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1)

蔬菜摊子上有着各式各样的蘑菇;吃火锅麻辣烫的时候,蘑菇也被按菜价提供。这么看来,蘑菇真的有点像植物了。

我当然不是来论证“蘑菇是真菌不是植物”的,而是说个真相:蘑菇其实更像动物。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2)

真菌和人类的关系是又亲近又敌对,多的不说,香港脚和头皮屑就足够让人心烦意燥了。

它们也制造了不少“人间惨剧”,爱尔兰大饥荒就是因为土豆感染了“真菌病”引发的,上百种可食用的植物共有的枯萎病也得怪真菌。

但真菌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美味的蘑菇(有些还带来了宗教文化和纸醉金迷的体验)和发酵物,加上不能移动的特性,活脱脱就是一种“可食用植物”呀!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3)

但着眼于细微之处就会发现,其实真菌比起植物更像动物。虽然真菌也有着植物才有的细胞壁,不过它们的细胞壁却是由“几丁质”构成。

“几丁质”是一种仅在原生动物和高等动物中存在的东西,例如螃蟹的硬壳主要成分就是几丁质,它能强化生物结构。

在细胞中,还有一种叫做线粒体嵴的结构,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嵴是条状的,如同一根根小管。而动物细胞和真菌细胞都是板片状的。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4)

剑桥大学的D. Kelin在1925年时发表一篇论文,认为真菌的细胞色素结构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相似,植物这时就显得很异类了。

在基因序列测定的结果中也发现,真菌和动物有相同的进化史。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都是有鞭毛的原生动物。

当然,最大的不同,是它们的生存模式。众所周知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靠光合作来制造营养。而真菌有着和动物一样的“进食模式”,它们从其他生物那吸取营养,像人类一样将营养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5)

还有许多例子都在印证这件事,譬如真菌的细胞色素系统也表现为与动物相似;又譬如真菌能够分泌多种酶分解多糖、核酸、木质素、磷脂等获得营养,这种产酶特性与动物相似;还有真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与动物高度相似。

而这些植物都没有。

也因为这种种原因,有人还建议把真菌和动物归为一个群,即后鞭毛生物“Opisthokonta” 。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6)

或许因为真菌和动物的关系比想象中的亲近的多,所以人类到目前为止还没开发出只有益处没有害处的抗生素。

这也可以理解,为何痴迷吃肉的人类,对于蘑菇的喜爱也丝毫不逊色。

*参考资料

斑斑, 《菌物志》.

今日推荐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7)

书的引言带入了一个有趣的形象——小菌菌。作者将自己置身于这个形象当中,有板有眼地和我们讲起了真菌世界的秘密。

说起真菌,它是我们最常接触到的,它们在葡萄酒里,在餐桌上,甚至在你的鼻孔里。许多美食与它们有关,许多疾病也和它们断不开关系。但不知为何,我们会聊植物、动物、病毒、细菌,却很少说起这个有趣的群体。

所以真菌要说话了,它从我们与它们的第一次交集谈到我们的无数次对抗与协作。为我们补充了关于真菌的知识点,还不时为我们辟个谣。

虽然很不解为什么真菌比我们都清楚人类的研究进展,但我们也真的不能只知道吃了啊!

动物性真菌(不要当我是蔬菜)(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