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智能化与发展(能源高质量发展用安全智能筑牢能源发展压舱石)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创造性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能源局和全国能源战线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支撑服务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中国能源传媒集团推出“非凡十年·能源高质量发展”系列综述,记录新时代十年中,全国能源战线踔厉奋发、创新开拓、勇毅前行的生动实践,激励能源领域广大干部群众豪情满怀、锐意进取,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推出
《煤炭行业十年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用安全智能筑牢能源发展压舱石
中国电力报记者 白宇
29.3亿吨,这是今年1~8月我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达11.0%。产量的快速增长使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煤炭行业顺应经济和能源发展大势,在自我革新中不断蜕变、升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煤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历史性深刻变革,为谱写新时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高效
确保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顺应经济和能源发展大势,全面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举措,实现了历史性深刻变革。供应能力和供给弹性显著增强,更好发挥了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可靠支撑。
此外,煤炭行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能源供应保障和大宗商品稳价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快释放优质产能。煤炭生产重心向晋陕蒙新地区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1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2021年,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为33.0亿吨,占全国的79.9%。前8家大型企业原煤产量20.26亿吨,占全国的49.1%,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行业在较短时间内打了一场翻身仗,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做好增产保供创造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煤炭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也持续好转。安全保障程度低的煤矿关闭退出,企业经营状况好转后增加安全投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44,较2015年下降73%,安全形势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加持
煤矿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小矿,小矿,查看8207工作面当前人员信息、设备状态……”在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同忻煤矿调度指挥中心里,刚刚接班的调度员何海通过与智能语音助手“小矿”的几句简单对话,就清楚了上一班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当班调度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随后,他一键启动了采煤机、转载机、皮带运输机等设备,开启了他一天的智慧开采工作。
“小矿”智能语音技术是同忻煤矿加强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该矿对智能工作面进行了装备升级与改造,形成了“一个中心、两大平台、六大系统”的智能综采工作面建设模式,实现了正常连续生产过程中工作面无人操作,工作面全部设备自动精准控制。
对于如今的煤炭行业来说,智能化已经成为行业的高度共识。
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实现减人、增安、提效,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助力煤矿实现安全增产增供,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煤矿地质勘探、巷道掘进、煤炭开采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融合与智能联动控制,推动煤炭产业智能转型。
2014年,全国首个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在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建成并投入使用,让多年来煤矿工人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照进现实;2018年,世界首个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在上湾煤矿成功投产,煤炭领域一张靓丽的名片由此诞生;2021年,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山西建成,成为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课题研究和创新孵化的必要条件与重要载体。
此外,2020年2月,国家能源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三阶段目标,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捋顺了发展脉络;同年11月,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遴选全国首批71处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在首批示范建设煤矿的引领带动下,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面提速。
全国已有400余处煤矿正在开展智能化建设,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800余个。回首2015年全国煤矿仅有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十年间煤矿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
同时,全行业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引领,深入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向煤炭生产经营各环节延伸。鸿蒙矿山操作系统实现商用,多种新型智能化采掘装备投入使用,企业智能决策体系、生产运营体系、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数据治理能力明显提高,企业管理模式深刻变革、管理效能得到整体提升。
科技的不断进步,令与煤伴生的煤层气逐渐为人所熟知,如今已成为补充天然气供应的区域性气源。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的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十年来,国家能源局以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机制为平台,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煤层气开发扶持政策措施,推动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研发应用、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煤层气开发利用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累计施工各类煤层气井2万余口,建成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2个煤层气产业基地。2022年上半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达到4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20.0%,约占天然气国内供应的4.6%。
绿色转型
采煤沉陷区蝶变国家矿山公园
“多年不见的岩羊又回来了。”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汝箕沟分公司原采煤队党支部书记杨玉新望着半山腰上觅食的岩羊开心地说。
干了半辈子矿工,杨玉新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一名护山育林工。“采煤是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更是为了发展。”杨玉新说,“贺兰山养育了矿山几代人,能亲手为它披上绿衣,是对贺兰山的最好回报。”
回报“父亲山”——正是怀着这样的朴素情怀,宁夏煤业公司相继完成汝箕沟矿区红梁、大峰(含羊齿采区)、卡布梁、汝箕沟采区关闭退出矿井,并配合保护区撒播榆树籽、蒙古扁桃、冰草、松子等耐干旱植物种子9吨,仅2020年春季就种植灌木3.5万株。
这样的故事在煤炭系统已不是个例。
井下漆黑一片、矿区被粉尘覆盖、矿山千疮百孔,这可能是多年前公众对煤矿的印象。在粗放式开发的时代,多、散、乱的煤矿开采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无法估量。而当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考核的硬杠杆后,滚滚乌金开始寻求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煤炭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绿色矿山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十年间,煤炭行业加快推进矿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重建,提升区域生态功能,构建煤炭开采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新模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区环境。全国一大批采煤沉陷区和露天排土场环境治理工程逐渐显现出生态效应,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改变了传统的矿区形象。
此外,煤炭清洁生产机制也不断完善,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得到推广,煤炭资源回收率明显提升。2020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4.1%,比2015年提高8.2个百分点。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十年间涌现出一大批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好、智能化水平高的绿色矿山、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和生态文明煤矿。建成了以开滦南湖中央生态公园、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神东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基地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矿山公园、近代工业博览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矿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
安全高效、智能加持、绿色转型……多点发力之下,煤炭系统的不断革新,是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充沛的能源供给下,城市夜晚灯光璀璨。不远处,曾经的采煤沉陷区已蝶变为“城市绿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答案,或许就藏在这绿水青山和万家灯火中。
编辑:向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