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成为高考生该发的朋友圈(高考完想发个朋友圈)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柯恺筠)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别发准考证、别秀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不久,厦门市反诈民警提醒考生及考生家长,这些带有个人信息的物件,千万别发个人社交媒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正式成为高考生该发的朋友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正式成为高考生该发的朋友圈(高考完想发个朋友圈)

正式成为高考生该发的朋友圈

厦门日报讯 (记者 柯恺筠)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别发准考证、别秀录取通知书……高考结束不久,厦门市反诈民警提醒考生及考生家长,这些带有个人信息的物件,千万别发个人社交媒体。

6月9日高考结束,考生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人生重要时刻,有人买手机、有人聚餐、有人在朋友圈晒一晒物件……记者从一位高三老师处了解到,发朋友圈庆祝考试结束的学生不少,但目前未见有考生发准考证及考生号等。老师提到,现在大家的防范意识比较强,一般不会把名字拍出来,但往年学生及学生家长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拍照发朋友圈与亲朋好友分享的有不少。

根据日前《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7样高考考生不能发社交媒体的物件,分别是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志愿填报表、成绩单、成绩查询页、录取通知书。记者了解到,这些物件上都有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高考准考证上包含了多项重要信息。正面除印有考生照片外,还标注了准考证号、考生号、姓名、性别、考点名称、考点地址、考场号、报考科类、报考科目、外语语种及报名单位等信息。而录取通知书内,则含有考生姓名、学校专业、入学年月、录入编码等重要信息。

【提醒】

个人信息泄露

后患无穷

在社交媒体发布这些带有个人信息的物件有何不可?市反诈中心民警称,这些敏感的个人隐私信息,一旦外泄,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精准诈骗,后患无穷。骗子通过准确报出考生信息,在诈骗的过程中轻易获取考生及考生家长的信任。近期,不法分子极有可能在学生填报志愿、学校录取时实施诈骗,如“提前查分”骗局、“补录名额、内部指标”骗局、“填报志愿指导”骗局、“伪造录取通知书”等骗局。

此外,民警提醒,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会对当下造成影响,在未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存在受骗的风险,个人信息一旦被诈骗分子掌握,将会被运用到更多类型的诈骗中。

有的考生及家长认为,使用修图软件对重要信息打码就安全了。民警提醒,如果打码做得不到位,依然容易被人有意恢复,或者被用作其他用途。

来源: 厦门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