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

文/花开无田

199年,袁绍打败了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河北之地尽有,而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文臣谋士,良将劲旅。我们在看曹操有着荀彧、郭嘉、夏侯渊、乐进、于禁、曹仁等谋士名将之时,往往会忽视了河北之士的光芒,无它官渡之战尔,袁绍之败尔。

事实上,当时的袁绍手下有“四柱八士”,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以及八位有名的谋士田丰、沮授、许攸、逢纪、郭图、审配、荀谌、辛评。可谓是文武皆有,只不过袁绍不能用而已。 而也正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及的一般,毛主席评判的很精准,对于人才的任用之上,袁绍并不是曹操的对手,而这其中又是谁扮演了关键角色呢?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1)

200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帅,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后汉书·袁绍传》),而这场大战中,作为重要的谋士,有着2个关键节点,其一便是面对曹操对待刘备进行的平叛行动之上,在刘备诛杀了下邳守将车胄之后,以反曹为名,联合袁绍,在曹操的侧翼形成掣肘,但是也就是在曹操进攻刘备徐州之时,袁绍却面对谋士田丰的利用其兵力空虚的机会,突袭许都的建议而置若罔闻,以儿子生病拒绝。此其一。而对于颜良的脾性,作为重要谋士的沮授更是如此评价道“颜良性急,虽骁勇,不可单独任用” ,更对于沮授以固守持久战来拖垮曹操的建议,袁绍做出的是将其兵权一分为三,交给郭图,淳于琼。沮授请辞,袁绍进攻,此其二。也正是因为这2点 错误的战略决断,为我们的关键 人物与关键节点的出场营造了充足的戏份。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2)

以至于他,在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从深远之处影响了三国局势之后,还沾沾自喜,目空一切,也终于被许褚杀害,而作为受益者更作为他傲慢态度之下被侮辱的一方,曹操“深责之”许诸,并没有处罚,有没有点意思。

许攸的出场 ,是在曹操与袁绍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攻伐之下的变数。

双方地道战,霹雳战车,无所不用其极,但均无建树。而作为劣势的一方,曹操更是萌生退意,可想而知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而在曹操征求荀彧的意见时,荀彧却是如此的答复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3)

荀彧举的是刘邦、项羽的例子,而最困难时夏侯渊都被派遣去找粮(实则乃为强抢),而贾诩也是不同意,如此之下,曹操则加强了自己的后勤补给与防卫,并且伺机给予袁绍致命一击。

当双方似乎就这样动态的静止,历史无法演进,许攸出场,他建议袁绍军以轻兵突袭许都,其实袁绍也果真如其所言,刘备与汝南黄巾军刘辟所部便做了如此,虽然被击溃,但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恰逢此时许攸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许攸家人关押。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4)

许攸做出的选择是暗步出营,径投曹寨,结果被暗哨抓住,而曹操听闻“不及穿履,跣足出迎。荀彧所谓体任自然,与绍繁礼多仪者异也。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看老奸何等殷勤。”鞋子都没穿,先来一个大礼拜倒在地,许攸自然是感激涕零,言说破曹之道,曹操也言语赞许,而道破曹操粮草短缺的事实,却又为曹操献上一计“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

火烧乌巢,此时的袁绍军沮授早就谏言 加强粮草侧翼,而袁绍又没有听,反而是启用了郭图的计谋,面对乌巢之危,以高览、张郃再攻曹操,少量救援乌巢。如此一来,本已经稳操胜券的局势,却让曹操转危为安,至此曹操在历时1年的官渡之战中获胜,袁绍仅余800余人逃回河北。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5)

没有许攸便没有曹操的官渡之胜,而也就在官渡之战后,许攸又在204年,追随曹操攻破邺城,立下功劳。都说狡兔死走狗烹,袁绍河北地区的灭亡,许攸显然利用价值已经最小化,本面对曹操这样的世之枭雄,本应该唯唯诺诺,但他许攸却依然狂悖无礼。殷鉴不远,汉朝初年,英布韩信为何而亡,聪明人萧何助力吕雉计杀韩信,张良熟视无睹,而萧何为求保命,自侮名节,这些大抵都是例证。

但是许攸怎么做的呢?自恃功高,屡次轻慢,以阿瞒呼之,一个文人,过气的谋士,在汉朝末年,儒家礼法崩塌的年月里,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一个刀口舔血,屠城如无物的枭雄这样说话,其实结局早已写好。如他一样的还有几年后的孔融。

曹操为何没斩了许褚(他一举动奠定了三国局势)(6)

曹操自然不会动手,落得一个杀贤的名号。而动手的则是许褚,曹操的贴身保镖。许攸遇许诸于东城门,没有我,你们能入此城?许褚什么脾气?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曹操什么脾气,狠厉果决才能生于乱世,存于乱世。许诸破口大骂道,没有将士们浴血奋战,能夺得此城吗?许攸还做骂状,匹夫称之,许诸拔剑杀之。

按道理,杀害谋士,许诸罪名可不能小,定然要逃,但许褚却提头面见曹操,我杀了许攸。曹操“痛心”道,我与许攸乃是故交,开玩笑罢了,“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一条对自己极度重要的性命,所谓的故交,就如此而亡,怕不是蝼蚁不如。曹操的痛心怕不是心底又是欢喜。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