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娃不愿意做的事)

早几年娃还小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总是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天性”,不会强迫他去做不愿意的事。

比如体能课,娃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钻圈赛跑,会同意他在一边自己玩器械;外教课,娃不愿意跟着手舞足蹈地唱英文歌,也会跟自己说,每个孩子性格不同,随他去好了。

当娃还小的时候这么做是OK的,每个孩子适应环境和压力的时间长短以及应对方式确实不一样,靠“逼”只能适得其反。

但随着娃慢慢长大、开始进入集体,尤其在上小学之后,我发现这个方式要做出调整了,甚至可以说需要纠正——

如今我们再看到孩子有不愿意做的事,比如不愿意上台表演、又或者面对困难退缩时,该推的时候一定要推他一把!

如果孩子不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娃不愿意做的事)(1)

01

孩子正在等你推一把!

人性和对优越感的追求是紧密相连的,这也是人类提升自己潜能,不断追求超越的生物本源。

所以随着孩子的成长,即便表面看上去无欲无求的娃也一定是变得越来越有“野心”的,因为人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你仍然觉得“我家娃好像从来不要竞争,无欲无求的样子”、“我鼓励她呀,她说什么也不要上台表演”、“他好像就愿意做个普通孩子,不想表现”……那或许误解了孩子!

比如最近OK班上在举办“春天来了”的作文比赛,这个我当然是很鼓励他参加的,但问他的时候他又好像很佛系,没什么兴趣的样子。但聊了后发现,他不是不想争取,而是害怕自己写得不好,于是伪装得很“淡定”。

我自己小学的时候,同桌女生也是这样的情况,有件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次学校举办朗诵比赛,报名表发下来,同桌女生看我毫不犹豫报名、心里蠢蠢欲动,但一直没填。她说:“我在班上朗诵得都不算好的,还要跟高年级的比,肯定不行,算了算了”。

这个年纪的孩子,一定是有想要突破的困境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的,有时候他们自己或许没有意识到,有时候是意识到了却对自己没信心。

如果一直这样退缩,时间长了只会越来越不自信。反过来,一旦我们帮助他们跨越了这层心理障碍的话,孩子则会变得自信!

我那个同桌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我们坐在第一排,老师刚好看出了她的“小心思”,一定鼓励她报名中间还经历了一些有趣的波折(后面具体讲)。最后她参加了,而且就那次以后,她的变化非常大,开始变得想要多表现自己!

所以一旦我们发现孩子表现出想要争取什么,或者面对竞争表现得畏畏缩缩但又没有明确表示要放弃时,作为家长不要犹豫,该推一定要推!

02

推到什么程度,至关重要!

“推”只是一个动作,推到什么程度,花多少力气其实至关重要。

只是轻飘飘说一句“加油,你一定可以的”完全没用,但“用力过猛”也会适得其反,这时候需要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推。

说回我同桌那次朗诵比赛的事。

在正式比赛前,老师拉我俩到办公室进行了试读。但同桌还没开口就因为太紧张“哇”地哭了,而且一哭就是很久。

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觉得孩子实在压力太大,要么这次算了。

但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耐心等同桌哭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朗读。之后的两周,老师每天让我们放学后练习,慢慢的同桌也没有先前那么紧张了。

更重要的是,老师从来没有跟我们提过“一定要拿到名次”之类的话,只是日常做一些简单的督促指导,反倒是临近比赛常常说“积极参与也是优秀的表现”。

现在想来,老师“推”的力度真是把握得刚刚好,既没有让她放弃希望,又没有给她太大压力。

要是老师当时放弃了她不叫她报名,可能她还要做很久的小透明。但要是给她定了名次目标呢?拿到了还好说,拿不到估计以后自信心受挫,不想再参加任何比赛了。

后来同桌跟我透露了她整个阶段心境的跌宕起伏:

一开始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不想上台丢人,花了好两天的时间缓解自己的紧张;

后来开始给自己打气,时不时自我安慰“老师让我报名一定是觉得我还可以”;

当她听到老师说“参与就好”,心理负担小了不少,反而放松下来认真练习……

最后到比赛那天看她还是非常紧张的,虽然全程都拿书挡着脸,也完全忘了绘声绘色,读完就匆匆下台……

但她把这件事写到了作文里:“这次朗诵比赛对我意义重大,我觉得最后拿到了参与奖的自己,也很了不起。”老师还念给了全班听,特别表扬了她。

帮助孩子追求可行的成功,能让他们体会到超越自我的成就感,这就是助推孩子的程度要恰到好处的用意。

03

每个孩子,推的着力点大有不同!

除了程度上的区别,不同的孩子在不同情况下,推的着力点也很不一样。

因为每个孩子,在特定阶段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这跟他们的自我评价标准息息相关。

有的孩子本身自我评价比较高,会表现得比较有“野心”,他们会更渴望直接获得成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评估自身能力,分析需要面对的风险。

比如开学了班上要竞选“班长”,如果孩子确实有这个实力和愿望,我们就鼓励他、给予支持,一起争取实现;如果孩子差得还比较远,我们也不是说要劝他放弃,而是帮他分析可能失败的风险,再去鼓励和帮助。

但大部分普通孩子,都属于自我评价一般甚至过低的,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要推的就是另外的方向了。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关于OK四次评选班级之星的心路历程。他一开始并不想要最高级别的“梦想之星”,而是选择了比较有把握但是低了一个级别的“探索之星”。那我就尊重他的选择,因为我知道,我要助推的方向仅仅是“让他有勇气表现自己,让老师同学们看到他优秀的地方”。

前面说到的我同桌也是这样,一开始她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能力完全不行,那老师助推她的方向就是“突破自己,勇敢地参加一次,从而获得自信”。

不过,这不代表自我评价低的孩子就不渴望所谓的“成功”,他们只是自信心和成就感建立起来需要花点时间。

心理学理论也证明:当人通过努力实现了更高一级的目标时,便会感到心理得到补偿,觉得自己“完美”了,这种感觉会让他一直渴望进步。

我们要做的,是在每个关键节点助推,耐心帮他们经历这个成长的过程。

OK在那次评选上“探索之星”之后就越来越有信心,后来又经历了三次评比,有成功也有失败,终于在最后一次获得了仰望很久的“梦想之心”。我同桌也从那次朗诵比赛之后自信心大幅提升,最明显的是成绩一跃从中等变成名列前茅。

那些不断进取的孩子从来都不是天生的,离不开父母的激发。作为最懂孩子的人,在幼年和少年时期对他的助推,影响着他后面人生的每一步。

尽管我们从未要求他们达到外界标准下的“优秀”,但一定要让他们建立自信、由成就感变成内驱力、不断超越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