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基层行生态农场美如画)
一线见闻·基层行
农民在分拣西红柿装箱
生态农场美如画 种养循环前景广
记者 姚庆云 文/图
10月21日,记者随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的专家驱车顺着乡间道路来到殷都区安丰乡英烈村。这个村北有鱼塘、有菜地、有稻田,景色迷人,一个如画般的种养生态农场从书本里走出来变成了现实。
“这就是商竣种养生态农场,这个农场的特色是临着岳城水库,利用岳城水库的优质渗滤水发展绿色水产养殖与种植业,好水养鱼、尾水灌田、底泥肥田,通过水的循环利用以及鱼塘底排污系统形成了养鱼与种植业融合共同发展的特色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安阳市农科院的郭智勇给记者介绍。
农场负责人邵现峰领着记者参观,顺着碧波荡漾的鱼塘往南走,沿路田地种有露天白菜、芹菜、萝卜等蔬菜,建有西红柿大棚,大棚内有农妇正在分拣西红柿装箱运往市场。 路过试验田,邵现峰说,那边种有农科院引进种植的黑小麦、黑糯玉米、水芹菜、酸甜果番茄等特色品种,生产特色农产品,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种植,让农场的绿色发展底色更浓。
让邵现峰引以为豪的是,农场利用鱼塘的底排污系统不仅把鱼塘的废水用于灌溉农田,而且采用稻鱼共养模式,实现了“一水多产”。记者看到,水稻田前有条小渠,渠里有水,水稻已经泛黄,水稻田里却没有水。看到记者困惑,邵现峰解释:“水稻成熟前田里要排水。地头的水渠里养有螃蟹、鱼。稻田有水时,渠里的螃蟹、鱼还到稻田里‘串门’。”“你是哪一年开始种水稻的?”记者问。“去年。” 邵现峰回答。去年他在农场种了0.33公顷水稻,今年种了1公顷。“还有10多天就可以收割水稻,收了水稻就种小麦。”邵现峰都已经计划好了。
郭智勇说,农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不是一句空话。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对农场进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技术指导,帮助该农场设计了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并对农场工人和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种植作物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能。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生态农场,有望成为我市继汤阴县麦多生态农场之后的第二家国家级生态农场。
看着稻田尽头的芦苇荡,邵现峰谈着他扩大规模,把芦苇荡变成水稻田的规划。“这个稻田前几年也是荒地,和那边长满芦苇的地方一样。现在政策好,生态农场发展很有前景,我做好了,也给乡亲们蹚条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