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论文中找到外文文献(论文写作中需要外文文献的三个场景)

关注我,学习科研写作知识、了解科研趣事

喜欢就转发哦 (* ̄︶ ̄)

有关文献检索的优点,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因为它是科学研究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首先,我们可以防止重复他人已完成的工作,其次我们通过对之前文献的检索、整合,能给自己的研究提供更有利的背景、论据,另外,通过前人的文献,我们还可以从中吸取借鉴一些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等,甚至还可以找到原有文献中存在的漏洞、缺点,对我们现有研究问题的提出起到帮助作用。那么今天我们主要侧重讲一讲外文文献的检索,因为我本人是从事英语专业的老师,可能在外文文献的检索上稍稍比其他专业的老师更有经验一点,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怎样在论文中找到外文文献(论文写作中需要外文文献的三个场景)(1)

这个图中的橘色部分,它叫情报搜集与信息加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文献的检索,我们看到人文社科学科里,我们在做课题、写论文的过程中,实际上有超过一半(50.9%)的工作都是涉及到对前人文献的检索,读文献并从中搜罗出观点,然后把这些观点怎样契合到自己的论述中去,这是占了非常大的比例的。相比而言,理工科的相对要少一些,但仍然占到了三分之一,所以说整个文献检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的步骤。

而外文文献的检索对不少学科的老师而言,并不是说难,而是很多老师一听到外文就有点发怵,就下意识给自己划了一个界限,说这个东西恐怕我做不来。比如说英语的文章一打开就不想看等等莫名其妙的框框就出来了,导致大家在外文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方面迟迟没有入门。

那么我们先来看外文文献引用通常会提的四个问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一般都会先去收集文献,然后进行阅读,读完之后再去引用,它是有一个顺序的。

怎样在论文中找到外文文献(论文写作中需要外文文献的三个场景)(2)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读文献,是动笔写论文的时候,就已经读过很多文献了?还是说一篇文献都没有读过,只是想到了一个话题,一个研究主题,甚至凝练出了一个研究问题,我就可以再去读文献,有的老师会问文章写到中间,还要不要再去读外文文献?因为我们不太擅长读外文文献,所以就觉得尽可能避免读外文,读得越少越好,读得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感觉得压力很大。那么我们一般要在哪些场景或者说写作的环节中来读外文文献呢?我大致列了三个场景。大家根据各自学科的状况以及自身语言能力去衡量,在以下三个方面适量地阅读一些外文文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确定研究问题

在确定问题的时候,一般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平时阅读的文献已经很多了,可能都是中文的文献,相对而言,国内的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我们比较清楚了。那么我们对某一问题产生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已经有一个概念,自己感觉是值得去探讨研究的。那么这个时候,除了国内文献,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国外的学者对同一问题研究的状况如何,如果国外没有学者在做这个主题,国外国内两边都没人或者很少有人做,那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我们的主题不太可行。如果国外有学者在做,我们可以看他们做的是哪一方面的,对我们的研究是否有启发。综合国内外两方的研究概况之后,可能我们会对自己的研究问题更有把握一些。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灵感,假设目前我们有要写一篇论文的现实压力,但又没有灵感不知道去写怎样的论文,那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多读一些外文的文献来给自己找灵感。比如说,我们在文章中看到某个国内学者提到了某个新理论,他的整个理论框架我们都很认同,那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找一找这个理论的原版(外文版)把原作者的论文也好或是著作的某一章节也好,拿来读一读,这样就不要去用二手文献了,因为别人写的是他自己已经消化吸收过的,他可能只引用了原作的一部分,而其他的很多部分还没有引用到。那么我们去读“原著”的话,可能会有更大的启发。

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如果我们的外文文献过少的话,他们是会质疑我们的文章质量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把国内国外的整个研究状况都分析了解的话,我们谈何研究?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创新点在哪里?事实上阅读外文文献真的能够提升我们研究的起点,拔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可能使我们的选题参与到整个国际学者的大讨论圈中,让整个文章一开始的格局就比较大,视野也会更广阔,所以说阅读外文文献是很有必要的。

2)前言与综述写作

在前言和综述写作的过程中,文献引用是最为密集的,但这里不是说一头扎进文献里,觉得搜罗的越全越好,读得越多越好。事实上,这个时候,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文献就可以了,其他的读不读得到就随缘,看到了很好,看不到也不用太纠结。文献综述的部分其实给了我们很多误导。一个“综”字,就让我们觉得要非常综合全面,多多益善。一个“述”字,就让我们觉得要去单纯地叙述别人做了什么,其实很多本科生或是硕士生的文章,在文献综述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流水账,属于罗列文献的状态。从国内到国外,按时间顺序如何发展,不能说这种做法是错的,它确实也算文献综述,但我们读起来就索然无味,而且对后续研究的铺陈作用也不大,那这种阅读文献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在中国台湾地区,一些学者的论文,他们论文的第一部分不叫文献综述,而叫文献探讨。通过文献的梳理去完成一个逻辑的推演,相当于是讲一个故事,而不是简单的罗列,所以正确的前言和综述写作的思路,其实是用别人文献里的话讲我们的故事,逻辑线是我们的,话是别人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就算文献读得没有太多,也不影响我们写作的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写作的逻辑已经有了,就不需要读太多人的文献,我们就可以开始写文献综述了,只是写到特定的节点的时候,这个想法是我们的,但是先等一等不要用自己的话说,这个时候我们得要用别人的话来做支撑,再去找相应的文献来能够来支撑我们的写作思路。其实我们读文献就不用多,保留的只是那部分能够帮我们讲故事的文献而已。

3)学术观点阐述

学术观点的阐述过程中,因为我们已经写到了后面的观点阐述,已经到了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这些部分,这个时候文献不一定出现得非常多,但是我们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时常需要旁征博引一下,需要别的理论或者别的学者也有类似的见解来给我们提供佐证。这个时候更多的就是我们一边写,一边去找合适的文献来帮助我们阐述自己的观点。

说到整理其实很清楚了,就是说首先文献的检索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它其实是有技巧的,如果做得好,对于我们整个研究的进度是有推动作用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甚是没办法检索到我们所需要的最适合我们的文献。

解决了文献何时读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具体的实际操作部分,下一节我将带大家了解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并展开说说检索外文文献的技巧。

……未完待续……

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感觉好,就点个赞吧!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