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专业一般学什么(文科专业到底有什么用)

中国高等教育能快速实现普及化,文科的贡献很大。有一批学生之所以能上大学,得感谢发展文科。现在的问题是,文科生多吗?多。跟快速扩招有关系吗?有。

不可否认,大学在快速扩招中,的确存在不顾质量追求数量的现象。可是,文科教育质量没有得到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以及学历迅速贬值,是不是完全因为文科人才培养的规模过大?

学历的确贬值了。关键是这个问题怎么看。

1952年首次实行高考,实际录取人数只有5.3万人,1977年录取27.8万人。1998年录取108.36万人,毛入学率只有9.8%,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比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我们的印度还低。

文科专业一般学什么(文科专业到底有什么用)(1)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2018年录取超过了790万人。 202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规模达到967万,不出大的意外,这些学生都会顺利毕业,都有大学毕业生的身份,获得国家承认的文凭。“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实现了普及化。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至今,通过高考选拔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已经超过1.4亿人。

过去,文凭的含金量确实相对更高,可是真正得实惠的,能有几个人呢?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扩招,应该从社会全局的角度来理解。如果看不到进步,只是跟着一些人的后面起哄架秧子,一味地抱怨,有什么意义呢?

扩招让更多的人得到了实惠,让更多的人有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和平台。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机会和平台给你了,最后能修成什么样,那就看自己了。

对于重规模不重质量的问题,需要辩证地理解。优质教育资源并没有被稀释,这么多年,985、211院校的招生规模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文科专业一般学什么(文科专业到底有什么用)(2)

为什么有些大学生,尤其是文科专业学生,不具备实际工作能力?跟大学的培养,当然有关系。可要是把责任全推给大学,是不公平的。

问一个基本问题,教育有什么作用?教育对人成长发挥的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读、写、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拓展应用和实践能力;二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平心而论,很多文科专业毕业生,在这两方面都是缺失的。对比其他专业,差距和劣势比较明显。比如工科生,且不说学得怎么样,跟学开车一样,方向盘多摸几次,在动手能力上,起码不会一点儿也不行。

教育最根本的职责,是让人具备“自我培养”的能力。我们目前的教育,和选拔性考试完全捆绑在一起,大家所理解的学习,就是应对考试,就是做题。只拔出少数的“做题尖子”、大多数却被摧残。

应试教育,对文科生的伤害更大。同样是做题,你研究数学、研究物理的,不做题肯定不行。文科的那些题目,记个时间、地点、人物,按要求分析一首古诗、一篇文章,提取中心思想等等之类的,有多大意义呢?

文科专业一般学什么(文科专业到底有什么用)(3)

文科生的培养,只靠教学是不可能有很大效果的。文科专业的学习,学校、教师、课程,有作用,但作用有限。光上课没用,必须大量地阅读。自学是很重要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管理。

阅读有两个要求,一是得多读;二是要读经典。大家看《儒林外史》里边有非常形象的描述。当时的考试,主要教材是四书五经。这当然有问题。可要是能把四书五经真正学好,也不错,也不容易。

然而对那些考生来说,没有几个人去真正学习这些的。大家学的是什么呢?是《时文选粹》,相当于现在的高考满分作文选。这种书除了能够应对考试,只对考试技巧有帮助,此外没有其他任何意义。现在的书店,什么书卖得最火呢?和考试相关的书。这是有很大问题的。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一说学习就是做题,大家觉得,只有和考试有关的才叫学习。这是极其错误的引导。本来,读闲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学生,敢读闲书吗?

把教育教学体系与选拔考试机制捆绑在一起,教考不分,分数高的人位于顶层,分数低就被认为是低能,自然处于底层。只让少数人“成功”,而大多数失败的教育,越教育越让人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越教育越让学生讨厌,甚至是痛恨读书。

现在,大学生,包括文科专业的学生,有几个读书的?

文科专业一般学什么(文科专业到底有什么用)(4)

大学生为什么不读书?两个原因。第一是逆反心理。为了考大学,天天做题,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枯燥训练,学生都崩溃了。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终于轻松了。很多老师不是经常鼓励学生嘛:“高中辛苦点,没关系,上了大学就好了”。言外之意,大学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紧绷的神经一旦松弛下来,再想紧张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第二,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意识。如果没有兴趣,一本书是很难读进去的,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学术专著。孩子一看课外书,家长老师往往一顿教训,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这些闲书?一来二去,不但读书的兴趣没了,阅读的意识也被磨灭了。

补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短板,大学应该坚决清理那些对不起良心的专业,但更重要的是,要改革现在的招考体制。

选拔性考试的本质是功利化,只有逐渐向教考分离的方向改革,逐渐弱化高考对教育的压迫和控制,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等,自主选择发展方向。

不断获取新的知识,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这一切的前提,是有较多的自主学习动力,和自由支配的时间。使考试竞争产生的“两极分化”,“两极对立”,变为“多元发展”,各尽所能,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发展,既有内在动力,也有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