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

一日,禅宗六祖慧能来到广州光孝寺,正好遇上印宗大法师讲经,忽见有风吹动旗幡,便顺势问道,“微风抚幡,究竟是何在动?”

众弟子有说风动,亦有说幡动,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场面愈发混乱之际,人群后面的慧能禅师双手合十说道,“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乃仁者心动也!”

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1)

每个人都是一个主观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理解,当个体间的理解有差别的时候,人也就有了分歧,如果这个差别很大,分歧很容易就会演变成争端,甚至是冲突,是是非非也就跟着来了。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

只要世间还有人存在,是非就一定也跟着存在,若只是关起门窗不听不闻,就说是非已无,是否有些掩耳盗铃的愚昧呢?

在我看来,两耳不闻是非所得的清闲,非但不是愚昧,反而是这世间少有的大智慧。

突然想起孟子说的君子远庖厨,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2)

孟子认为有德行之人需要远离厨房,不是因为厨师这个职业在古时候地位低下,而是因为君子当有仁爱之心,见到活着的飞禽走兽,不忍心看着它死去,听到它们临死时的痛快哀嚎,不忍心再去吃他们的肉。

然而事实上,不管君子们看没看到,听没听到,对于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禽兽而言,它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难道因为这个就要人们不再去食用飞禽走兽?这也不合适吧!

所以从没有人苛求君子不能吃肉,只是亚圣孟子交给了我们一点小技巧,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更净。而那所谓的“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岂不是同这远庖厨一个道理?

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3)

不听是非,虽然是非依然客观存在,但却不能让自己劳形伤神,如此与无是非又有多大区别?

现实中的是是非非从未断过,整日听之视之,于我们不会有丝毫裨益,也不能改变它们,徒增烦恼而已。倒不如尽可能的忽略它们,剩下心力踏实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将徒劳伤神的精力用在努力耕耘上,收获后往往会觉得更香。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我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皆善,心也皆正,你看那少年愤世嫉俗的脸庞,你看那少女对仗势欺人者难掩的嫌弃,不都证明着我们本来的纯真?只是这尘世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恶浊与诱惑,还有太多太多的心酸与无奈,身处其中,难免被其左右。

少男少女大概的生命中最后的无忧岁月,这时候的我们还可以按着自己的性子去活,然而到了当家做主的年纪,方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不易,为了不让一分钱难倒,很多人最终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4)

逐渐降低的底线,有时候确实可以让我们收获到一些额外的利益,但也同样能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午夜梦回之际,想起当年的天真烂漫,又是怎么一步步变成今天这个自己讨厌的样子?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能体味,没人能抚慰。

有时候时常会想,物质上的享受与精神上满足究竟哪个更加珍贵?大概多数人还是会选精神满足吧!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选择牺牲精神上的圆满,而去求取物质上的那点点小利,不为别的,因为身后嗷嗷待哺的孩童需要,因为日渐老去的父母也需要。

无奈吗?无奈!

悲哀吗?真的悲哀!

但有时却又无可奈何!

人生在世,虽有太多无奈,可无论如何也不能失了做人的本份,靠损人得来的利己,终究成不了气候,作奸犯科,更是不可饶恕。

增广贤文处世名言 增广贤文是非终日有(5)

为人正派,不走邪路,即便是穷困潦倒,但至少心中安宁,过的踏实。况且在这个遍地是机遇的时代,只要踏实肯干,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

为人正派而钱财不足,虽口腹之欲少有满足,但我心中清明,心理上没有负担;走上歪路而钱财有余,虽外人看来衣食住行高人一等,但心中有鬼实乃寝食难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