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系列评论之价值评判篇)

如何理解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系列评论之价值评判篇)(1)

群众的获得感就是干部的成就感

郑 旗

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强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工作是否有价值、有成就,不在职位多高、官衔多大,更不在个人财富多少,而在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为地方发展做了多大贡献。干工作、做事情,让人民群众感受获得感、幸福感,党员干部才有成就感。

让群众有获得感、党员干部有成就感,就要坚持人民至上,在具体工作中服务人民、成就自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党员干部必须心里时刻装着人民,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我市正在推进“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一些试验段和部分老旧小区成效初显,群众从身边的发展变化中感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参与其中的党员干部也感受到了不小的成就感,“人民群众认可了、满意了,我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让群众有获得感、党员干部有成就感,就要坚持实干重做的作风,树牢务实为民的政绩观。干部干部,关键在干。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要坚持问题导向、实干作风、善做善成,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具体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就当前来说,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也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让群众有获得感、党员干部有成就感,就要让群众当“阅卷人”,看群众对我们的工作给“好评”还是“差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为他们做的实事、好事,他们都看在眼里。人民群众的感情是朴实的,党员干部为他们解决的每个难题、谋取的点滴福利,他们都记在心里。要把评判权交给群众,由广大群众来监督和评判工作成效。要虚心接受群众评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扎扎实实改进工作。

“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员干部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让群众有获得感,让自己有成就感。

如何理解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系列评论之价值评判篇)(2)

编辑:梁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