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鸭故事原版真相(山村轶事唐老鸭)
“唐老鸭”不是一只鸭子。
当然这里指的不是《米老鼠与唐老鸭》中的那个角色,而是一只鸡,一只真正的鸡,现实中的一只小鸡。过去,禽类的繁殖也是靠天吃饭,意思是得等鸡或者鸭子“炸窝”,也就是发情,然后再让炸窝鸡孵蛋,一般是孵二十一天,小鸡就破壳而出了。如果不想孵小鸡,又怕母鸡炸窝影响产蛋,就用凉水激炸窝鸡,强行“醒窝”。
过去,鸡都是散养,也不缺公鸡,公鸡和母鸡也可以自由恋爱,虽然公鸡之间经常大打出嘴,但是基本上都有机会,所以如果有鸡炸窝了,攒一段时间鸡蛋就可以孵小鸡了。不像现在,鸡蛋都是在养鸡场里产的,不是受精卵,孵不出小鸡来。因为炸窝的母鸡孵蛋很辛苦,所以也是很受优待,在炕上放个盆,里面垫上破棉絮等柔软温暖的物事,供母鸡在里面孵蛋,还得给母鸡喂水、喂小米。不确定是哪一只母鸡会炸窝,享受高级待遇,而且不同的母鸡,孵蛋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定时“chuang蛋”——就是用嘴拨弄肚子底下的蛋,以使其均匀受热,出去排便也是很快就回来;有的则是根本不“chuang蛋”,出去方便仿佛忘了自己是一只炸窝鸡,没时没晌的溜达个没完了,对这样的就得给抓回来按到盆里让它孵蛋,而且还得人工翻弄那些待孵的蛋。
可以了,交代了过去纯天然的孵鸡过程,今天故事的主角“唐老鸭”也该登场啦。“唐老鸭”是孵化失败的作品,也不知道是哪个过程出了故障,不过,生命本来就是偶然,繁衍、生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可能是温度过好、或者过低等等原因,就像“丑小鸭”那个故事一样,其他的小鸡孵出来以后都慢慢的睁眼了,可是这只又大又丑的鸡却迟迟的没有睁开眼睛。时间过了一天又一天,其他小鸡已经能够自主觅食了,这只鸡却仍然不能睁眼,当然也不能自己去找吃的,因为它没有办法跟母鸡学习如何找食。鸡妈妈无暇顾及这只长得很粗大,却不能自己找食吃的大笨鸡,实际上它也不知道怎么来管或者说照顾这只可怜的小鸡。总觉得动物的母性是有阶段性,高峰期是在其孕育或者孵化前后,等到幼崽长大了,好像就没有了这种亲缘关系,母鸡可以因为争抢玉米粒跟它孵化出来的后代大打出嘴。
大人们想把这只小鸡扔掉,但是我不忍心,就尝试着把小米放在手掌心喂它,也许是太饥饿了,它狼吞虎咽的,疯狂的啄着手掌中的小米粒,又痒又痛,我还真想放弃了,但是想想怎么也是一条生命,如果不喂,它肯定就活不成了。慢慢的,它会轻轻的啄食米粒了,随着进一步长大,它会吃高粱米粒、玉米粒了,因为它长得比较硕大,又因为看不见东西,不能随着环境调节姿态,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像一只鸭子,我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唐老鸭”。
“唐老鸭”慢慢的长大,只要一听到我们喊它的名字,它就会循着声音,颠颠的跑过来,准确的到你的手里啄食粮食,或者喝你拿着的破碗里的水。因为我经常的喂它,“唐老鸭”能够听出我的声音,到后来甚至我不叫它,它听到我说话,甚至是走路,都能屁颠屁颠的跑到我旁边,扑闪着肉肉的翅膀要吃的喝的。后来我知道这是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没有看到“唐老鸭”在院子里。赶紧到处去找,“唐老鸭”活动范围很小,一般只是在前院转悠,母鸡和小伙伴们也不带它玩儿,可能它自己也怕走远了找不回来。说是前院后院,准确的说是房前屋后,房前夹的杖子围成院子,屋后就敞着,房山墙旁用秫秸围成的简易茅房,绕了一圈,很快我就发现“唐老鸭”掉进了茅房里,我用棍子把它挑了出来,冲洗干净,还是得喂它啊。
“唐老鸭”慢慢的长大了,也学会了吃洒在地上的粮食,虽然偶尔会把石子儿吃进去,有鸡内金保护,石子儿还有助于磨碎食物。“唐老鸭”长到了鸽子那么大,也换了新羽毛,有时也能和小伙伴们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去玩耍,也能和小伙伴一起回家,这样长下去,肯定也能长成一只魁梧的大公鸡。
可是,“唐老鸭”再次走丢了,虽然自从上次掉到茅房里以后,唐老鸭再也没有到那个方向去,但是我还是先到茅房去找,这次没有找到。我又到附近的山坡、树林去找,还是没有找到,我呼喊“唐老鸭”的名字,希望它能像往常一样颠颠的跑过来,可是它没有出现,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唐老鸭始终没有被找到。它大概是真的走丢了,或者被野猫抓走了吧。过了很长时间,在当街待着的时候,听见三嫂子说,她家前些日子捡到一只瞎眼的鸡,喂东西也抢不过其他的鸡,也不知道到盆子里去喝水,过了几天就死掉了,扔到河沟子里去了。我这才知道,“唐老鸭”是从西边的墙掉下去了,墙比较高,它又不知道方向,迷迷糊糊的顺着路往下走,被三嫂子给捡回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