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但人心是自私的(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这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儒家】的孔孟认为人性本善,【法家】的韩非子等认为人性本恶。其实人之初,根本没有善恶之分,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无论善还是恶,最终指向都是利己。心理学研究表明,驱动人类行为的所有心理动机,最初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只是在利己方式上,才有了善恶之别。最根本的人性是本私,并善恶并存的。利人利己,是为善;损人利己,是为恶;以利人之名,行利己之实,是为伪善;自私、利己是人最终极的根本属性,也是一切生命的最根本的属性。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只是在不同的外在环境刺激下,具体表现有所不同。比如说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彬彬有礼,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但是一旦发生天灾或者战争,每个人个体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那种原始的恶就展露无遗。跟你讲个故事,看完惊出一身冷汗!多年前,我看过一本日本小说,小说很短,讲的是日本战国时期,京都接连遭遇各种灾难、战争,破败不堪。一位战场上落败的武士,逃跑到了所罗门城下,正值冬天,气温寒冷。因为逃跑的需要,他把厚重的外套扔掉了,一个人在街上瑟瑟发抖。武士躲在墙角,思考着自己的前程,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冻死街头,要么不择手段,去做个强盗恶人。武士迟迟下不了决心,毕竟几天前他还是个正义的武士。如果成为强盗,一时之间心里的坎迈不过去。正在犹豫之时,他忽然在隐约的光亮中,看见死尸堆里蹲着一位老妇人,她正在女尸的头上拨头发。武士走过去,把刀架在老妇脖子上,逼问她在干什么?老妇回答说,拔了死人头发去做假发,卖钱过日子。老妇并不觉得这种行为有什么罪恶,她接着说,死人的东西对于死人已经没用了,那还不如拿来,给我们活着的人换口饭吃,自己这么做,不这样就只能坐着等死。武士听完妇人的话,心结啪地打开了。他对着老妇人说:“我剥掉你的衣服,你可不要恨我,不然我就得冻死!”说完,武士剥下老妇的衣服,绝尘而去。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人类制定了法律、设立了道德,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抑制人性中的恶,发挥人性中的善。但我们一定要清楚,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明白这个本质,会大大降低你受伤的概率。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个体的生存、繁衍和群体的繁荣、衰退,有着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举个例子,远古时代,如果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生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劳而获,抢夺同类的食物,甚至伤害同类。这将导致群体数量减少,最后个体无法对抗外敌,也会死掉。所以,多年的进化之后,人类的社会属性部分渐渐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范和准则,这套规范和准则就叫做【道德】。道德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达成群体繁荣的目的。个体愿意接受道德,是因为群体的繁荣,最终让个体受益。道德不是人性,甚至在大部分情况之下,道德是反人性的。恰恰因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导和约束。比如,道德往往引导人不要自私。而真相是:你为啥总不快乐?恰恰因为你不够“自私”!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如一张白纸,被身边人在我们的大脑种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价值观。可悲的是,大部分的身边人只是普通人。于是,我们用他们那一套思想、观念、认知、价值观,活成了一个普通人。大部分人的认知都是错误的,比如对自私的看法。自私,并不是让你去做一个只考虑自己利益,去伤害别人的小人。高手都是在保证别人利益的前提下,多为自己考虑。我们习惯地给那些自私的人贴上标签:贪婪、冷酷、小气。总之,自私在群体意识中属于贬义词。然而,人的本性其实是就是自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私,也就没有了快乐。相比于自私,无私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指的是对别人无私奉献,没有私心。但一味的无私,往往受伤的是自己。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下班回来,老公翘着二郎腿,玩着手机,享受着美好的游戏时光,你明明想让他做家务,却用“无私”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贤妻良母,然后累死累活地做着家务,照顾着孩子,还要为家人准备饭菜。假期里,老板的一个电话催促你回去义务加班,你明明不想回去,却用“无私”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好员工,于是匆匆忙忙地结束了自己的假期生活。当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不去顾虑你的意愿,强行左右你的人生之路时,你用“无私”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听话的儿女,不能让父母生气,于是早早地结婚生娃。因为太早结婚,失去了选择更优秀另一半的机会,从而遗憾终生。……………………你确实很无私,但是,在你无私地做了这些事情以后,你有没有发现:你并不开心!最主要是别人也并没有因为你的无私而感谢你什么,甚至背后还伤害你。这些无私的道德枷锁,压得你喘不过气,让你根本快乐不起来。重点是,你一边在做着“无私”的事情,压抑着自己的心性,委屈着自己,一边又自私地在心里为自己鸣不平。尼采曾经说过:“最高尚的人恰恰是最自私的人。”他认为人最大的苦恼在于过度迎合别人,以至于逐渐丧失了自我。他崇尚的“自私”,是一种尊重自我内心,强调自我价值的“自私”,以免让人们在“无私”中失去了自我。因为,所有崇高的“无私”,最后都会以最自私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所谓佛渡众生,最终换得了众生拜佛。所以,与其为了别人委屈自己,逼自己去做一个“无私”的人。不如,适当地放开心性,让自己适度“自私”,这时你就会发现,你会活得快乐得很多。记住,自私没有对错,但实现自私的路径和出发点却有对错。损人利己,是为恶;利人利己,是为善!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复杂,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其中一条亘久不变的就是人性。很多时候你只要把人性给搞透彻了,无论是做事还是处理人情世故,都能够手到擒来。

个人随笔,喜欢研究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亦喜欢分享一些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希望对你有所触动,也欢迎志同道合者一起分享交流。学会人情世故,提前三十年改变命运。

人性本善但人心是自私的(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