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1)

灵台山刻字艺术基地收藏的古雕版。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2)

陈立忠(左)在演示雕版印刷拓印工艺。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3)

雕版印刷裁订机器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4)

泡墨水的石臼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5)

长校李木华家收藏的《康熙字典》

非遗高浮雕传拓技艺(寻访清流长校古雕版文化)(6)

雕版印的近代教科书《矿物学》

清流县灵台山,客家祖山,定光大佛名闻遐迩,山腰翠峰寺旁一座3层黄色小楼不起眼,却是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刻字艺术创作基地。楼上小屋里摆满了古雕版、线装书、古雕版印刷设备,墨香浮动,仿佛把人带进了古代的印书坊,带进了那个刻刀丁丁、书纸哗哗、书商接踵的时代……

基地负责人叫陈立忠,人称“清流一宝”,是书法家、刻字艺术家,现任省书法刻字研究会副会长、清流县书法家协会理事长等职务。从挥毫弄墨到刀凿刻字,从寻根古雕版到引领当地刻字艺术创新发展,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指着面前这些宝贝,陈立忠说:这些都是前些年在长校周边搜集的,足以证明长校也是古四堡雕版印刷文化的组成部分。

古四堡包括长校等地

连城县四堡乡,与长校毗邻,明清时期是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

有些文章说,“四堡”来源于“文房四宝”。

陈立忠说:“这完全是现代人的文化转基因。”四堡这一带,处于连城、长汀、清流、宁化四县边缘,历史上曾经“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匪患猖獗、人民穷困、土堡林立、村村联防、团结御匪”,古有“四县共靠”之意,故而得名“四堡”,“堪称闽西客家的‘金三角’”。

上网搜索:四堡原系长汀辖境,宋为永宁乡四堡里,其境域包括今之清流、长汀、宁化、连城相邻的部分地域,共200余平方公里。四堡几经析变。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清流建县,北部的长校、里田划归清流。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从长汀划出置县,南部的北团划归连城。1951年2月,现在的四堡乡划归连城,面积58.78平方公里。

陈立忠查阅史料发现,古代“四堡”包括四县相邻的91个村庄,其中长汀30个村,连城12个村,清流42个村,宁化7个村。他认为,今天的四堡是古四堡的经济文化中心,而清流县的长校镇是古四堡的地域中心,两地相距很近。

四堡乡本点叫雾阁,时至今日,当地人与长校等周边人交往,还是习惯称“雾阁”,遇到说普通话的外地人,则称“四堡”,外乡人则称这一带人为“四堡佬”。

四堡雕印: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四堡地处偏僻,穷则思变,当地人自力更生,寻找发家门路。这一带手艺人多,长校打银、留坑打锡传承数百年,影响福建、广东、江西等周边省份,而四堡雕版更是闻名全国。

四堡雕印业,起源于宋,发展于明,鼎盛于清。当地客家人保持耕读传家的人文传统,周围森林茂密,竹木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印书业就在这“四不管”地带悄然兴起,走向繁荣。明末清初,四堡雕印业取代闽北建阳刻书,与北京、湖北汉口、江西抚州金溪浒湾齐名,并列为明清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当时,四堡近十里官道边,印坊栉比,书楼林立,文风之盛,一时可称汀州之最。历史上有记载的四堡籍书商达629人,书籍远销13个省150个县市,“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销售书籍从经史子集、卜筮星算、诗词小说、幼学启蒙到日常应用、医药养生,甚至禁书如《金瓶梅》等,无所不包。

晚清,随着石印、铅印传入,四堡木版雕印衰落下去。“文革”时“破四旧”,许多木版雕刻工具被付之一炬,幸运的是尚有一些遗存。现在,四堡这个唯一幸存的古雕版印刷基地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历史文化遗产。

长校人曾从事雕版印刷

四堡从事印书业的,主要是马屋、雾阁两村的马、邹两大家族。当地人分家文书上排列第一位的家产总是雕版(当地人称版头)。为保护版权、规范书坊生产,二大家族都制定“岁一刷新”“藏版所有”的族规。

而清流相关资料称:当年长校也有不少工匠从事雕版印刷工作,当时当地各村的族谱皆为木版雕刻印刷的产物。

陈立忠分析,长校距离雾阁,仅6公里,江坊仅3公里,当地互为姻亲极为普遍。马屋、雾阁印刷业盛达一百多年,长校、江坊的亲戚应当也会掌握这门手艺。

2006年底,为建设刻字艺术创作基地,陈立忠在长校镇灵台山住了近三个月,空余就想寻找这方面线索。

原清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心祥曾告诉他,长校下弄巷以前有很多人经营雕版印。他托时任长校镇政府人大主席李敬亮帮忙,果然有了消息。

那天,陈立忠闻讯,坐送货的小车下山。车主江卫东,江坊人。提起雕版,车主说,家里前几年拆房,盖房子时捡到好几块,还留了一块好看的雕版。

到了长校,李敬亮带陈立忠去找知情人。这位老汉叫李根深,长校七家屋人。他说:他家解放前曾堆满一房间的雕版,都是《东周列国志》的印版,还有13个1.2米高的大竹篓装满了古书。大约是1953年的一天,他哥哥从外面回来说,这东西,我看还是抓紧拿去烧掉好,免得以后招灾。兄弟俩连搬带烧,累了大半天。

当地长者说:李木华家有老雕版。

来到李木华家中,他拿出三块《长校李氏族谱》雕版说:4月份,旁边旧房子倒掉才发现,全部都烂掉了,挑了六七挑簸箕去倒掉,就留下这几块好看的。

然而今年冬天,陈立忠带着记者再访李家,那三块雕版已不知下落,只找到一小箱雕版线装书,包括一套31册《康熙字典》《月耕斋三集》(九思堂藏板)及上海书局印的铜版《四书集注》《孟子集注》《学庸章句》《增篆改正字汇》等。

刻字基地珍藏古雕印设备

眼看着珍贵的长校木雕版随岁月流逝,陈立忠非常担忧。

他说,汉字传承五千年,从甲骨文记事、金文记事、石刻文字记事、雕版印刷记事、活字印刷记事,到今天的激光照排印刷,雕版印刷是第四环。四堡包括长校一带的雕版印是木雕版印刷在这个世界留下的唯一物证,要好好保护。

他嘱托灵台山住持释满明在长校一带帮助寻找,终于从民间收集了大量的古雕版和印刷工具设备,陈列在灵台山的刻字基地。

走进陈列室,各式各样的古雕版让人应接不暇,有书版,有门神画版,有印坊章号;印制的线装书中,有《论语》《重订广事类赋》等古籍,也有《矿物学》等近代书籍。泡墨水的石臼、砚台、拓印工具及两台裁纸、装订的木制机器,就是当年雕版印刷的设备。

传承古雕印工艺 发展刻字艺术

十多年来,陈立忠一面寻找长校古雕版的下落,一面抓紧刻字艺术创作基地的建设。

在他看来,刻字是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它集古熔今,集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色彩、装潢等多种艺术元素,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后,随着四堡木版雕版印刷历史重新被人们认识、挖掘,这一民间手工艺术也在清流绽放生机,出现了一支以陈立忠、童金根为首的刻字创作队伍,灵台山则成为当地刻字艺术创作的活动中心。2003年2月、2004年4月、2011年4月,在灵台山分别举办了刻字艺术讲习班、创作辅导班、闽台现代刻字艺术讲习班,吸引了台湾、厦门、三明等地刻字爱好者参加。2003年8月,省书法家协会刻字艺术创作基地在清流灵台山成立。2005年5月,在灵台山举办了全国首届现代刻字名家提名展暨福建省第三届刻字艺术展。清流刻字艺术在我省、全国刻字艺术展上崭露头角。目前刻字艺术爱好者中,有中国书协会员3人,省书协会员20人,省刻字研究会员12人。2007年,长校入选福建民间艺术之乡名录。

陈立忠说,省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是对古四堡雕版印刷的传承和发展,可谓“古树新花”;这里承载着雕版刻字曾经的辉煌屐痕,今天更为光大汉字艺术搭建起了发展平台。

现在,已经退休的陈立忠成立了工作室,专心传承古雕版文化,钻研刻字艺术。今年,他添置了一台数控木雕机,通过电脑,可以批量生产木刻工艺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刻字、雕版的文化魅力。

(参考马卡丹、吴尧生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连城风物》)

(三明日报记者 王长达 三明日报清流记者站 沈昌培 文/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