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诊断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的七种肠外表现)
作者:李俊辰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以慢性、反复复发、病因不明为其特征。除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肠道表现外,由IBD导致的其他系统原发性病变称IBD的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s),其发生率高达 47%,且约 1 /3 的患者发生在IBD 确诊之前,主要累及皮肤、口腔、骨骼肌肉系统、眼、肝胆、血液等多个系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概述了IBD中最常见的七大肠外表现。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EN)
EN是最常见的IBD皮肤表现,在CD中发病率可达15%,在UC中约10%。EN典型的皮肤表现是对称的、隆起而质软的、紫色或红色皮下结节,直径 1-10 cm,数目不定,好发于双下肢伸侧,特别是胫骨前区。急性期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EN病理上以血管炎样表现为主,早期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晚期则淋巴细胞增多,常伴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一般不发生管腔闭塞及血栓。由于EN除了与遗传学关系密切外,与疾病的活动性也有关,治疗主要针对IBD,需要全身性地使用糖皮质激素。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
PG是最严重的IBD皮肤表现,其症状甚至能超过IBD对患者的影响。PG初期多表现为疼痛性、单发或多发的红斑、丘疹、水疱、血疱或脓疱,并可相互融合形成紫红色斑块,继而迅速进展成深在的、糜烂化脓性皮损,基底浸润,且伴有潜行性破坏的溃疡边界。
可发生在包括外生殖器在内的全身各个部位,但好发于胫前和口周。PG 的组织病理学是非特异性的,但可以用来排除其它特殊的皮肤疾病。由于PG会出现进行性恶化,故其治疗目标是使其快速愈合,治疗方法以免疫抑制剂为主。
口腔损伤
口腔损伤包括牙周炎、阿弗他口腔炎和增殖性化脓性口炎(pyostomatitis vegetans,PV)等, 其中PV是口腔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牙周炎主要表现为齿龈红斑、出血、肿胀,严重者可有牙齿脱落。
阿弗他口炎最为多见,表现为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的疼痛性溃疡,基底色黄、边界红,多发生于口腔、唇部、黏膜。PV多见于UC患者,初起为多发的黄白色易碎小脓疱,继而发展成增殖、糜烂、出血性溃疡,外观似“蜗牛行迹”样,常累及唇、颊黏膜、齿龈、软硬腭和扁桃体等。因其通常在IBD活动期出现, 并随着IBD症状的缓解而缓解,故控制IBD是其治疗的关键。
骨关节病变
包括外周型和中央型,外周型关节炎较多见,常累及单个大关节,如膝、踝、腕、肘关节,通常情况下关节受累数少于 5 个,多为急性关节炎,常表现为受累关节局部红、肿、热、痛, 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
中央型关节炎指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脊柱炎的自然病程与IBD无关,可出现于结肠炎前后或同时,病变常累及整个脊柱,导致脊柱畸形、僵直, 活动受限或丧失,放射学检查可以发现关节炎、韧带骨赘和骨增生,最后形成关节强直出现的典型的“竹节样脊柱”。
肝胆病变
常见的肝胆疾病有原发性硬 化 性 胆 管 炎(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脂肪肝、胆石症、胆管周围炎、以及 IgG4相关胆管炎(IAC) 等。其中PSC 为是最常见并且严重的一种表现,事实上约有70-80% 的PSC患者同时患有IBD,而仅有1.4-7.5% 的IBD患者发展为PSC。
PSC常用的诊断方法是MRCP,可以显示胆管的狭窄和扩张。如果MRCP阴性,肝活检较诊断性ERCP更能有效地诊断PSC。IBD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约占8.2%,脂肪肝可能与肠道吸收障碍、蛋白丢失及IBD相关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有关。
眼部疾病
以巩膜炎、前葡萄膜炎、结膜炎常见,亦可发生角膜病、视网膜血管炎、脉络膜炎、虹膜炎等,其中以巩膜炎、葡萄膜炎、结膜炎最为常见。葡萄膜炎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巩膜炎常与IBD的活动性有关,临床表现为巩膜和或结膜红斑、畏光、眼部烧灼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通常有效,但与肠病的活动性不平行,结肠切除后虹膜炎、葡萄膜炎仍可复发。
心血管系统
血栓性疾病、贫血是 IBD 患者血液系统的肠外表现。血栓栓塞性疾病是 IBD 患者较为严重的肠外表现,常见于高龄及肠道病变严重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其血栓的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栓塞最常见的是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e,DVT)和 肺 栓 塞(pulmonary emboli,PE),但是罕见的栓塞部位,如脑血管、门静脉也有报道。贫血以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IBD 患者长期营养缺乏及肠道慢性失血可造成贫血,IBD促炎因子能抑制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以及 EPO 对红系前体细胞的刺激作用 ,这也是 IBD 患者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参考文献:
1.KO J S,UBERTI G,NAPEKOSKI K,et al.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 single institutional study of non-neoplastic biopsies over 13 years[J].J Cutan Pathol,2016, 43( 11) : 946-955.
2.MARZANO A V,FANONI D,ANTIGA E,et al.Expression of cytokines, chemokines and other effector molecules in two prototypic auto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pyoderma gangrenosum and Sweet’s syndrome[ J].Clin Exp Immunol,2014,178 ( 1 ) : 48-56.
3.袁玉婷,陈瑜,李莹,等.坏疽性脓皮病中西医治疗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 8) : 3614-3617.
4.LI J,YANG D Q,ZHAI Z F,et al.Analysis of 28 cases of pyoderma gangrenosum[J].J Clin Dermatol,2017,46( 4) : 230-233.
5.MARZANO A V,BORGHI A,STADNICKI A,et al.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pathophysiology,clinical features,and therapy[J].Inflamm Bowel Dis,2014,20( 1) :213-327.
6.吕红,钱家鸣,王利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外表现.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675-677.
7.葛文松.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诊治策略[J /CD].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 电子版,2017,7( 3) : 97-100.
8.李猛,丁康,杨旭等,炎症性肠病皮肤表现的分类和总结,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7:821-825.
9.郑连鹏,吕宗舜,张洁等,中国大陆地区炎症性肠病肠外表现的汇总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17(21):2217-222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