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瘦人总觉得馋(北平说瘦人为啥怎么吃都不胖)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室里,来了一个20多岁瘦瘦高高的年轻患者小李。小李说自己平时胃口很好,总是容易饿,每餐都能吃下2-3碗饭,但就是长不胖。这次来看病,主要就是想尝试中药调理,让自己能长胖点。
通过询问病史,得知小李之前已经做了较为全面的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疾病,也没有餐后饱胀、腹痛腹泻等不适,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医生认为他是中医所说的“胃强脾弱”的典型代表,并耐心地给小李解释道:“胃强脾弱,即胃中有邪热,腐熟水谷能力过强,常常表现为胃口好,饿得快,吃完还想吃;但是若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即使摄入增多,也不能有效的化生气血、滋养肌肉,便会出现吃不胖的情况。”经过1个月的中药治疗,小李再回来复诊,兴奋地告诉医生自己的体重较前增长了3公斤,而且也没那么容易饿了。【北平说】
1、哪类瘦人“吃不胖”?
我们常说的胖与瘦在医学中以BMI值(体重/身高的平方)进行划分,亚洲人群的BMI界值为:偏瘦<18.5 kg/m2,正常体重18.5-23.9 kg/m2,超重24-27.9 kg/m2,肥胖>28 kg/m2。所以“瘦人”一般指的是BMI<18.5 kg/m2的人群。
在西医角度上,瘦人“吃不胖”主要有三类原因:
(1)遗传因素:一项人群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显示,持续体瘦和严重早发性肥胖都是可以遗传的。英国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包含中国在内的10万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孩子的胖瘦有35%-40%遗传自父母,这些遗传学上的差异会对人体的能量代谢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个体的胖瘦差异。
(2)生理因素:生理性高基础代谢率,多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此类人群比较健康强壮,但由于运动或工作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脂肪的储存相对减少,也就“吃不胖”。
(3)疾病因素:消化吸收异常,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甲亢、糖尿病、结核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病理性基础代谢率增高导致营养物资的消耗增加,以及神经性厌食等精神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体重下降的或有其他明显不适如腹胀腹痛腹泻、大便性状改变、便血、情绪烦躁或抑郁等不适的,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先至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并排除相关疾病。
2、中医如何认识“吃不胖”?
在中医方面,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盛衰与饮食、肥瘦息息相关。
《脾胃论》中记载:“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又有善食而瘦者,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亦也。”
脾胃气盛,则食饮正常,运化吸收能力正常,故身强体壮;脾胃虚弱,则食少而消化吸收功能受限,身形自然瘦削。若是胃强脾弱,即胃中有邪热,腐熟水谷能力过强,常常表现为胃口好,饿得快,吃完还想吃;若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不能化生气血,不能滋养肌肉,也会出现“吃不胖”的情况,同时伴见口干口苦、易牙龈出血、口腔溃疡,以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症状。
3、瘦人难贴膘,中医来支招
以下方法适用于没有特殊不适或已经明确疾病类型,想在此基础上调理的人群;若为短时间内消瘦或有其他明显不适者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
(1)中药治疗:胃强脾弱的本质为胃热脾虚,调理的关键在于健脾益气,兼清泻胃热。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可辨证服用麻子仁丸、半夏泻心汤等泻热健脾的中药。
(2)饮食:规律三餐,合理膳食搭配很重要。拒绝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难消化的食物,避免脾胃功能受损。可食用药食同源的中药或食疗方健运脾胃,如五谷杂粮粥(薏米、小米、红豆、绿豆、山药、大米各20g)、五指毛桃煲猪骨汤(麦冬10g、芦根30g、陈皮5g、五指毛桃100g、猪骨300g)、砂仁鲫鱼汤(鲫鱼1条、砂仁6g,姜、葱、蒜少许)。
(3)穴位按摩:足三里穴是保健要穴,对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按揉足三里穴既可以治疗饭后腹胀、便秘,也可以止泻。同样有中脘穴、关元穴等,饭后揉揉肚子,对于消化吸收有很大的帮助。
(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好心情,充足好睡眠。日常生活中通过适当途径排解忧虑,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元气满满,心情舒畅百病消!
总的来说,身体健康最重要!只要排除了疾病因素,吃好喝好睡好,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就不用担心瘦不瘦的问题啦。
END
【专家简介】
张北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静、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杨鑫龙 张家慧
执行编辑:颜子钰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