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提高教育质量意见(群众教育新期盼背景下四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四川牢记2018年来川考察时“重要的是把教育搞上去”的嘱托,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以期高质量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四川省提高教育质量意见?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四川省提高教育质量意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四川牢记2018年来川考察时“重要的是把教育搞上去”的嘱托,坚持人民至上,坚决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高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以期高质量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发展与质量提升。
人民至上,高点谋划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攻坚克难,基本均衡目标全面实现。2012年,党和国家正式提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四川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把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2021年底,小学、初中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提升到99.94%、99.79%、95.86%和94.9%,贫困家庭学生“应读尽读”,辍学学生正由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
高点谋划,优质均衡号角全面吹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之大”“省之要”“民之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优质教育新期盼,面对转变为“上好学”问题的主要矛盾,面对义务教育“由大向强”的现实需求,四川跳起摸高,负重登攀,对标教育发达地区,强化宏观顶层设计,坚决把义务教育均衡治理重心从“保底式均衡”向“保优式均衡”转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2018年,出台《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对标“全面发展理念更鲜明、标准化建设程度更高、教育质量更优、教师队伍更强、教育保障更好、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新目标新要求,构建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新跨越的政策体系和路径方法,加快推进优质均衡。2022年,对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擘画的蓝图,出台《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划方案》,明确自2022年起到2030年,80%以上的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到2035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分类指导,战略任务全面推进。四川教育发展差异巨大,境内既有可与北上广比肩的成都平原教育,也有目前仍以“控辍保学”为重心的涉藏地区和大小凉山教育。基于特殊省情,四川坚持“统筹规划、保障公平、注重质量、分步实施”的原则,分年度设立时间表、路线图,鼓励支持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区)先行先推。同时,将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纳入市(州)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督促各市(州)政府按规划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资源配置、条件保障,确保有力有序。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四川今年将出台《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级督导评估工作规程》《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评估细则》,目前率先在成都市8个区开展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试点,牵引全省整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破解瓶颈,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经费投入从依法到遵法。四川“穷省办大教育”特征明显,义务教育“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客观存在。2020年,还有近40%的县未完全实现“两个只增不减”,小学、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涉及标准化建设的硬件指标差距较大,办学条件仍需要大量投入才能达标。做大四川教育蛋糕,保证优质教育需求,既要依法开源,也要遵法节流。依法健全“两个只增不减”和“不低于”落实机制,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和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费用只增不减。按照“奖得心动、罚得心痛”的原则,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奖补机制,引导地方政府落实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聚焦教育基本民生,将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人民群众关心的随迁子女就学、寄宿制学位不够、教师周转宿舍缺乏等热点难点问题。调整现有经费支出结构,推动实现单纯重硬件建设到硬件与内涵兼顾的转变。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教育资金,确保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队伍建设重数量更重质量。四川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新矛盾,既有刚性不足矛盾,又存在结构性缺员问题,专业对口率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还需破解富余教师人浮于事的“烦恼”。破解这些“综合征”,不能简单重复“增编增资”的传统老路,而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推行学区制、职称改革”等措施长效解决。要根据教育规模,适时动态调整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调好编制布局,用好用活编制资源。要结合“城挤乡弱村空”的新情况,加快推进“县管校聘”和“两自一包”改革,研究出台新政策破除用编用人评职称障碍,实现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逐步做到“编随人走、职称随人走”。“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优师计划”等专项计划,也应围绕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加快改革调整,坚持高标准,把好进口关,着力培养解决紧缺优质教师,真正解决农村牧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真问题。加大教师交流轮岗、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力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继续动员省内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对口支教民族地区学校,继续以“四川云教”等优质平台为主体实施远程教育,多渠道解决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专业教师不足问题。坚决按照责权匹配原则,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考核任用校长和教师,破除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的现象。
资源配置从基本到标准。四川部分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仍然有差距,个别县办学条件下滑,甚至校际差异不降反升。因此,必须落实财政教育支出责任,优先保障教育,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优化资源分配与配置,倾斜区域内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较差的学校以及薄弱环节配置教育资源,以降低和缩小学段内、学段间、校际之间因资源配置不均带来的差异。同时,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行统一安排部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结果导向,高质量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立德树人从理念走向实践。不同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发展以“优质 均衡”的内涵体系体现了对均衡发展的理性超越,“优质”与“均衡”是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核心诉求。近年来,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正回应了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四川把牢育人方向,构建“五育并举”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扎实推进劳动教育,深化研学旅行实践。同时,从全面落实“五项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等方面着手,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四川印发“双减”工作督导方案,将“双减”工作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重点督”,纳入责任督学日常监督“月月督”,组织督导组开展“专项督”,加大通报问责力度落实“问责督”,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省级评估重过程和精准。《2021年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资源配置情况监测报告》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变成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式,最规范、最有力的推进方式就是开展监测评估,通过监测评估的价值引领功能,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外部动力。”四川建立了优质均衡监测制度,结合国家和省级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结果,发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不足,以问题导向确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难点,提前介入指导,协力打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壁垒。长期监测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发展动态,坚持“成熟一个,评估一个”的原则,对创建县(市、区)进行精准督导,关注其过程性发展动态,继而为缩小教育差距、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对策。
治理逻辑重优质和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按需供给是新时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要义和核心要义。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要引导县级政府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既讲效率更重质量,在治理的核心价值取向上做到提升质量、维护公平、激发活力。学区制是一种以基层行政区域为地域范围的学校就近合作的方式,为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川正积极推进学区制改革,注重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社会发展,科学划分学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注重统筹协调,以学区为单元,深化“县管校聘”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区中心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打破校际壁垒,实现教育资源集约节约。到2025年,学区教育资源统筹力度进一步加大,学区制治理基本实现全覆盖,教育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机制基本健全,城乡、校际办学质量差距不断缩小,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和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川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在群众教育新期盼背景下,四川将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把义务教育摆在教育的重中之重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位推动,压实责任,补齐短板,锐意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傅明,系国家督学,四川省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教育厅总督学)(《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2年第7-8期)
作者:傅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