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

5月15日,一筑一事在方所成都店举行了《一筑一事:成都》(2021版)发布系列沙龙的第一场「人文力专场 」。

自“一筑一事”2014年创始以来,已经发布了超过1000篇的原创文章,深度报导过的空间已有近300个,作为城市的探访者和记录者,主创团队也希望借着新书发布的机会,和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们聚在一起,聊一聊我们的城市,聊一聊创意、设计、生活等更广泛的话题。

设计应该始终把人作为标尺

建筑如是,做书亦如是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

活动现场 / 摄影:屠栖蒙、邹邹©一筑一事

发布会现场,由一筑一事内容总监黄鹤主持;《一筑一事:成都》副主编吴忧、设计副总监胡楚依先后做了动情的介绍和演讲。跨界设计师/创意人王亥老师则从设计背后所需的人文滋养,谈及自身对于“设计热情”“设计狂热”“启蒙”的关切与思考。

最后的圆桌论坛,现场观众的热情让我们完全始料未及,对城市、建筑、设计的话题展开了更广泛而颇有深度的探讨。

两个多小时的活动,录音稿整理出来整整有28000字。尽管观众的笑闹和分享者忍住的泪水难以再现,但时隔数日,那些平铺直叙、自带温度的口白竟还言犹在耳。

接下来,我们想以8个问题浓缩这场活动的高光时刻:

Q1 开场白,一筑一事是谁?

Q2 在一个城市居民和记录者眼中,《一筑一事:成都》是什么?

Q3《一筑一事:成都》为什么长这样?

Q4 何为设计的「人文力」?

Q5 成都为什么这么火?成都的魅力在哪里?

Q6 有什么城市设计曾经打动过你?

Q7 怎样看待全球化下的审美趋同?

Q8 怎样看待“网红空间”?

* 时间充裕 依次阅读

时间捉急 直接跳转感兴趣的问题

01

开场白,一筑一事是谁?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5)

黄 鹤

一筑一事 内容总监

《一筑一事:成都》执行主编

大家好,欢迎来到《一筑一事:成都》新书发布会的现场。在活动的开始,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一筑一事。

一筑一事创立于2014年,专注于“建筑与生活方式”。六年多来,我们已经从一个微信公众号成长为了一个基于“内容”和“社群”的研究型创意机构。在这六年里,我们一共发表了超过1000篇的原创文章,积累了500万字、40多万张的图片,这些内容也沉淀为了一本本的出版物。

今天我们请到了三位嘉宾来跟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见解:首先是跨界设计师、创意人、亥点文化创始人王亥老师。其实王老师为我们的新书写了推荐语,但因为篇幅有限,最终印刷呈现的只是推荐语的一部分。王老师稍后将会跟我们分享他完整的推荐语,以及他作为一个资深成都“街娃儿”,对成都的变化、对城市设计的独到见解。

在此之前,我们先请出《一筑一事:成都》(2021版)的主创团队——副主编忧忧、设计副总监胡楚依来讲一下他们眼中的成都和《成都》。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6)

活动现场:一筑一事内容总监 黄鹤 / 摄影:屠栖蒙、邹邹©一筑一事

02

在一个城市居民和记录者眼中

《成都》是什么?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7)

吴 忧

一筑一事 编辑主管

《一筑一事:成都》副主编

“为消失的城市存档”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创作的故事。

2018年的时候,我想做一个成都十条老街的选题。其中有一条老街是北书院街,那条街上有很多的茶馆、很多的破旧的房子,当时我就在这偶遇了一个老爷爷,他就坐在街边很安静地画画,他画的是钢笔的素描,然后我是用相机在拍摄,我就觉得我们记录城市有什么样的意义?左边是老爷爷画的,右边是我拍的,我觉得是一种记录,不管我们是用文字还是用影像,其实我们都是在为这座城市存档,因为这些街区很可能10年以后你再也见不到了。

因此,《成都》是一种记录,用文字和影像为“消失的城市”存档。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8)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9)

现场分享内容:北书院街

这个地方是五岔子大桥,当时我去的时候,因为它刚刚建好,那个桥上有很多的清洁工、安装工人他们还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但很多嬢嬢已经在上面拍照打卡了,其实他们都不是慕名而来,他们只是经过这地方,就拍拍照什么的。还有旁边,旁边有一个中和中学,一个体育老师,他一直在关注这个桥的建设,他也过来打卡。当时人真的是很少,后来突然就火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记录它,记录城市其实也是一种见证,见证它是怎么生长的。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0)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1)

现场分享内容:五岔子大桥

这不是这本《成都》里的地方,这是2019年我们出的《一筑一事:重庆》那本书,里面我们记录的特钢厂。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因为重庆是工业城市,这个地方被称为“重庆的工业之母”,它的地位很高,但它现在已经完全废弃了,这些厂房可能会被拆掉。我们当时去这个地方探访的时候,就发现没有东西可以找到,好像没有故事可以讲,所以我就去了他们这边的家属区,他们的家属区很大,还有十几万人住在里面。我就去找这些老奶奶、老爷爷,我跟着他们一起去买菜,跟着他们去茶馆,然后跟他们聊天。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2)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3)

现场分享内容:重庆特钢厂

直到前几天,我们有一个同事发了这样一张截图在编辑群(下图)——有人拿着《重庆》那本书去探索特钢厂那边区域。

我一下就觉得我们做书真的是有意义的,就是我们可以跟更多的人,跟在座的各位分享我们探索城市的一个方法,帮助你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种方式。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4)

现场分享内容:同事分享的内容和工作群的反应

这个是在鸳鸯楼,有人知道鸳鸯楼为什么叫鸳鸯楼吗?其实因为它左右两栋楼通过中间这个公共的楼梯把它连接起来,这种双生的形态所以叫做鸳鸯楼。但是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就是它曾经是川大那些新婚的老师准备的家属楼,所以叫鸳鸯楼也算是名副其实。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5)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6)

现场分享内容:鸳鸯楼

我们去的时候鸳鸯楼已经非常火了,一个非常火的网红拍照打卡地,这个楼也开了专门拍照的影棚。我们早上去的时候,觉得这里的画面是非常和谐的,有人在买早餐,有那种卖水果的车在里面开来开去,有老奶奶在摘豇豆,还有川大的职工在修鸳鸯楼的楼梯,因为这个楼梯已经非常的烂了,旁边的这些碎块随时都会掉下来,所以他在修补这个地方。还有些居民就在非常简陋的地方做饭,但是好像他们都很自得其乐。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7)

现场分享内容:鸳鸯楼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让我很震惊的,比方说这种标语,“拍照的与狗不得进入”,我当时就非常难受,因为我在那拍照,然后我就很难受。还有这种“请你们这些拍照的小声一点,要不然我晚上就到你们家蹦迪”,你会发现这种外来的人其实是侵扰了这里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所以这个时候我去拍照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外来者,我会去思考我自己的方式是不是对的,我是否有打扰到他们,所以我觉得编写《成都》也意味着一种反思,让我们反思我们应该要怎么样和城市、和这些人相处。

最后,我想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2017年刚加入一筑一事时,我还是一个大三的学生,然后我第一次做城市探访去的是玉林,当时是王牧之(一筑一事创始人)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的。那是我第一次去街拍,之前我从没想过可以这样去记录城市,因为在这之前,我在温江上学,很难进城,到成都对我来说就是进城,成都对我而言,就是春熙路、太古里,然后就没别的了。但是从那天开始,我觉得真的开始真正地了解成都了,下图是2020年的时候我又去了玉林。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8)

现场分享内容:吴忧两次去玉林街区的影像记录

所以我觉得,对于我这样一个“新成都人”来说,我们这些探访、包括我们的这些书对我的意义已经远超于我倾注在它身上的心血。

做这个书感觉真的很不容易——就是你前期的探访可能是很快乐,你编写它的时候却要熬很多的通宵,60万字你要看很多遍,这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但是我觉得,这就是它带给我一种连接吧,(就是)这个成都也是——“我的成都”。

当然,这个《成都》也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我们团队每个人其实都有属于他们与成都和《成都》有关的故事。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19)

现场分享内容:团队日常花絮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最幸运的是,我们能把那些探访城市过程中,遇到的人和故事分享给你们!

03

这本书为什么长这样?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0)

胡楚依

一筑一事 设计副总监

《一筑一事:成都》执行设计

“设计是对内容的回答”

在我看来,《一筑一事:成都》2021版是一筑一事对这座城市的触摸,它触摸到了人、空间以及人在这个空间里面发生的故事。《成都》可触摸,区别于我们的线上阅读,它是一本有温度的书。通过真实的触摸,不仅是隔着屏幕感受城市的变化和温度,一筑一事坚持做书的原因也是想要留下可触摸的城市记忆档案。

成都在成长,与此同时我们这个系列出版物也在成长——从《重庆》到《成都》。我想跟大家先聊一下这两座城市,他们可能都很傲娇地觉得自己其实不是兄弟或者姐妹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就是(笑)。比如说一个外地人来到了重庆,他肯定会来成都,一个外地人来到了成都也一定会去重庆,所以他们是不可分割的。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1)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2)

现场分享内容:《一筑一事:重庆》的装帧设计

这是《重庆》的封面,我们选用更直接、更热情的红色,传递出这座3D城市的火辣性格,像红油透亮的火锅一样。外面是这种看似冷感的银色外包装,灵感则是来自于没有开封的火锅底料。

大家其实可以通过两本书的设计看到两座城市的一些区别和联系,除了颜色,还有一点点工艺上的区别:一个烫黑金的工艺,一个压凹的工艺,CQ这两个字母代表重庆,成都就是C和D。

配色上面,区别于《重庆》,我们为《成都》选了一个更加包容的灰色,用银杏黄这个颜色作为一个点缀,因为银杏叶也能代表成都。色彩权威潘通色彩研究所正式公布了2021年度流行色,正好也是这两个颜色。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3)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4)

现场分享内容:《一筑一事:成都》的装帧和视觉设计

在内页的传感细节上——不管是字体的间距,包括图文的配比,以及为内容选择更为合适的照片上面,都贯穿着这两个颜色的概念。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5)

我们书里有一个叫“对话创意”的一个章节,有调研关于创意人的信息,章节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其中一点我印象很深刻,说创意人或设计师他们都很喜欢穿黑色,所以在介绍创意团队的时候,我用了一个黑色底作为开篇,让他们待在一个他们觉得舒适的区域里面。

在讲到摄像团队的时候,我们去收集了他们的代表作视频,然后做成二维码放到书里面。大家去阅读相关工作室内容的同时,扫码观看视频,就能够更全方位地了解。

所以,书籍设计对我来说不是单纯的版式设计,而是内容对设计的回答,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做文字的可视化。

我们负责印制的这位设计师,他叫思锴,他在后面印制的环节每天都到工厂“监工“,说是“监工”还不确切,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因为设计师需要从设计到落地了解每个细节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这里有一个画面是两个当时的工作人员在休息的画面,动作还挺搭的。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6)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7)

现场分享内容:印厂花絮

在创作的过程,说实话大家都还是蛮辛苦,可以说算是苦中作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团结在一起。最后,感谢为这本书付出了努力的所有人,希望大家会喜欢一筑一事送给成都的这份礼物。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8)

现场分享内容:用团队工作花絮制作的表情包

04

什么是设计的人文力?

编者按:作为跨界设计师、创意人,王亥老师已经为我们的城市创造了很多非常独特的空间样本,包括大家都很熟悉的“崇德里”、太古里的高宅、宽窄巷子里面的三联韬奋书店,以及重庆的法国水师兵营等等。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见证和参与到城市的变化中。以下分享有关王亥老师眼中这些年成都的变化,以及他如何看待城市与设计的关系。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29)

王 亥

知名跨界设计师 / 创意人 / 亥点文化创始人

以“不靠谱”建构“不靠谱”

前面两个分享者其实使我很感动,我之前说的不要说了,眼泪水都包在眼睛里了。

我觉得做一本书如此艰难,你要知道这本书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从第一本《成都》到《重庆》,再到最新这本《成都》。我自己出过书,我晓得出书有好艰难,我觉得这本书很值。

今天一筑一事出了一本《成都》,好像我们这城市特别值得书写,其实不是,是我们遇到了幸运的人。

相遇了,就对了。

我今天真的觉得一筑一事长大了!我看到一筑一事从王牧之一个人开始发展到了现在说是有70个人了。牧之那个时候衣服穿得很时尚,我第一次见到他,第一个项目做的叫什么,可能在座的诸位都不知道,叫“脚步丈量城市”,就是一个人背着相机边拍边写.....那个时候真是一个人,就这样走过来了,走到70个人……我真不知道今天该不该讲这些。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0)

当年的“脚步丈量成都”活动

新书出来牧之叫我写一段推荐语,我问牧之“写好多字”,他说“随便你写”。写完之后,就给我裁剪,裁剪得面目全非!其实我是有控制的,但确实要有400个字,才能算是把它说清楚,这个推荐语是这样的:

“成都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活法。”(王牧之语) 短短几年的《成都》却使我想到了一种不明就里的“死法”,或称设计“谋杀设计”(颇具象征意味)。

1785 年最后一天,门德尔松(Moses Mendelssohn)冒着寒风离开住所,急忙将自己的手稿《致友人莱辛》交付出版——他实在不想同论敌雅可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继续纠缠下去。出门时太过激动,这位著名的启蒙哲人18 世纪的苏格拉底) 居然忘记穿上外套!孱弱的身体经不住寒风的侵袭,不幸病倒,于 1786 年初终于不幸去世。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思想事件(“思想案件”),史称“谋杀启蒙”。

其实,设计也是一种广义的“启蒙”,当下值得深思与审理的是“设计热情”不等于“设 计狂热”!顺便引用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一句话:“看呵!......对明白人纯属消遣,对瞎子般的自负无非安慰!”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1)

推荐语中的三位启蒙哲学家

我现在讲一下。王牧之说“成都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活法”。我看了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想起:有活法也有死法,不死就没得活,活了就要死,这就是我的推荐语的出发点。成都既然是个活法,那我就讲讲死法。我觉得很好玩,讲死法比讲活法好玩,我这个人就是专门反着来的。

设计的“死法”和“活法”

我的书店和书

从牧之他们做第一本《成都》到现在第二本《成都》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下有多少空间新生了,又有多少死了,不妨对比下。

在第一本《成都》里,第一章就是崇德里;到第二本的时候就只剩“崇德里”三个字、一个词,不再有介绍,但是崇德里背后还有一条镋钯街,我那天专门简单考察了一下,有一半死了,但是有一半活着,死了之后又活了。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设计的热情”和“设计的狂热”,其实“狂热”这个问题是当代思想界经常讨论的词。

我在大概将近四年前开了三联韬奋书屋,开这个书店,仿佛是我的一个宿命——我这辈子老是想开个书店,我在香港时就这样想,回到成都的时候也想,所以说终于三联找我了,给他们总经理见面不到5分钟就决定开个三联书店,这也是我回到成都之后做的很多项目中,我投资最大的,可以说是全中国投资最大的一个书店。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2)

三联韬奋书店(成都宽窄巷子店)

三联书店可以作为我人生的转折,或者我回到成都十年的转折,与此同时我就跟设计渐行渐远,过去我叫艺术家、设计师,我现在的名片是跨界设计者和创意人。其实我就很想把这个书店做得更像书店——何为书店?其实真正的书店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选书。我可以说在所有书店里,方所的选书是最好的,但是在选书上,我还是遇到过很多困境的。

一种困境:

偌大的城市找不到拉康

我从香港回成都,我搬回来的书太多了,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我嫌找一本书麻烦,不如买一本书。其实在我看来,是一本很常见的书,在各个城市应该都买得到。

不知道在座的诸位知不知道拉康是谁,法国的一个精神分析学泰斗级的人物,有没有人知道拉康?你们不知道,书店要知道。

然后,我为了找这本书走了成都四家书店都没找到,我觉得我真不能原谅,那天我在很多场所辗转,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失望的一天,因为这个城市找不到拉康,我觉得这不能算新一线城市,应该是三线城市了,温江找不到我可以原谅,郫县找不到我也可以原谅,你说深圳找不到我甚至可以原谅,但在成都真不应该。

于是后来我做了个活动,在2018年4月28号世界读书日那天,我选了100本书,然后把这100本书摆在桌子上,还做了一个分享。当时是我、牧之和老美(一筑一事 策划总监)我们三个人做的。

分享完了之后,居然放在桌子上的100本书全部卖完,他们觉得我选的书都是无用之书,为什么一个城市需要思想?一个城市不是只需要心灵鸡汤就可以了吗?这么多心灵鸡汤作者们,这么多书,看这书要干什么?看美好生活自己就美好了。结果这100本最无用的书居然在那天晚上全部卖完了,那也是个奇迹,为啥子?因为我在那分享,我专门分享无用之书咋个变成有用。

读无用书

不做睁眼瞎

我连微信都没有,我也不上网,我就靠阅读,我读的全是这些书,我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其实最有用的书刚好是无用之书。

那天还有一个人写了微博来攻击我,说王老师你读的无用之书当然有用,我读了肯定没用。我说不是,是因为我们城市人太少读无用之书,都认为书是很功能化、很工具的,都认为读了书明天就能赚钱,我说不是,赚到钱跟赚不到钱是靠运气,但是这个运气一定是读了书的。买了一本书,可能跟现实生活没有关系,但是有一天可能真觉得就有用,因为在座的大部分是成都的创意人口,因为创意确实需要书。

回到今天的主题,城市与设计。有一句话,我还是说两句——我觉得设计是个广义的启蒙,设计从来没有离开过启蒙的大背景,为什么叫“启蒙”?就是双眼失明在微缝里面看,启蒙,“启”和“蒙”是两个动词,“蒙”在文言文里面它就是眼睛失明,“启”就是把眼睛睁开使自己看到世界,所以这就叫启蒙。

没有经过启蒙的人,实际上就是睁眼瞎,就是我们在座的诸位有很多睁眼瞎,你以为看过,结果没睁开眼睛看,启蒙的意义在于睁开眼睛看,而我们的设计跟启蒙的关系最大,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用眼睛来消费世界,大概是设计的基本概念,因为设计是视觉性的,所以说启蒙对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广义说啥子叫设计,我再多说两句话,设计就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用视觉去消费产品,然后在如此眼球经济下的这个世界,设计重要吗?设计太重要了,因为它就是眼睛游戏,设计就是把眼睛睁开,所以就存在一个问题,到底“设计的热情”和“设计的狂热”有啥关系?

其实,当代思想对于“启蒙”又是持反省态度的,因为任何思想走到一个边界它就是狂热,而且这个狂热会造成设计或者思想变革,这个是莱辛(Ephraim Lessing)的一句话,所以我最后还是讲他那句话,看好它,这里其实有嘲笑的意味,“对明白人来说纯粹消遣”,其实设计之于眼睛,对于明白人而言不外乎是消遣,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人有“瞎子般的热情”,这与启蒙还是有关系。

这是我从人文角度来读这本书,给我一种反思,然后这个反思希望成为下一本《成都》的某一个问题、视角或者叫问题实践。如果能说清楚人文的设计、人文的历史,其实说白了,人文就能被有效地解释了。

最后再引用一句,有一个历史学家说过的话,“历史学的书写是由不靠谱的材料来建构一个不靠谱的存在。”历史学家居然这样反省,这些不靠谱的存在也许比实际的存在更靠谱。你要知道,不靠谱中的靠谱,历史学是苏醒,这本书是苏醒,在座的诸位对这的理解也是一种苏醒,所以说不靠谱的存在比实际的靠谱,比起实际的存在也许它更靠谱。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人文,好,我讲完了。

05

成都为什么这么火?

成都的魅力在哪里?

编者按:以下为圆桌论谈环节的4个问题,篇幅所限,问答皆有所删减。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3)

圆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依次为:王亥、胡楚依、吴忧、黄鹤 / 摄影:屠栖蒙、邹邹©一筑一事

王亥:成都为什么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意义”,就是成都市新一线城市价格体系最低的一个城市,我们的房价是两万多,第二位的杭州是我们3倍,所以说成都市非常适合创业和就业的城市,因为任何一个城市在我们都市化进程中,房价是个最基本价格体系的基础;

无论是对于全国甚至于全世界而言,成都的价格体系一直都是很低,它的幸福指数如此之高。你要知道成都的活力更多来自于旅居人口,而旅居人口对人口的质量的改变如此之重要......

下一个十年中国将进入“迁徙中国”,这已经是社会国务院的公布人口第七次普查的概念,所有城市将进入“迁徙中国”,而且城市的人口化率已经是63%了,户籍人将近6亿-7亿人成为城市人口而且是户籍人口,还不包括非户籍人口。

再说一句,我忘了,还有一个指标,在迁徙人口之后,请记住这个非常重要——女性,女性,还是女性。

主持人:怎么说?

王亥:在迁徙人口里面,男性的迁徙的概率很低,女性的概率很高,你要知道一筑一事有70多个人,女性比例有多少?

主持人:可能超过80%(笑)。

王亥:对,而且都是迁徙人口,这个很重要,消费的活力来自于女性大过男性,这也是第七次人口普查里面的,你们怎么不去看指标?其实回答了非常多的问题,因为太直观了,这个指标几乎颠覆了我对中国的理解。

你们真的要认真学习,将来对你们判断很多问题都有很好的指标因素,你知道一筑一事报道过的那么多空间里面,消费率最高的或者说起主导作用的人口一定是女性。

女性决定未来。

06

有什么城市设计

曾经打动过你?

吴忧:我想分享的是一个重庆的建筑,我对它很印象深刻,因为我全程见证了它的变化,就是重庆来福士。大家都应该知道,之前它非常的火爆,在网上掀起了很多的讨论。有很多重庆的本地人他们就在骂这个建筑说这个建筑很丑,但也有人说这个建筑很好,这种争执非常多。

作为一个城市记录者,我第一次到朝天门去的时候不是去旅游,也是去探访这片街区,准备要做一个选题。大概知道朝天门前面正在修建的来福士大楼,当时我就走到它背后,它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批发市场,里面有很多开店的,有很多的“棒棒”,你现在可能很难在重庆的城市里面再看到这个很传统的职业,但是在那个地方他们还是有很多阶梯、很多货物是需要人力去运输,所以”棒棒“他们也在那里找到了他们可能是最后的一片生存之地。

后来,来福士开幕的时候邀请了建筑团队,我去采访了他们的建筑师,当时我就住进了来福士大楼,我就住在上面,从上面往下面望,你会看到重庆的两江交汇的景象,但是我记忆中还有朝天门背后的那些很混乱的景象,我觉得这个是很奇妙的。

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不能说这个建筑到底好不好,因为它真的是改变了重庆这个朝天门码头千百年来的形态。有人说它破坏了,也有人说它是个好的重塑,我也说不清楚,但是至少这个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很值得回味的体验。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4)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5)

重庆朝天门 / 摄影:吴忧©一筑一事、ICY©ICYWORKS

王亥:我就接着忧忧的话,因为我是1978年到重庆读大学,1982年毕业,所以我对朝天门印象可能存有一个记忆,跟忧忧一样的记忆,渝中是个半岛,渝中半岛的尖尖就刚好是在朝天门,它就是码头。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从建筑的角度,我觉得重庆来福士是中国最丑陋的一个建筑。当然这不怪建筑师的设计团队,可能是因为一种执念,觉得在朝天门就一定得有风帆,然后那构思很奇怪,渝中半岛像风帆,然后顺风扬帆,最后终于全部变成了风帆,就是建筑的“腰”全是弯的,建筑要建成风帆有点难,说实话。

07

怎样看待全球化下

的审美趋同?

吴忧:其实我不担心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可以去多多关注成都的一些乡村建设、乡村设计或者说是社会设计,比如说像”一介巷子里“那样的社区空间。还有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有个地方叫“地瓜社区”,它也是一个很新的社会设计案例,北京有地瓜社区,但是成都的地瓜社区跟北京的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

北京的是那种为年轻人打造的地下室空间,但是成都的这个是在曹家巷、为这里的社区居民打造的一个空间,我当时去采访他们的设计师时,我就问他说:你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参考一些国外的案例或者说你之前做过的,他说完全没有。他的一切都是根据他所做的一些调研,他们调研的团队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包括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大批学生,他们一起深入曹家巷社区,去跟这里的居民、菜贩聊天,画这种素描的店铺肖像,得到深刻的调研成果,去继续构建和完善社区空间。你会发现很多设计师都在基于本地、基于实践做设计,所以我完全不担心全球化背景下的设计趋同会是一个问题。

王亥:我又接着忧忧的话,每次忧忧的话题我都接得上。全球化和地域化本来是一对概念,我们从建筑学的角度就是国际风格和地域风格,这两个是一个理解的框架。

第二个,还有一对概念其实更重要,地方和空间——在城市学里,空间是一种自然运作的方式所产生的一个载体;地方则是有人属性的,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所以,地方对空间,又牵涉到“地方生长”。

刚才忧忧讲的这个,正好基于地方生长。在全球化浪潮下,一定是全球化在主导,但是一个潮流在另外一个潮流来到之前一定会留下来什么,其实留下的刚好是“地方”。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6)

成都地瓜社区 / 摄影:邹邹©一筑一事

08

怎样看待“网红空间”?

编者按:以下为现场观众提问

王亥:“网红”就是“网红”,“网红”下一步就死得更快,哪个成为“网红”,哪个死得更快,你不觉得“网红”是昙花一现吗?其实我觉得“网红”就是追求最大的时间效益,因为“网红”就意味着会被取代,这也是我们现在整个商业面对的最大问题,哪怕知道哪个红哪个就死得更快,还是要做。所以这大概是我的回答——我从来都觉得“网红”是个贬义词。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7)

活动现场:观众提问 / 摄影:屠栖蒙、邹邹©一筑一事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8)

发布会结束后,我们也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很多现场观众的反馈,这些反馈也让我们更确信这场分享和漫谈的价值。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39)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0)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1)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2)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3)

部分现场观众反馈

希望大家会喜欢这份

一筑一事送给成都的礼物

我们也希望更多人

通过这一本“成都答案书”

开启自己的城市发现之旅

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4)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5)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6)

匠心筑梦创未来(成都首场新书发布会)(47)

6月活动预告

《一筑一事:成都》(2021版)

发布系列沙龙

第二场 「生长力 」专场

《一筑一事:成都》(2021版)

发布系列沙龙

第三场 「创意力 」专场

活动信息将于近日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