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简单易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要如何处理)

本文来源于会计网(http://www.kuaiji.com/),若想了解更多会计政策、账务税务实操、考证信息,可以搜索100多万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会计网(ID:wwwkuaijicom),获取最有价值的行业信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简单易懂?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简单易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要如何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简单易懂

本文来源于会计网(http://www.kuaiji.com/),若想了解更多会计政策、账务税务实操、考证信息,可以搜索100多万会计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会计网(ID:wwwkuaijicom),获取最有价值的行业信息!

关于2018CPA中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时要如何处理,非常重要哦。成本法和权益法在什么情形下需要进行转换?

由控制(成本法核算)转换为不控制(权益法核算)(以下简称“丧失控制”)。

【特别提醒】通常情况下,丧失控制是因为投资企业处置其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导致。这也是考试中出现和本期内容要讨论的方式。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因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丧失控制的情形也并不少见。

考虑到这个内容相对抽象,会计网小编将结合教材上的一个例题进行分析。

个别报表怎么处理?

个别报表的处理分两步走:

【Step1】确定“转让60%的股权”实现的损益——这一步非常的简单!

1) 按照实际收到的对价(480万),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等”;

2) 按照处置时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600万)与处置比例(60%)的积(360万),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3) 差额(480-360=120万)计入“投资收益”。

【Step2】处置后,剩余“持股比例40%”的追溯调整——这里需要分三步走:

【Step2.1】假设“20X7年1月1日”就仅持有40%(不控制——权益法),并补充相关会计处理

1) 盈利(50万),按比例(50×40%=20万)贷记“投资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2) 未分配现金股利,不进行会计处理;

3) 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5万),按比例(25×40%=10万)贷记“其他综合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Step2.2】冲销“20X7年1月1日”至“20X9年1月8日”期间(以下简称“控股期间”),按成本法核算中40%的部分

1) 损益变动,不做会计处理,故无需冲销;

2) 未分配现金股利,不进行会计处理,故无需冲销;

3) 其他综合收益增减,不做会计处理,故无需冲销。

【Step2.3】如果控股期间存在跨越1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情形,还需要将非处置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按照“盈余公积”计提比例在“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中进行分配(该部分内容涉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内容。为了强化本期内容的分享效果,下文的会计处理均不考虑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相关的会计分录)

综上,个别报表的会计处理如下:

【Step1】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等 480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 360万

投资收益 120万

【Step2】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万 10万=30万

贷:投资收益 20万

其他综合收益 10万

合并报表怎么处理?

在分析具体的会计处理之前,金程教育小编先解析一个比较绕的问题。

【解析1】为什么已经丧失控制,还要编制合并报表?

某些投资企业控制多家被投资企业(如A、B、C、D)。因此,即使其丧失了对其中一家被投资企业(如A)的控制,仍然会因为其尚对剩余被投资企业(B、C、D)形成控制,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在实务中,如果一家投资企业对一家被投资企业丧失控制,该投资企业不必然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但是,考试中,通常都是仍然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情形。

下面进入正题

【Tip1】合并报表整体的处理思路可以类比个别报表的权益法核算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1】“权益法”,可以理解为一种凡是影响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都要相应在长期股权投资中体现的核算方法。

【原因2】合并报表层面,虽然被投资企业是以具体资产、负债的形式呈现的,但是对于投资企业而言,被投资企业的价值最终是:资产-负债=权益。因此,被投资企业权益变动影响其对投资企业的价值。

有了以上的整体处理思路,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可以按照如下两步处理:

【Step1】类比个别报表的权益法核算,确定处置时被投资企业的价值

【Step1.1】购买时,被投资企业价值,即支付对价(包含商誉)600万元

【Step1.2】持有期间,被投资企业权益变动(按照处置前的比例计算):

1) 盈利(50万),按比例(50×100%=50万),权益增加50万;

2) 未分配现金股利,不进行会计处理;

3) 其他综合收益增加(25万),按比例(25×100%=25万),权益增加25万。

【Step1.3】处置时,被投资企业价值:600 50 25=675万元

【Step2】假设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100%)处置,再将剩余部分股权(40%)买回来。

【Step2.1】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100%)处置

处置时,被投资企业价值675万元,对价为:60%股权对应的现金480万元 40%股权的公允价值320万元(为便于理解,假设为320万元现金)=800万元。处置的投资收益为:800-675=125万元。

【Step2.2】【Tip2】因为是全部处置,所以需要将与前述股权有关的所有“其他综合收益”(25万元)全部结转至“投资收益”。

【Step2.3】将剩余股权买回来,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现金”,320万元,不涉及“投资收益”变动。

综上,合并报表层面确认的“投资收益”为:125(处置的投资收益) 25(结转“其他综合收益”的投资收益)=150万元

【Tip3】合并报表层面和个别报表层面之间的差异,通过合并抵消分录完成。

【解析2】为什么假设将所持有的全部股权(100%)处置,再将剩余部分股权(40%)买回来?

因为,从合并报表层面来说,丧失控制导致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核算方式发生实质性变化。丧失前,被投资企业以具体资产、负债等形式进入合并报表;丧失后,被投资企业以“长期股权投资”的形式进入合并报表。

小伙伴们都清楚了么?

关注会计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关键字 CPA讲义

免费领取2018年注会考试最新讲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