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1)

如果恐龙圈也有打榜的话,小盗龙(Microraptor)一定能凭借娇俏外表和滑翔技能收获一大波粉丝,跻身恐龙中的顶流之列。由于不少化石标本保存得极为完整,古生物学家对小盗龙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然而小盗龙重见天日的时刻,竟是从一场骗局开始的……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2)

小盗龙 | Fred Wierum / Wikimedia Commons

揭开龙鸟演化之谜的关键?

1999年2月初,犹他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斯蒂芬·赛克斯在化石市场购得一块“古怪”的标本:说它“古怪”,是因为这块化石标本前半身是一只鸟,而后半身却是一条恐龙的尾巴。彼时“鸟类恐龙起源说”和带羽毛恐龙正是学界热议的焦点,这只“龙鸟混合体”或许正是解决鸟类起源之谜的关键。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3)

古盗鸟东拼西凑的“标本” | Jonathan Chen / Wikimedia Commons

经过一番周折,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当年11月刊中,正式对外发布了这一重磅消息,并将这种龙鸟过渡物种命名为“辽宁古盗鸟”(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一石激起千层浪,古盗鸟的横空出世震撼了整个古生物学界。

“古盗鸟”竟是骗局?

话分两头,同年12月,来自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恐龙专家徐星,正在实验室观察辽宁出土的一具兽脚类恐龙化石。当眼睛从化石上的细节扫过,徐老师很快发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这件化石竟是古盗鸟尾巴的正模标本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4)

顾氏小盗龙的正模标本,白色箭头所指处即它的羽毛 | Hone et al. / Plos One (2010)

这里所说的“正负模”,指的是化石保存过程中,标本被岩层挤压成一块,当科学家敲开岩层时,标本就像拓印作品似的分为正反两面。这只恐龙的正模正躺在中国的实验室,而负模的尾巴却被砍下来,安在了古盗鸟身上漂泊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样看来,古盗鸟很有可能是由中国走私的古鸟和恐龙拼凑出来的假化石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5)

小盗龙的局部特写 | Hiroshi Nishimoto / Wikimedia Commons

徐星很快致信《国家地理》编辑部,点出了古盗鸟背后的真相。消息一出,西方古生物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国家地理》也面临了极大的压力。最后编辑部承认了审稿不严的错误,赛克斯也同意将这块走私化石归还中国。经过鉴定,徐星将这种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归入驰龙科,因其身材娇小,将其命名为小盗龙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6)

驰龙科部分代表性物种与人类的对比,这一类群的恐龙很多身上都有原始的羽毛 | Fred Wierum / Wikimedia Commons

白垩纪迷你滑翔机

小盗龙生活在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主要栖息于辽宁西部的茂密森林里。小盗龙身长0.4到1米左右,体重约1千克,体格比一只喜鹊大不了多少。小盗龙身上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前后肢各长有一对翅膀,这种四翼结构之前在其他恐龙身上从未发现过。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7)

小盗龙前后肢的两对翅膀,让它看起来和早期的双翼机有些类似 | Jeff Martz / GSA

小盗龙的前臂和腿部都长有真正意义上的飞羽,尾巴末端还有扇状尾羽以及两根长长的翎羽。尽管不能像今天的鸟类那样熟练地振翅飞翔,但在高大的树木间来回滑翔,对它们而言却是轻而易举。这种灵活的肉食恐龙很有可能会攀爬到树枝上自上而下俯冲,借由高度差实现滑翔的过程。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8)

滑翔高手 | Andrey Atuchin / nhm.ac.uk

五彩斑斓的黑

我们能还原出恐龙的颜色吗?如果在20年前,科学家或许会摇摇头告诉你无能为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者们通过一种名为黑素体的结构,就能极大程度地破译恐龙的颜色密码。黑素体,是为毛发和体表提供颜色的色素颗粒,普遍存在于鸟类和哺乳类的黑素细胞中。在一些保存精美的恐龙和鸟类化石上,古生物学家发现了黑素体残留的痕迹。在与现代鸟类羽毛上的黑素体结构和分布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就能大致知道恐龙生前的颜色是怎样的。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9)

颜色复原后的小盗龙 | Li et al. / Science (2012)

2012年3月,美国古生物学家茱莉亚·克拉克根据小盗龙羽毛上的黑素体,推测出它们的体色为黑色。不仅如此,科研团队还发现小盗龙的羽毛会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蓝绿色的金属光芒,这与如今的乌鸦和美洲黑羽椋鸟类似。专家猜测,这种“五彩斑斓”的黑色羽毛或许和捕猎及求偶等习性有一定关联。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10)

家门口黑乎乎的喜鹊,在合适的光线和角度下也会有亮闪闪的深蓝色 | Michael Palmer / Wikimedia Commons

捉鱼、捕鸟、食蜥、逐兽

别看小盗龙个头迷你、外表华丽,堪称“最适合饲养的恐龙宠物”。但小盗龙在竞争激烈的白垩纪生存靠的可不是颜值——化石证据表明,小盗龙是个凶悍的掠食者。早在2010年,古生物学家就在小盗龙胃部发现了原始哺乳类的残骸。不久后,人们又在小盗龙肚子里发现了小型反鸟类的骨头。不仅如此,专家还在它们的腹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因陀罗蜥的硬舌蜥类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11)

凶悍的捕食者 | durbed / Wikimedia Commons

这只小蜥蜴在小盗龙腹中的位置显示,小盗龙是先吞下蜥蜴的脑袋再吞下它的身子,这与现代肉食鸟类的进食习惯相当一致。更让人吃惊的是,研究人员还在小盗龙腹腔内发现了鱼鳞。在早白垩世的辽西地区,溪流在森林间纵横交错,汇聚成面积不小的湖泊。水里生活着狼鳍鱼、古白鲟等史前鱼类,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12)

捕食小型反鸟(一类灭绝的原始鸟类)的小盗龙 | Brian Choo

森林和湖泊简直为小盗龙提供了菜品丰富的食堂。捉鱼、捕鸟、食蜥、逐兽——如此看来,小盗龙称得上是当地小动物的梦魇。魅影掠过,利爪尖牙所到之处,必有一场血雨腥风……

恐龙猎手狩猎霸王龙(恐龙圈顶流小可爱)(13)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