广州市番禺区华师附中番禺小学五年二班 钟泽晖 ◎指导老师:赵妙英
在城市过年和在乡村过年大有不同。对于常年在广州生活的我,每年寒假最期待的事莫过于回到粤北山区的老家过新年了。这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客家山村。
车子下了高速路,穿过狭窄的山间公路,快到村口的时候,就会看到路边大片的稻田和菜地。已收割完的稻田里还留着一行行、一列列的秸秆头。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干和霜冻,这些秸秆头已变得枯黄和败落。不过稻田不远处的那块菜地却是生机勃勃。金黄色的菜花引来了飞舞的蝴蝶。一个个青绿色的大包菜,就像一个个滚落在菜地里的绿球球。翠绿色的油麦菜在尽情地享受着阳光浴,它们的叶子都微微向外弯曲着。生菜嫩得发黄,芥蓝蓝得泛紫。
爸爸说,过年餐桌上就可以吃到这些新鲜美味的农家蔬菜了。村口那棵茂盛的百年大樟树依旧守候在那里,像是在等待过年归来的人。乡村的干道都铺成了水泥路,路边建起了一座座小洋房。让我更感兴趣的还是那夹杂在其间的为数不多的泥砖瓦房。这些房子的墙是用粗糙的土坯砖砌成的,木梁向外伸出,支撑着灰黑色的瓦片屋顶。由于建成时间久远,裂痕爬满了斑驳的墙壁。屋顶上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四处散发着饭香味。
除夕前的几天,大家都会去镇上的集市采购充足的年货,那可是镇上一年最热闹的时候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有卖水果的、卖烟花炮竹的、卖春联的、卖衣服鞋袜的和卖自家农作物的等等。街上摆满了当地农民种植的炮弹香芋、一堆堆的马蹄、一捆捆的甘蔗、一筐筐的莲藕、一车车的沙田柚、一袋袋的瓜子……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混成一片,正式拉开了新春佳节的序幕。
桔子和苹果是新年必不可少的水果。桔子象征着“吉祥如意”,苹果代表着“平平安安”,大家都希望把“平安”和“吉祥”带回家。大骟鸡是当地客家人过年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招牌菜”,也是除夕祭祖拜神的必备。爷爷精心挑选了两只大骟鸡,每只足足有十几斤重。它们两腿粗壮,身上金黄色的羽毛油光发亮,一副“精气神”十足的模样。据说,这些骟鸡是当地村民用自家粮食喂养了将近一年时间,所以长成了这般大。
除夕当天,各家各户都在忙着杀鸡宰鱼和祭祖拜神。在院子里,爷爷拿出菜刀熟练地把买来的两只骟鸡杀了,看着鸡血从鸡脖子上涌出,我突感于心不忍。但村子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很快又让我沉浸到新年的无限喜悦中。其中一只鸡是用来祭祖拜神的,按传统不能剖开两半,而要整只放入锅里用水煮熟,煮的时候还要尽可能让鸡保持抬头的姿势。这样,整只鸡起锅后依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我们首先来到家族的祖屋祭祖。家族祖屋是传统的客家四角楼围屋,始建于清朝年间,家族的先辈是从客家之乡梅州的兴宁四角楼村迁徙而来,这里的建筑结构和风格完整地保留着客家四角楼的特色。家族祖屋很早就没有住人了,围屋的主体在几年前经过了修缮,它向我们展现着古老的客家四角楼的风采。
围屋正面开三门,中间为正门,正门两边各有石墩一个。跨过高高的门槛,走入正门即为正厅,设有上、中、下三堂。下堂后面设有屏风,并立着粗大的圆木柱子一对。在中堂后面亦设有屏风,屏风上部是镂空雕花格子,中堂前后各立着大圆柱一对。中堂和上堂前各设长方形天井一个,两侧屋檐下均有突出的雕花木梁。
正厅两侧是厢房。上堂设神龛,祭台上插满了香和蜡烛,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烧香味。我们把祭祖的鸡和酒摆在神龛前,点上了香和蜡烛,每个人在神龛前弯腰磕头,为新年祈祷祝福。祈福完毕,我们把香和蜡烛小心翼翼地插到祭台上。爷爷倒上了三杯烧酒,毕恭毕敬地浇洒在神龛前的地面上。爸爸点燃的鞭炮在上堂的天井边炸响,由于厅堂的回音作用,鞭炮响声更加震耳欲聋。我和弟弟赶紧捂住耳朵,往外跑去。祭完自己家族的祖屋,我们又赶往村子的祠堂烧香祭神。
在村子的祠堂旁有棵大榕树,据说有几百年了。榕树的树干很粗,至少要八个成年人才能将它围抱住。它的样子非常奇特,就像八爪鱼的爪子向外张开。虽然已是岁末,它却依然郁郁葱葱。一条条粗壮的枝干向外伸展,整棵树就像一把巨型的蘑菇伞。大榕树露出地面的根又粗又多,就像一条条盘曲的大蟒蛇。榕树下有两口圆形的古井,水很深。回来过年的人几乎都会来这里走上一趟,看看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古井,和大榕树来个合照。大家热情地互相打招呼,用亲切的家乡话聊起了家常和外面的工作。
祭祖拜神后,我们就着手准备年夜饭了。大骟鸡通常用香菇红枣蒸,或用芹菜炒,这都是很经典的客家风味。姜葱蒸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要“年年有余”。然而,令我垂涎欲滴的还是当地的香芋扣肉。但做这道菜可不简单,家里只有爷爷才能“驾驭”。只见爷爷把香芋去皮、切片、油炸;再把五花肉炖煮、皮上扎孔、抹红糖、油炸、切片;香芋片和肉片依次放入盘中,倒入调料,用锅蒸透,倒扣盘中,撒上白糖。一盘有形有味的香芋扣肉终于上桌了。香芋吃起来既软糯又不粘牙,进嘴即化。而扣肉富有弹性,肥而不腻,非常的香甜。
吃完年夜饭,妈妈收拾好桌子,拿出美味的客家糍粑和年糕来品尝。这些都是邻居或亲戚手工制作的。每次回来过年,邻居们都会来家里聊上一会儿,热情地送来自家做的客家糍粑和年糕。有酥脆的炸油角和蛋散、形似梅花的糯米糖环、香软的炸油糍和芋头糍、一根根的糖果子、香喷喷的花生片、条纹相间牛耳朵、硬邦邦的芝麻炒米饼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年糕一边讨论着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计划。而我和弟弟拿着一大撮糖果子跑到院子里,一边享受着美妙的乡村夜景,一边“咯吱咯吱”地吃个不停。这时,四周传来了一阵阵烟花炮竹声,一颗颗五彩缤纷的烟花弹在天空中炸响,把天空照得闪亮。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回屋里,拿出集市上买来的烟花和炮竹,每人点燃一根香,开始了最激动人心的烟花燃放“环节”。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仙女棒”的烟花。把它最顶端的纸点燃,等纸烧完后,就会爆出星星点点的火花。可以用手甩来甩去,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那些闪着光的“火花图”就像新年里的孩子笑开了花。弟弟喜欢把一串鞭炮拆散,然后一个个单独燃放。他一点燃鞭炮引线,就赶紧往远处跑。“砰”的一声炸响,把旁边的我吓得魂飞魄散。他还把鞭炮埋在泥土里,只露出一小节引线,把它点燃,结果炸出了一个大坑。而他每次走上前去“查看”后,总会哈哈大笑起来。除此之外,“陀螺炮”“冲天炮”“蝴蝶炮”也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次日清早,我在睡梦中被鞭炮声惊醒。家家户户“开门红”的炮竹声连成一片,我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太阳从远处山边升起,放射出道道光芒,把天边的云朵染红。一阵阵春风迎面吹来,春联被吹得哗哗作响。春联出自爷爷之手,上面写着“勤劳人创千秋业,幸福花开万里香。”这是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人们行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启新的篇章,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年味,又香又浓!
点评:五年级的小作者具有敏感精微的心灵质地,具有捕捉生活素材的敏锐意识,能从复杂多端的生活表象中提炼出深层的诗意,比如能敏锐地感受季节的变化:“经过一个冬天的风干和霜冻,这些秸秆头已变得枯黄和败落”;或喜欢驻足欣赏路旁的花丛树木:“村口那棵茂盛的百年大樟树依旧守候在那里,像是在等待过年归来的人”;或在别人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细节的美:“只见爷爷把香芋去皮、切片、油炸;再把五花肉炖煮、皮上扎孔、抹红糖、油炸、切片……小作者善于“移步换景”,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向我们描绘了乡村春节的田野、村头的樟树、乡村的集市、祭祖、年夜饭、放烟花等等画面,看似拉拉杂杂,但丰富的细节还是让人读得兴味盎然。如果小作者能在从头到尾的叙事中增加一些对话等描写,文章就会显得“摇曳多姿”。
有味道的春节 ◎作者: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初三15班 李中意 ◎指导老师:娄红玉
锅里的萝卜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一朵朵油花在锅中绽开,如低声的炮仗,香气溢出,满屋都是新年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味道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病毒来了,大家只能安安分分呆在家里,好像少了一些年味。大年初一的早餐照例是奶奶做的萝卜糕。很好吃,咬一口,绵密的口感中渗透着丝丝萝卜的香甜,腊肉的咸香若隐若现,还有些一点点烤焦了的味道,在口中回荡,这是熟悉的味道。
爸爸叹气道,奶奶老了,今年只做了一饼萝卜糕,以后怕是很难吃着了。妈妈眼前一亮,提议道:“过年不出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我们也来做萝卜糕,丰富一下我们的春节?”
切好的冬菇粒、腊肉丁,还有瑶柱丝,静静地躺在玻璃碗里,一切准备就绪,我负责削萝卜。萝卜很粗,先把萝卜切成十六块,一只手拿着刨子,另一只手拿着萝卜块,在刨子上来回磨动,这样的功夫不难却也不简单。磨太快容易划到手,太慢就无法完成任务。傍晚的楼道很安静,耳边只能听到刨萝卜发出沙沙的清脆声音,磨出来的萝卜蓉一团一团像软软的雪。一下又一下,我的耐心逐渐逐渐被磨去,手也肿了,唉!实在是不容易。妈妈过来帮我把剩下的萝卜削成丝。
下一步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入锅中爆炒,待香味溢出,收火,盛出。再倒入萝卜丝和萝卜蓉,煮熟。锅里的萝卜咕噜噜地叫,细烟徐徐冒出,烟在光下翻滚,旋转不断向上冲,然后被抽油烟机吸走。萝卜煮熟后掀开锅盖,轰的一下,一堆堆的烟冲出往四周跑,显得十分隆重。接着调味,放入盐、胡椒粉、糖,最后缓慢加入低筋面粉。雪白的面粉像冬日小精灵施展仙术,飘飘洒洒落入锅中。用筷子缓慢搅拌,慢慢地,萝卜泥变得黏稠,逐渐成浆糊状,待面粉加到一定的量,萝卜糕便成型了。萝卜糕在爸爸的锅铲下被赶着跑成一团,像一块厚实实的雪团。
最后一步就是蒸糕了,糕蒸好后放凉,脱模。吃的时候切成块状,煎到金黄,这就成了我们现在吃的广式萝卜糕。竹筷子夹起一片,萝卜糕的形状歪歪扭扭的,上面镶嵌一些颗粒,有香菇、腊肉还有一些瑶柱丝。原本雪白的糕被煎得焦黄,泛着油光,卖相并不如茶馆的那些好,味道并没有奶奶做的香,但却更有意义。
萝卜糕是广东人春节必吃的,糕寓意着“步步高升”,蒸糕寓意着“蒸蒸日上”,广东人最讲究的就是好意头。萝卜糕也许不是最好吃的,但是奶奶每一年都坚持做给我们吃,即使在疫情期间。或许,萝卜糕更是奶奶的一份心意,是奶奶给予家人的一种祝福。萝卜糕的味道是一种亲情的味道。奶奶老了,萝卜糕就由爸妈来做,爸妈又教我做,而将来我又教给我的小孩,生生不息。传统不断,长辈对家人的祝福也不断。做萝卜糕说到底也是一种传统的继承与学习。
我的春节假期,在机缘巧合下学做萝卜糕,才知道萝卜糕的做法并不容易。就说削萝卜这一步,不能快也不能慢,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无论简单与否,只有用心才能做好。
我的春节没有往年的热闹,但在家学做萝卜糕却让春节更有味道。也许我的春节不需要太过于浮夸,只要和亲人安安心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春节也可以变得很有味道。
点评:今年的农历新年是特别的。作者身处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但却没有选取宏大的题材,而是截取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广州一户普通人家学“做萝卜糕”镜头,构思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的语言老到且富有表现力。开头从听觉、视觉、嗅觉全方位描写做萝卜糕的情景,然后到叙事入题——“满屋都是新年的味道。我知道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有味道的春节。”很有鲁迅先生《祝福》开头的风格。第三,文章最后用三个自然段来议论显得枝桠横生,删除最后两段,这样结尾会令人回味无穷:奶奶老了,萝卜糕就由爸妈来做,爸妈又教我做,而将来我又教给我的小孩,生生不息,传承不断……
我的春节关键词 ◎作者:广东实验中学初一12班 李心妤 ◎指导老师:李蓓蓓
迎春·象·祥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新春佳节,红红火火。不知何时,一个个硕大的红灯笼已攀上高楼为归人起舞,一副副金灿灿的对联已紧贴门前为新春祝愿。华灯初上,暮色像温暖的轻纱,轻悬在城市上空,影影绰绰,处处是旖旎风光。
家里,早已被我们打扫得一尘不染,灯光下,一件件家具都焕然一新。奶奶说:“除夕,就是要大扫除,将家里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迎新春。”年味儿在擦拭干净的家具间飘散、弥漫。
供桌上,十只碗、十个酒杯和十双筷子整整齐齐地摆放,两旁插着两根长长的蜡烛,火光在上面跳跃,中间是年糕、发糕、烧鸭、蒸糕和水果。桌前的红布上,绣着八位神仙,各有各的神韵,有的双掌合十,有的腾云驾雾。我们一一跪在供桌前,双手合十,身体微微前倾,叩拜神灵,诚心祈祷。爷爷常说:“我们对祖先要有敬仰之心,这些习俗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可不能在我们这里给丢掉了。”
我郑重地握起毛笔,轻轻蘸上墨汁,慢慢地端端正正地在大红纸上写了一个“福”字。“福”,寓意家庭幸福,生活富足,国泰民安,体现了我们割舍不掉的民俗,寄托着我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墨水跟随笔画把对家、对家人的关爱融入在这“福”字里,然后把它挂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接近零时,窗外不知何处响起了一阵炮竹声,于是一呼百应,紧接着,一重又一重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天空中,七彩的烟花也不甘示弱,画上绚丽的图案,就像在黑色的幕布上吐出一朵朵绽放的七色莲花。午夜的城市染上了绚丽的姿色,新的一年在热闹中迎来。
团圆·想·乡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迎的是新春,迎的更是团圆。一年到头,远离家乡在城市生活的我们,终于盼到了重逢,与故乡的重逢,与亲友的重逢,与家中温暖的重逢。
团圆最具烟火气,袅袅萦绕人间,最为俗气也最暖人心。大家围桌而坐,细碎的言语填满一切缝隙,每一个字都来自心底,带着肚腹间的暖意。嘴里咬着春节甜甜的糖莲藕,甜意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里,流淌在这间温暖的小屋里,流淌在熟悉的故乡里。年味儿如窖藏的美酒,经过一年的发酵,此时香味愈加浓郁。
送祝福,拿利是,是我们学生辈最喜欢的环节。双手捧过那两个沉甸甸的红包,里面不仅仅装着零花钱,还装着爷爷奶奶对我们寄予的厚望,装着奶奶慈祥的面容,爷爷额上的道道皱纹。故乡的一景一物,和头脑中对它的想像与思念开始重叠、交织,融合成一轴画卷。
美食·享·香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一代代人的春节,味觉的种子种下,生根、发芽,再漫长的旅途也愿意奔赴,熟悉的味道永远在故乡的街头巷尾。
桌上,嫩粉色的羊肉泛着泽泽油光,脆嫩的大虾闪着外酥里嫩的金光,圆滚滚的丸子在盘子里打滑。锅里,水沸腾着,水泡簇拥着冒出水面“咕嘟咕嘟”地破裂,一缕缕热腾腾的白烟一阵阵地往外漾。圆滚滚的牛肉丸在水中跳跃,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浓香。我夹起一颗牛肉丸,放进嘴里,启齿轻轻一咬,香喷喷的肉汁就一涌而出,流入我的身体中,顿时,一阵暖流便会在血液里缓缓流动。
鼠麴粿,是故乡的味道。深绿色的外皮,软糯糯的,像是一条优雅的墨绿色飘逸长裙。当你一口咬下,深绿外衣便被划开一道口子,里面的馅,便缓缓地往外翻,露出乌黑发亮的芝麻和点缀在上面的金黄的花生。将馅含入口中,一阵阵的香甜在牙齿间穿梭,席卷在胸腔中,那种甜甜的滋味,久久地徘徊在口中,就像是在浓香的春风里飘曳,载着我回到了记忆中,回味无穷。记忆会遗忘,但是味蕾会永远帮我们记住这一段令人享受的年味儿。
点评:用三个小标题结构全篇使文章整齐美观,内容不枝不蔓;细节的描摹亦给文章增加了许多亮色;精致的语言时时令人击节赞赏:“将馅含入口中,一阵阵的香甜在牙齿间穿梭,席卷在胸腔中,那种甜甜的滋味,久久地徘徊在口中,就像是在浓香的春风里飘曳,载着我回到了记忆中,回味无穷……”但整篇文章给人“雕琢过度”的感觉,当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对一个初一的孩子来说要求未免有点高。
统筹:南都记者 梁艳燕 执行:南都记者 叶斯茗 (部分文章有删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