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无为解读(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其在治国上面的一种理念,提倡“不与民争”。该词在字典中的释义为 “无为: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是古代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政治思想;治:治理。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那么根据释义,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老子提出“无为而治”是一种保守,不思进取的政治理念呢?其实并非如此,这里面可有着大学问,若是以上的想法,那我们真的是错悟了《道德经》。

道德经中无为解读(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1)

往大一点说,《道德经》可以治国平天下,开创繁荣盛世,西汉时期采用的治国理念正是无为而治,西汉初年,经历了秦末战乱和多年的楚汉相争,中华大地终于安定下来了,但是一切处于百废待兴的现象,土地荒芜,人口大量减少,你说这时候统治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实吗?当然不,所以在西汉初年统治者采用的是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让国家恢复生机,“无为”即有为,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无论是为经济,政治,甚至思想方面都带来了益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经济自由流通,没有束缚,这就是自由经济发展的雏形,可以的是掐死在萌芽之中,后来再也没有被启用。

道德经中无为解读(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2)

从小一点来说,可以齐家立业,修身养性,小编记得上学时期,老师常常念叨的是“你们现在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在为以后想要的人生奠定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的更踏实”,这样的理念,不正与《道德经》不谋而合吗?而修身养性莫过于不争不抢,是你的就是你的,切莫贪冒上进,以及它里面提到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通过简单的道理为众人传达人间的道理,做人的原则。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倡“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告诉世人应该遵循自然法则,一切皆有定数,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去适应社会。

道德经中无为解读(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3)

而以上这些仅仅是《道德经》中的一小部分,老子的思想仍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于儒家文化而言,《道德经》更加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并非“无为”,而是大智若愚,古人的智慧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先进很多,所以我们更应该谦逊去学习古代文化,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启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