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为何只有六句(每一个寒门子弟的衣箱里)
孟郊的《游子吟》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千年静静流淌的时光中,母爱熠熠生辉。经典就是如此,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它都会以崭新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用大众能够接受的姿态传递源远流长的核心与主题。
今天我要讲的这部动画短片《游子吟》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国产手绘动画第三集。同系列的作品还有《元日》、《相思》、《饮湖上初晴后雨》与《夜思》。中国唱诗班是上海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出品的公益动画片。用嘉定名人的典故与古诗相结合,用崭新的形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
《游子吟》根据清代考据大家王鸣盛的真实经历改编。王鸣盛是嘉定人,清代史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乾隆十九年殿试一甲榜眼,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但他从小家境贫穷,衣服都没有。母亲花了一整夜亲手给他做了一件新棉衣,结果手都皴裂了,血丝直流,早上起来仍旧干活,不叫苦不叫累。王鸣盛就是在母亲这样的呵护下发奋图强,夺得榜眼,入朝为官。
《游子吟》豆瓣评分高达8.2,由此可见国漫的崛起。今天我就围绕《游子吟》这部中国手绘动画片,来聊一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它给予我的启示。
01、在王鸣盛的少年回忆中,将魔幻梦境与现实相结合,不仅体现出现实中的困境,更加凸显出对于未来美好的畅想,也为他之后的中举做下铺垫
故事的开头是四个小朋友在捉迷藏,找出了一件旧衣,谁都不知道这件旧衣是哪里来的。也引发了观众的疑惑,这件衣服到底是谁的?直到他们去问下朝回府的父亲,父亲开始讲述了他的故事,看到这里,观众们也就知道这就是这位父亲的故事。
动画采用倒叙的方式,由步入中年的父亲讲述他少年时求学时发生的故事。他小时候贫穷,经常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每次都遭到小朋友们的嘲笑。家里连门都没有,只是一层布挡着,根本无法抵御寒风。
晚上睡觉时,他看着放在床头的补丁衣服,想象到明天别的同学都穿着新棉袄暖和又好看,而他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被官差拦在考试院的门口,不让他进去。这虽然只是他的胡思乱想,但凸显出了他现实的困境,他想要有一件新的暖和的棉服,一是为了自尊,二是想要抵御风寒,三是要考好试。清朝科举要在考试院里面待三天,他穿着一件又破又短的衣服,肯定会影响考试。但是他却没有向母亲开口,因为他知道母亲的难处,家里也负担不起。他就在这样左右为难中进入梦中。
他做了一个十分真实的梦,他赤脚踩在棉絮上,是他从来没有体会到的暖和,而他还看见老鼠的肚子上贴了一张红纸“魁”,昭示他童生试能够一举夺魁,最后他竟然看见了一个巨大的织布机。弗洛伊德说:梦是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当人的欲望受到压抑,他就会找一个突破口来进行缓解,而这最好的办法就是做梦。在梦境中,他渴望的一切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穿新衣服以及童生考试夺魁的愿望,都在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整部动画通过中年王鸣盛来讲述他少年的故事,在倒叙的叙述方式中,通过美好魔幻的梦境与残酷冰冷的想象,将主角对于未来的担忧与期盼,完整展示在观众面前。他幻想美好的未来,但又恐惧于当下的困境,冰火两重天的矛盾心理,使得观众感到揪心。梦中考上童生的画面,也为他接下来的考试成功做了铺垫。
02、片名揭示了主题,母亲做的棉衣贯穿整部动画,温暖了主角的求学之路,棉衣的深刻含义更成了家风,代代流传
《游子吟》这首诗出自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整首诗表现了对母爱的赞颂。这首诗短小精悍,意蕴深远,中国几乎人人都会这首诗。这部动画以《游子吟》为题凸显了动画以“母爱”为主题,使受众范围增大,老少皆宜。
故事以一件旧棉衣开始,也以这件棉衣结束,母亲做的棉衣贯彻始终。主角从美梦中被母亲叫醒,他睁开眼意识到担心的现实就要发生了。但是他转头一看,却看见了母亲给他做的那件新衣,他高兴坏了。抬头却发现母亲乌青的眼圈,以及遮挡的皴裂的双手。他意识到母亲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花费一夜的时间给他做成这件棉衣,他抱着母亲痛哭起来。然后他穿上了这件温暖的衣服,前去考试。不仅考上了童生,一路考考试,最终入朝为官。
他一路前行的路上,少不了母亲对他的关爱与支持,虽家境贫穷倍受白眼,但母亲的爱却温暖了他一生。而最后镜头往回拉,回归现实。中年王鸣盛与孩子们一起吃饭,孩子都争抢着给母亲夹菜。王鸣盛讲述母亲对他的爱护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母亲对他的爱以及他对母亲的爱通过棉衣传递给了孩子们,使之成为一种家风,代代流传。
万丈高楼平地起,最重要的就是它的根基,而家风就是一家人成长的地基。王鸣盛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以及王鸣盛对于孩子们的教导,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甚至他们会去影响他们的后代,这也是导演在告诉广大观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03、剧中的老鼠充满童趣,其中蕴含多重隐喻,更是彰显了浓浓的中国风与中国传统文化
剧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清朝官服、四合院、灶台以及儿童们的童谣与顺口溜。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还要算是剧中的小老鼠。老鼠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的寓意与传说,在剧中也是如此。老鼠的符号化设定拥有多重欲隐喻与典故,不仅充满童趣,还普及了很多历史知识。
- 对老鼠的信仰与崇拜
科举制度对于古人来说比当今高考还要厉害,因为真的是一考定终身,所以才有范进考了二十几次仍然要考的故事。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对于科举极其看重。那时候考生有一种信仰就是崇拜老鼠。老鼠也叫耗子,耗的同音字是号,因此老鼠又被称为号神,祭祀号神的有两种人:开银号的老板和考生。因为考生考试的地点是贡院里的一个个小房间,也被称为号舍,所以也拜号神。而且明清时代的文人相信老鼠会保佑一举考中,所以也流传了很多所谓老鼠见状的故事。
- 老鼠荐卷的典故
明代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就讲述了老鼠荐卷的典故。嘉靖庚子科第83名举人颜芳的卷子已经被放到落卷堆里了,没一会考官发现他的卷子又在书桌上了,考官放进落榜的卷子堆里,结果又出现在里中举的卷子中。
后来考官假装上床睡觉,发现好几只老鼠一起把卷子拖到书案上。考官考认为是天意,就让他考中了。发榜以后,考官来拜考官,考官就问颜芳:你家是不是积了什么阴德,不然老鼠怎么推荐你的卷子?他还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积过什么阴德,就是家里三世以来不养猫。
一个小小的老鼠就能有如此多的传说,由此可见,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与传统文化的积淀。传说与信仰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以及对于善心慈悲的追求。动画借助现代媒介,将美好祝愿传递给现代每一个人,享受动画童趣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一举两得,这也是国漫的存在意义:将更多的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个人,将传统文化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赋予他们新时代的意义,在新时代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04、基于《游子吟》王鸣盛中举以及母爱的故事,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于成长与情感的启迪。
王鸣盛从小家境贫穷,衣服都打补丁,但他通过寒窗苦读,从童生到殿试夺得榜眼,他的成功与寒窗苦读、以及母亲对他的无私奉献与他的感恩,给我很多启迪。
①人生路上总会有别人的讥讽与冷眼,重要的是将之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王鸣盛小时候很穷,经常被小伙伴们嘲笑:
小秀才,破布头,一到冬天不出头。喝你娘的粥,穿你爹的袍,一天到晚鼻涕流。
他明明很在意这些,但却并没有冲上去和他们打架,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念书,有朝一日将他们的冷眼全部还回去,他要用自己的成功来证明自己。
生活中的我们也总是会遇到别人的讥讽与不信任,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都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或者跟你说你不行。不要在意这些人的话,拼尽全力去做你想做的。士兵突击中有一句话:想到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当你只是想的时候,那就是幻想,而当你做到之后你才会有成功。那个时候别人就会从对你的嘲讽变成对你的夸赞。
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陪陪自己的父母,哪怕只是发个短信。
王鸣盛42岁时,母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过过好日子,一辈子都在为了儿女付出。好不容易等到自己飞黄腾达,成为高官了,他有能力让母亲过上舒适的日子,让她不再被风吹雨打,辛苦操劳了,但母亲却没有机会了,他也没有机会好好侍奉母亲了。
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儿女们在外打拼很少能够顾及到父母。但是我们跟古人不同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跟他们进行联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打电话给他们,陪陪他们聊聊天,就算不能见面说句话也是好的,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③贫穷很可怕,但却并不可耻。
剧中的王鸣盛全家都穿着破旧的衣服,连遮风御寒的门都没有,只能任寒风吹进来,瑟瑟发抖。他也经常因为穿着破烂的衣服去上学,被小朋友们嘲笑辱骂甚至遭受殴打。但他并没有因为被冷眼被嘲讽,就不再出门上学堂。他仍然挺直了腰杆,出门上学甚至去考试。
世界上20%的人掌握80%的财富,有钱的人少,而没有钱的人多。但很多人都羞于露出自己的贫穷,购买奢侈品来充当自己的面子。贫穷的确很可怕,因为他会让我们丧失自己的自尊,慢慢滴入尘埃中,但是贫穷并不可耻,只有经历过贫穷的人才会发奋挣钱。如果王鸣盛耻于暴露自己的贫寒不再出门,那他又怎么可能考中榜眼呢?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而努力去获得,这才是面对贫穷最好的办法。
总结一下:动画短片《游子吟》中的四合院以及清朝官服、灶台、童子试的中榜文书都是主创们根据史料考据而来,故事版本也是根据王鸣盛的真实经过而稍加改编。剧情考究、细节到位,终于历史,还原历史。由此可见主创团队的用心,以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从古至今,母爱就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代文人墨客将对母亲的爱写在古诗里、刻在典故中,希望今天的我们也能在享受母爱的同时,珍惜母亲的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