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风格建筑欣赏(完美的架空世界)
反正,到处都是弧线,得我整个人都弯了美
编者按:看完《高堡奇人》第二季,我觉得导演搭错了时间线:纳粹高官家的华丽厨房里,明晃晃摆着一大口我昨天在商场里看见的双立人汤锅;德意志帝国的单身女性公寓,假如摘下墙上的元首像,就是个宜家样板间。
在菲利普·迪克的架空世界里,赢了二战的德国,连锅碗瓢盆都帮你规定好了。下面,请翻开《第三帝国好公民装修指南》第一页,从更换符合帝国标准的螺丝钉开始做起。
时间:1951年,坐标:纽约,纳粹统治下的大德意志帝国。
你被领进一间干净的公寓,淡绿色墙壁裹着弧形踢脚线,白色冰箱上放着造型简约的不锈钢水壶和榨汁机,飞碟形吊灯下面是张上好的木质圆桌,窗帘外绿草如茵,街角有个造型别致的电话亭,透明的球形防雨罩好像一种不属于地球的软体生物。
△ 朱莉安娜的公寓(《高堡奇人》剧照)
△ 街上的电话亭(《高堡奇人》剧照)
这是《高堡奇人》第二季的一个场景,女主朱莉安娜为了完成一项秘密任务横穿美国大陆,从日本统治的太平洋合众国叛逃入德国掌管的大德意志德国。她惊魂未定,刚逃过宪兵队的枪子,又落进纳粹虎口,但眼前景象足以使她暂时忘掉一切。
她以为这是个血腥世界,实际却一派优雅宁静。不像天线、砖楼和旧招牌布满天空的旧金山,在纳粹统治的美国东部,从路灯柱到咖啡机的造型都是轻盈优雅的,好像走进了一个错乱的未来。
△ 纽约街景(《高堡奇人》剧照)
镜头静止了足足5秒,像是刻意炫耀屋里的装潢和陈设。《高堡奇人》的美术设计Drew Boughten把纳粹统治下的纽约改造成一座大型乌托邦,流线型、未来主义和包豪斯设计潜伏在屏幕上每一个角落,性冷淡的白、灰、淡绿、米黄为主色调,活像一场21世纪另类现代家装展销会。
假如轴心国打赢二战,纳粹通统治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生活将会怎样?迪克在小说里畅想了世界如何风云变幻,这部电视剧却给了你家里的锅碗瓢盆、吃穿用度这些细节的奇异变化,好像从1940年起,我们重新点了审美的技能点。
一、一曲弧线的赞歌
头号“反派”,纳粹副指挥官史密斯的家,跟普通美国上层阶级的别墅没什么两样,实际却是一个时空漩涡,乱入了一些造型奇异的现代产品。
1951年,伊莱克斯旗下的“北极”牌厨具拍摄了一则名叫“未来厨房”的广告,称要用智能按钮把家庭主妇从厨房里解放出来。片中展示了一种球形烤箱和半圆形食橱,全透明罩的设计好像太空舱舷窗,未来感十足,跟史密斯家厨房里用的如出一辙。在瞥见里面有口炖锅前,我一度认为那是滚筒洗衣机。
△ 副指挥官家的烤箱(《高堡奇人》剧照)
△ 美国北极牌家电1951年“未来厨房”广告(图源:tumblr)
△ 副指挥官家的食厨(《高堡奇人》剧照)
△ 美国北极牌家电1951年“未来厨房”广告(图源:tumblr)
至于灶台上的锅,诶,那不是我家的双立人吗?
△ 副指挥官家的锅和双立人(《高堡奇人》剧照)
另一边,朱莉安娜住的单身公寓,则透露着中产阶级的简约和体面。拿掉墙上的希特勒半身像,就是一个宜家样板间。
△ 还是朱莉安娜的公寓(《高堡奇人》剧照)
天花板吊着丹麦人Poul Henningsen的名作,花瓣状层叠的灯罩大幅减弱了灯光的刺目感,因而成为工业设计史的经典,从1958年一直畅销至今。
△ 1958年Poul Henningsen设计的PH5灯(图源:deviantart)
冰箱上放着德国包豪斯大师Wilhelm Wagenfeld设计的水壶,穹顶状不锈钢一体成型,采取了流线型设计。
△ Wilhelm Wagenfeld设计的烧水壶(图源:deviantart)
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风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工业设计中,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成为1930年代美国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高堡奇人》对流线型设计格外偏爱,比如工业设计大师雷蒙德·罗维的“冷点”(cold-spot)冰箱,白色单开门,银色弧形把手。因为造型简洁,成为史上第一批以“美观”作为卖点的家电。此前,家用电冰箱的冷凝器都是露在外面的,活像头身比例失调的长腿外星人。后来畅销的Philco、Smeg牌复古冰箱都是参考了这个造型。
△ 罗维设计的“冷点”冰箱(图源:deviantart)
△ 参考了罗维设计的复古冰箱(图源:deviantart)
罗维其他的流线型产品还包括桌上的收音机、街上的敞篷宝马、“灰狗”巴士跟协和客机的内舱。
△ 剧中这列火车也有着灰狗巴士的银色流线型外观(图源:deviantart)
△ 改自协和客机的纳粹火箭飞机(《高堡奇人》剧照)
除了流线型、未来主义的优雅弧线,二战期间还有大批欧现代主义设计师(包括包豪斯学校的校长)跑去美国避难。到了美国,他们发现美国有钱人比欧洲多多了,原本面向大众、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风格并不不太吃香,于是针对美国富裕阶层的口味,用国际主义置换掉现代主义,建筑上以长方形为基本要素,表面光洁、内部宽敞,材料上多为混凝土、钢筋、玻璃幕墙。
片中朱莉安娜的集体公寓和党卫军大厦,外观上已经有了包豪斯和国际主义雏形,甚至能看到一点点F·L·赖特“流水别墅”的影子。
△ 朱莉安娜的公寓和典型包豪斯建筑(《高堡奇人》剧照)
“在太平洋合众国,我们强调的是这个架空世界的底层生活,比如男主角弗兰克那间堆满破烂、桌椅配不成套的工作室。在帝国这边,则集中展现了它的光鲜表面。”美术指导Drew Boughten说。
△ 更为破败的太平洋合众国(《高堡奇人》剧照)
卐字旗巨大的阴影下高堡世界上演着一场由真实历史演变而来的视觉奇观,现代主义和未来主义设计互相交错,30-50年代德国、美国、北欧的设计流派奇异地共存,构成一场优雅的弧线赞美诗。
问题是,这种设定的可信程度有多高呢?
二、一种真实存在的纳粹美学
《高堡奇人》的第三帝国景观得以呈现一种古典×未来,美式×德式的混搭感,多少和纳粹审美与包豪斯主义的拉锯战有关。
193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德国包豪斯学院,因为教学思想过于前卫而被纳粹强制关闭。纳粹还办过“堕落艺术”展,清洗掉大批他们觉得“专营奇技淫巧”的当代艺术家,而且,希特勒本人尤其推崇新古典主义设计,高堡世界中元首的办公室十分忠实地还原了他所偏爱的美学风格:大理石墙壁、水晶吊灯、各式丝绒刺绣纺织品和雕花木腿家具。
△ 希特勒的元首办公室(《高堡奇人》剧照)
但讽刺的是,战争爆发后,批量化、标准化的机械生产,现代主义设计对功能和造价的考虑、采用预制件批量生产的方式,对于纳粹政府来说已经不可或缺,这与包豪斯的办学主张不谋而合。所以,他们表面上打压,但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代主义设计在纳粹统治以一种隐蔽的形式继续发展,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实。
最终,包豪斯学院的很多师生在学校关门后,反而寻找与纳粹合作的机会,比如这个名叫施莱默的学生就在信里吐槽:“所有的一切开始受到调查,包括血统、党派、犹太入、马克思主义、以及包豪斯……但我觉得自己是纯净的,我的作品时符合国家社会主义原则的一一比如‘英雄、钢铁般的浪漫、冷静的、坚毅的、锐利的、清晰的、富有成效’的等等。”后面这段话,来自戈培尔在帝国文化委员会上的发言。
△ 纳粹德国的“堕落艺术”展(图源:wikipedia)
朱莉安娜公寓里那只水壶的设计师,威廉·华根菲尔德(Wilhelm Wagenfeld) 也在此时继续以现代主义为原则继续着设计工作。
在提高德国工业制造业水平的目标下,纳粹成立了一堆五花八门的部门,什么“国民住房办公室”、“国家工作环境美化办公室”,又颁布了一批五花八门的法规,如“德意志器皿标准规定”、“国家家具和木结构室内装修标准规定”,基本上把整个德国与其新占领土上的设计, 从锅碗瓢盆到工厂建筑都标准化了,其中还不乏这种“细心”的规定:灯具、家具必须美观又实用。
如此疯狂的标准化运动也反过来影响了一些设计师,比如后来逃到美国的包豪斯第一任校长格罗皮乌斯,在设计大厦的时候,不准办公室里随便开关百叶窗,生怕破坏了统一的整体美。《高堡奇人》里纽约的党卫军大楼,无论早晚、阴晴,每间屋子的百叶窗永远都是半开状态,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 纽约党卫军大楼(《高堡奇人》剧照)
而对于纳粹自身严格要求整齐划一的“大叙事”审美角度来说,他们更需要学习现代主义流派的商业设计经验,通过简单清晰的视觉语言,打造一整套“迷人”的宣传机制。
1933年德国工人党掌权之后,纳粹德国和德军就在希特勒的主持下进行了一系列VI设计。希特把视觉冲击的重要性提到异乎寻常的高度,他带着艺术家一样的疯狂,看到了美学艺术尚未被认识的潜力。大批德国品牌、艺术家、设计师和工程师被招入纳粹麾下,比如Hugo Boss设计了党卫军军装,全部采用黑、灰色高级毛料,真皮长靴、银扣武装带、鲜红袖章,把制服美发挥到令人鼻血直流的巅峰。
△ 德军军服(《高堡奇人》剧照)
希特勒大搞“人民汽车”运动(其实后来都是军用),根据他偏爱的流线车型亲自画出草稿,找费南迪·保时捷设计出一种圆润小巧、未来感十足的轿车,通体像甲虫一样漆黑闪亮,希特勒将第一批汽车命名为“快乐就是力量”(Kraft durch Freude-Wagen),这就是后来的世界第一买菜车——大众甲壳虫。
△ 纳粹军用的甲壳虫汽车(wikipedia)
纳粹主张的美学必须干练而具有威慑力,观之极具冲击感。核心是大、简单、坚固、实用,有着国家社会主义、乌托邦式的精神内核,《高堡奇人》里的柏林总统府、人民会堂、林肯机场、公民宿舍就是例子,总之,几乎没有哪处设计是仅仅为了装饰而毫无用处的。
△ 柏林的人民会堂和纽约的机场(《高堡奇人》剧照)
从此,Less is more摇身一变,成为纳粹“用最少的资源实现社会的大满足”的政治理念,线条简洁明快,大直线、大夹角,充满了速度感和力感的设计风格广受推崇。
△ 1934年格罗皮乌斯为“德意志劳工之家”设计的方案(wikipedia)
所以,胜了二战的第三帝国一定会把现代主义设计美学贯彻至美国占领区,罗维大师的产品如果有幸存在,很可能也会被大加推崇。高堡奇人将纳粹未曾实现的设想进行合理延伸,呈现了一个思细级恐的世界:那些关于未来、美与力量的设计,被包装成洗脑工具渗入日常。墨索里尼说,法西斯就是美——把艺术变成政治工具,他们再擅长不过。
三、一个用暴力撕碎的美国梦
《高堡奇人》制片人Frank Spintinz说,他们不想仅仅是把德国文化叠加在纽约场景上,而是想观察“被美国过滤”后的法西斯主义。美术设计Drew曾找导演商量如何在视觉上呈现这一理念,导演却只告诉他:用暴力把美国梦撕碎,咱们这部剧就成功了。
“他潜台词就是:我不知道怎么做,你们自个儿琢磨去吧。”Drew吐槽。
像普通历史片的惯常做法一样,他们扎进史料堆,把二战前后的日本、纳粹德国和美国历史翻了个底掉,然后抽丝剥茧地寻找:哪些事在高堡奇人的架空历史中,从未存在过?
最后的结果有趣极了:在高堡世界里,摇滚乐没有诞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腾飞从未发生。一旦你把这两件事从时间线中抽走,1950-60年代的世界便天翻地覆。
“给历史做了一遍减法之后,我们得出结论:纳粹统治下的美国就像当年的东德,没有耀眼的色彩,没有50年代带尾翼的豪华轿车。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 失去色彩的纽约(《高堡奇人》剧照)
战败的美国没有雪佛兰和摇滚,但冷战和种族隔离仍在存在,冷战是日、德的冷战,隔离是对犹太、亚裔和黑人的隔离,而且,统治美国的第三帝国正处于巅峰时期。
这是高速冲向未来的世界,东欧成为世界粮仓,地中海被抽干浇田,德国大企业垄断了全球的塑料、钢铁、石油产业,不仅造出了民用火箭飞机,还准备征服太空——先是月球,再是火星。在这样的时代中,美国东部被施佩尔麾下的托特组织重建起来。迪克在书中写道:
“一排排漂亮、整洁、坚固的公共大楼竖立起来,一个个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比如纽约和巴尔的摩。现在,像新泽西克虏伯和索伦这样的大联合公司主导着一切。”
△ 在海峡上架起大坝,抽干地中海,灌溉撒哈拉(《高堡奇人》剧照)
△ 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整齐楼房(《高堡奇人》剧照)
但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
为了获得居留权,你要准备第三帝国公民考试,对面的纳粹青年团男孩问你:“正义来自哪里?”“来自元首?”他满意地点头,夸你有资质。你猜测,如果他下一秒端起桌上的玻璃牛奶杯问:“美来自哪里?”一定也是同样的答案。
你来到服装展销会,旁边的高官夫人悄悄耳语:知道吗,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穿这些漂亮衣服。对于帝国的女性,生育就是一切。接着她拉你试穿一件黑色礼服,并保证会把你介绍给一个老熟人,他在帝国卫生部,专管基因缺陷的剔除工作,年轻优秀,前途无量。
△ 服装展销会(《高堡奇人》截图)
当你回到公寓,拿起Wilhelm Wagenfeld设计的水壶,银亮的半球形表面让你想起了那座同样具有完美穹顶的建筑——柏林人民会堂。这种联想看起来荒唐,但会在你的意识深处潜伏一生。这里,美要付出代价,虽然不清楚那代价具体是什么,但你隐约觉得,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与国家意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是烧壶开水。
△ 有人在高处看着你(《高堡奇人》截图)
《高堡奇人》电视剧做到了这点:它默默地在日常栖居中创造出一个全新世界来洗刷三观,而不是像普通科幻一样惹人惊呼:太酷了!太不可思议了!在迪克的明日世界里,纳粹用美的暴力把你的尖叫堵在嗓子眼里。这个世界充满弧线、中轴线和直角,美得整齐划一、简洁有力,“相信我,在这个集权世界里,人类扎堆站队、改变原则的速度,比你想象得要快得多。”Drew说。
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只是你的房门不准上锁。这是一段本不存在的历史,却不知为何却那么眼熟。不明白为什么?那就跟我一起唱首歌吧:
草甸上日光如夏日般温暖
森林里雄鹿自由奔跑
但我们将一起迎来风暴
明天属于我
……
噢祖国啊祖国
向我发出指示
你的孩子正在等待
当世界属于我
明天将会到来
(《高堡奇人》第二季片尾曲,出自72年电影《歌厅》,背景是30年代的德国,纳粹兴起之时的柏林,一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在啤酒花园中放声歌唱,背景画面中,河流污染,森林倾倒,蘑菇云布满大地。)
注:特别鸣谢为本文提供大量资料的驴兄。
关键词:#二战##高堡奇人##包豪斯##设计#
责编:高小山
作者:船长,宅学家,碳酸饮料驱动型码字机,太空美学研究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