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中华大宗师祖上名门)

公元644年2月25日(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高僧玄奘(即唐僧)携梵文经书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大唐都城长安。此时距他离开大唐已过去整整17年。

17年前,27岁的玄奘偷渡出关;

17年后,44岁的玄奘载誉归来。

实际上,玄奘是他的法号,唐僧是民间对他的俗称,意思是从大唐来的高僧。那么出家前的唐僧到底叫什么名字?他的父母真的像《西游记》那样是被人谋害,他是被老僧从河里救起来从小出家的吗?

唐僧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中华大宗师祖上名门)(1)

出身望族,名臣之后

实际上,玄奘在出家前有自己的名字——陈祎。

关于玄奘的祖籍却有争议。有人说他的祖籍在河南洛阳的缑氏县,还有说他祖籍是河南陈留(今开封附近)、许昌。

想知道玄奘到底是哪里人,就要探究其祖上的姓氏源流。

由玄奘口述,门人辩机编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慈恩道场三藏法师讳玄奘。俗姓陈氏。其先颖川人也。”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也载:“法师讳袆,字玄奘,俗姓陈,汉大丘长仲弓之后。本居颖川,后徙河南,子孙因之为缑氏人焉。”

仲弓,就是东汉名臣陈寔,颍川人。

玄奘13岁在洛阳接受剃度时,大理寺卿郑善果问他是谁家的孩子。玄奘不说父母,也不说“河南洛州缑氏”,自报是“颍川陈氏之后”。郑善果听后就允许他参加剃度考试,玄奘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官方认可的僧人。没错,当时不是把头发剃了就能当和尚。出家要经过审核和考试,还要有国家给的身份证明——度牒,否则就是非法。

因此,玄奘是陈寔的后人,他的祖籍正是地处中原腹心、人杰地灵的颍川。而他的家族,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是在汉唐之际发展起来的巨姓望族,始祖是战国时的楚国名臣陈轸。楚国灭亡后,他率全家迁居颍川,在治所阳翟西北乡颍河南岸落地生根,继而发展成为“颍川陈氏”的始祖。

颍川陈氏在东汉出了众多大才。

第一代:东汉大儒陈寔

第二代:汉大鸿胪陈纪

第三代:曹魏司空陈群

第四代:魏尚书左仆射、名将陈泰

第五代:西晋名臣陈准

第六代:西晋名士陈眕

第七代:东晋名臣陈逵

唐僧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中华大宗师祖上名门)(2)

建立南朝最后一个国家陈朝的陈霸先,正是陈逵后人中分出的长城陈氏。

至于玄奘祖上是何时从颍川迁往洛阳的已无从考证。大约是在西晋“永嘉之乱”时为躲避战乱而外迁。陈氏是大族,玄奘曾祖陈钦所在的那支或许就在西迁途中留在了洛阳附近的缑氏县。

玄奘曾祖陈钦曾任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是北齐国子博士,生下了玄奘的父亲陈惠。陈惠娶洛州长史女儿宋氏,于隋开皇二十二年(公元602年)生下第四子陈袆。玄奘的祖父、父亲都是学而优则仕,玄奘兄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玄奘能够成为佛学、外交、地理、文化大师,除了后天的努力,也是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

受兄长影响,觅佛学之路

出身良好的玄奘为何会选择出家呢?

这是因为玄奘的父母在他10岁左右就双双因病去世。当时他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后来的长捷法师。玄奘受兄长影响,在11岁那年入寺学经。当然刚去的时候他只是一个童子。两年后,隋炀帝在洛阳选拔僧人,但应试者必须年满18岁。举行考试的那一天,玄奘遇到了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郑善果问他为什么要出家。年幼的玄奘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郑善果被他的言谈气度打动,又佩服他的志气,就决定给他让他一次机会。玄奘不负众望,最终被破格录取,有了自己法号——玄奘。

玄奘出家后在洛阳净土寺学经6年。后来因为隋末战乱与兄一起离开洛阳前往四川继续游学。在四川的几年间,玄奘师从多位高僧,学业大进,声名鹊起。此后他离开成都,先后在南方各地拜师游学,讲经布道。最后又回到长安,学习各家学说,名满京师。

24岁那年,玄奘因佛学精深而获得三藏法师的称号。

公元626年冬,26岁的玄奘申请出国(离开大唐前往西域)游学,未获批准。

第二年(唐太宗贞观元年)秋天,27岁的玄奘混进难民中偷渡出关,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

唐僧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中华大宗师祖上名门)(3)

昔年高门今何在

在玄奘祖籍所在的颍川,其始祖陈轸居地,即今河南禹州市火龙镇“老官陈村”,俨然已被当成“颍川陈氏”的发祥地。所谓“老官”,即陈轸。每年阴历七月二十六日,当地要举办古刹大会,纪念陈轸诞生。

而今,陈氏依旧是禹州大姓,境内以陈姓命名的陈氏聚居村落达23个,全市陈姓人口约3万多,位居全市大姓第七位。正是:

玄奘祖籍在颍川,颍川陈氏源禹州。

禹州有村老官陈,陈氏血脉世不休。

唐僧的父母都是怎么死的(中华大宗师祖上名门)(4)

据统计,陈姓在中华100大姓中居第五位,人口约630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4.53%。

陈姓有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武当、新安、庐江、京兆、冯翊等郡望;总堂号为颍川堂,另有三恪堂、孝思堂、报本堂等124个堂号。

观郡望所在,寻姓氏起源。

看堂号演变,知家族历史。

更多姓氏家族知识,尽在族谱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