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

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就像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人从自然环境中取得各种资源,得以生存和发展,又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人类要进行正常的各种活动,人与自然环境就必须达到一种生态平衡状态,或者说维护好自然环境,否则人类将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作物与土壤的关系亦如此。

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1)

土壤是岩石圈表面的疏松表层,是陆生植物生活的基质。它提供了植物生活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土壤的各种因素可以轻松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土壤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土壤肥力,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又在影响着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今天就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关于土壤理化性质的各个指标。

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2)

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系统等因素,如果比例协调,则该土壤不松又不粘,通气透水性能好,并具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农作土壤。

(1)土壤的固相系统:土壤团粒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和团聚体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度。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粘结成0.25~10mm直径的小团块,团粒结构比例高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统一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为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生存及繁殖环境,从而反过来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3)

(2)土壤的液相系统:土壤水分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适量的土壤水分有利于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和移动,有利于磷酸盐的水解和有机态磷的矿化,这些都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水分还能调节土壤温度,但水分过少时,植物会受干旱的威胁及缺养;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并使营养物质流失,从而降低土壤肥力,或使有机质分解不完全而产生一些对植物有害的还原物质。

(3)土壤的气相系统:土壤中空气成分与大气是不同的,且不如大气中稳定。土壤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只有10~12%,在土壤板结或积水、透气性不良的情况下,可降到10%以下,这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种子萌发,CO2的进一步增加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根系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植物窒息死亡。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好气性微生物,减缓有机物的分解活动,使植物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减少;但若过分通气又会使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太快,使土壤中腐殖质数量减少,不利于养分的长期供应。

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4)

(4)土壤的温度:土壤温度具有季节变化、日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土壤温度能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实生苗的生长,还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能力。此外,土温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气体的交换、水分的蒸发、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以及腐殖质的分解都有显著影响,而这些理化性质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除了以上各项土壤的物理性质外,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生长也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尤其是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应用并残留在土壤体系中。

土壤的化学性质对植物的影响

(1)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它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及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都有关系。在pH6~7的微酸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高,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酸碱度还能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影响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种地土壤改良的途径与方法(土壤与作物的生态平衡①)(5)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腐殖质和非腐殖质两大类。前者是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重新合成的多聚体化合物,约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3)土壤中的矿质元素:植物从土壤中摄取的矿质元素中有几十种,其中13种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N、P、K、S、Ca、Mg、Fe、Mn、Mo、Cl、Cu、Zn、B。植物所需的矿质元素主要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是无机元素的储备源,通过矿化作用缓慢释放可供植物利用的元素。土壤中必须含有植物所必需的各素及这些元素的适当比例,才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是提高植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土壤结构良好,固、液、气三相比例合适,有机养分及矿质养分含量适当,则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优良,这样作物才能更加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