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地址(河南漯河:说说我们眼中的双汇)
提起双汇,很多人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双汇的董事长万隆。这个已经80岁的老人依然还在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掌舵。从一个肉联厂的“屠夫”到发展壮大享誉国内外肉类加工的“超级航母”,万隆到底经历了什么,才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万隆是漯河召陵区万庄村人。据当地的老人讲,他从部队退伍回来,被分配到当地铁路部门工作,当过一段时间的铁路工人。或许是他不甘安于现状,也不愿意当一辈子铁路工人的缘故。在铁路部门工作的舅舅也鼓励他干点别的,于是,他又进了双汇集团的前身(漯河肉联厂)工作。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直到他44岁,通过民主选举,接手负债累累的漯河肉联厂,真正成为肉联厂的掌舵人。他选择了创新经营理念,对肉联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懈的努力,从漯河肉联厂发展壮大成双汇集团,他不仅是双汇集团的董事长,还被外界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中国肉类品牌创始人。在众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中,他可谓是大器晚成。
虽然我是本地人,但是对于漯河肉联厂来说,印象不是那么深刻。直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2月, 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1994年1月 合资成立华懋双汇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是1994年,双汇开始在当地大批量招工,很多人都以能够成为双汇人为傲。因为在当时,进入双汇集团,不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够得到丰厚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这样的企业,在漯河除了双汇、漯河卷烟厂和银鸽纸厂,没有其他的企业啦。据说,当时双汇招工的条件很严格,在学历的要求上,最低必须高中毕业。为了能够进入双汇工作,有的人托关系走后门,尽管当时一般的车间工人工作时间在十个小时,甚至还会再加班两个小时。当时也没有加班费,很多员工都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我们家曾经有两个双汇老员工。一个干了13年,一个干了19年。她们是2000年先后加入双汇的。她们打听到双汇招工信息,积极踊跃的报名,通过毕业证检验、相关考试、体检面试政审等程序之后才进入双汇集团的。一个在人民路上的双汇华懋上班,一个燕山路的双汇工业园区上班。
据说,最早进入双汇工作的那一批员工,还持有双汇集团的原始股份,每年都有不错的分红,也成就了双汇第一批有钱人。而随后2000年前后进入双汇,也就是第二三代进厂工作的双汇人,在经济实力上也有所改善。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他们大多不仅在漯河买房了,还买了车,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可以说,双汇集团的存在和不断的发展壮大,的确解决了漯河周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在当时,他们不仅可以就近在家门口就业,还有了一份稳定的可以改善提升家庭生活的丰厚收入。有的还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比如那时候,谈婚论嫁,在双汇工作可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有人选择离开双汇,就有人选择加入。新时期的双汇,和所有的企业一样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虽然万隆还是那个万隆,但双汇已不是那个双汇了。在改革重组中,我们又听到一个名字:万洲集团。
不过,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双汇”还在,之所以叫双汇,源于沙澧河在漯河交汇的含义不变;集团总部还在河南省漯河市,设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还在生产“双汇”系列产品。我们日常餐桌上还是可以看到吃到双汇系列产品的。至于为什么,“新鲜血液”不再以进入双汇工作为荣,不仅是招工单位和应聘者双方选择的结果,也是信息时代用工荒和就业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那么,从个人角度来说,你认为企业招工难难在哪里?你为什么不选择去双汇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